刷分是求职意淫还是自我救赎?
分类: 人物专访 |
大学生就业周刊记者赵彩瑞:
自2005年四六级英语考试改革以来,“刷分族”不断涌现,并日益壮大。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莘莘学子为了一个漂亮的六级分数,前赴后继地用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鼓舞自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刷分战役”中。一年两次,逢考必战。去年450,今年500,明年就一定要考550。
刷分,能否刷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记者随机对几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作了调查,南京某企业hr姜先生表示,他们公司在招聘时并不看重证书,也不看重分数,而是看重学生的潜力。在招聘时,专业方向作为初选,第二轮筛选看重学生的表达、理解、价值观等。某外企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田女士表示,应聘的学生只要有语言成绩,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就可以,成绩的高低并不会过分看重,也不看重英语四六级成绩。根据中产问题专家、独立民生观察家卞秉彬先生所做的中产阶层生活质量统计调查,八成企业都不会去看学生成绩单,六成企业表示,他们更看重毕业生的专业契合性和在面试中的表现,对应聘者的能力是核心选择。
刷分背后有怎样的动机?刷分是否可取?
中产问题专家卞秉彬——大学生刷分是“求职意淫”
大学生刷分是“求职意淫”
大学生进入职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五年内将一直处于峰值,当下市场对大学生的供需关系在五年内将一直处于不均衡状态,现代意义的大学生实际上已经是供大于求的求职弱势群体,甚至都不如农民工,因为,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和大学生市场供给力已经变成倒二八现象,而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国经济仍然需要大量的基层劳动力,由此,很多大学生虽然得到家人的认可,得到比前辈更高的学历,但事实,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却走向了反面,由此,心态上的落差就可略见一斑。
任何个体命运都和时代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大学生因为社会阅历匮乏,又在学校的就业疏导机制落后的情况下,某种程度上难以脱离象牙塔,所以关起门来,用手边仅有的,也是学校重视和提倡的分数当成自己的未来就业垫脚石就不难理解了,可谓是“求职意淫”。
刷分现象源于就业压力和急功近利
缘何会出现刷分现象?卞老师认为,由于急功近利型的社会价值趋势,踏踏实实反倒成了年轻人漠视的价值观,道德风尚模糊化,一切以功利价值目的为导向,是这个时代的局限和悲哀,但是,身为一方净土和未来人力资源的源头,校园在该领域屏蔽造假,缔造道德风尚,适当在此设立象牙塔,都不失为改良社会、成就人才、造福未来的切实行动,我们不应该小看大学生刷分现象,也不应该把它仅仅局限在校园和就业问题上的某个症状,孤立起来看,社会的未来和中坚是我们的大学生,当下社会的问题只有靠我们的大学生自身的屏蔽和改良才能成就更美好的未来。如果有憧憬,不如憧憬我们的大学生能够以身作则,以此去批判的眼光,客观反省的面对社会现实,如此,一个强大,更具道德感的自我意识确实能够造就一代人,也能更好的实现未来。
大学生需有策略的应对就业难
大学生要突破就业难关,首先还是要降低自己对身价的紧箍咒,弹性、应变的处理自己的求职方向和待遇,甚至对创业和求职能够同时并举,只要能有收入,能踏上社会,就是就业的胜利。成功的未来并不取决于你第一份工作拿了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有了怎样的就业意识和决心,认识了怎样的伯乐,得到了怎样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