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战略竞合的最新形势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英国「经济学人」发表专题报导指出,美国虽然想促进中国大陆成为繁荣的商品市场,也想鼓励其在国际间成为积极、负责的力量,但中国大陆在经济、军事、工业,以及外交各方面的转强,又让美国有所顾忌,并试图限制「中国崛起」,因此,在两相矛盾下,让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成长既有期待又备感压力。此外,这份专论表示,二十一世纪的美「中」两国互动,存在许多共同利益,因此不能采「决斗式」的比拼,只能用「田径式」的竞逐,同时两国互动都需要在经济和国防上取得平衡点。最后,「经济学人」强调,美「中」应保持「竞合关系」,并借镜二十世纪的灾难性错误,让两国间的竞争为世界带来进步的动力而不是灾祸。
  二○一○年十二月八日,大陆国务院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大陆外交部网站发表「中国的核心利益有三个范畴」专论指出,目前中国大陆的国民平均所得只有三千八佰美元,在世界排名第一○四位左右;按联合国平均一天一美元生活标准,全大陆还有一点五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目前全大陆仍有一仟万人没有电可用;同时每年还要解决二仟四佰万人的就业问题。因此,戴秉国强国,中国大陆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发展中国家,而「和平发展」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其主要内涵是中国大陆要保持谦虚谨慎,不当头、不扛旗、不扩张、不称霸。
  不过,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以及二○一一年至一五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这份新防卫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国大陆的军事动向是亚太区域的忧虑事项,同时中共军队在东海地区动作日趋频繁,日本有必要加强西南群岛的防卫,同时,日本除了巩固「美日军事同盟」外,还将加强与南韩、澳大利亚、东协国家,以及印度等国进行军事合作。
  美国研究亚洲问题的重要智库「国家亚洲研究局」,在二○一○年十二月发表一份专论;在此之前,该智库亦于「20102011战略亚洲」专书中,登载一篇分析报告。这两份文件针对美「中」战略竞合的最新形势提出深入的剖析,其综合要点如下:
   第一:随着中国大陆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综合实力的对比,出现消长变化的新形势,亚太地区的公共财,包括公海、空中航线、太空领域,以及网络电磁频谱空间等,都将出现美「中」两强竞合的格局。目前,中共方面积极发展的军事能量,包括反卫星武器、核动力攻击潜舰、反舰导弹与巡弋飞弹、先进战机、网络作战部队、洲际弹导飞弹,以及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等,已经让美国及亚太地区主要国家意识到,亚太地区公共财的控制权与使用权,将会出现权力重组的竞争。
  因此,以美国为首的亚太主要国家,包括日本、南韩、澳大利亚、印度,以及部份东协国家等,已经展开新一轮的军事合作计划,从海、空、太空,以及网络电磁空间等领域,着手因应来自「中国崛起」的挑战。
  第二:现阶段,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利益包括:(一)反恐保卫美国本土安全;(二)防范亚洲出现反美的新兴强权国家;(三)鼓励亚太国家进行经济自由化与政治民主化的改革;(四)保障亚太公共财的自由使用权。
  随着美「中」综合实力的消长变化,双方的战略规划圈人士,正积极进行美「中」战略竞合能量的动态评估,其主要指针包括:(一)政治目标;(二)军事准则;(三)军事同盟关系的网络与强度;(四)军事能力的质量。
  目前,华府战略规划圈的主流竟见认为,美「中」在亚太地区政治目标的冲突,将是促使两国进行军事竞争的关键促动因素。美国一方面想争取中共的合作,并将其纳入国际规范的体系,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但另一方面,美国也积极的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战略的部署规划与准备,以确保当美「中」关系恶化时,美国仍然可以在亚太地区维持优势地位。
  整体而言,美「中」双方都在审慎评估彼此的相对权力位置;同时,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也在密切观察,美「中」综合实力消长变化趋势,以做为调整本国与美「中」相对权力位置的基础。换言之,美「中」两国的战略竞合形势,倘若能够朝「互利双赢」的格局发展,例如,积极化解台海争议、鼓励朝鲜半岛非核化、保障南海国际水域航道安全畅通、共同合作开发外层空间与海底资源,以及和平安全使用网络电磁频谱等,将可促使美「中」互动,成为推动亚太地区进步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