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屁颠不懂事时,以为历史是古人的事、别人的事、上一朝代的事、甚至是皇帝们的家务事。
过了30岁后,才知道不是这样的;不过,成年人中现在如此认识历史的也不在少数。
对每个个体而言,历史就是一面能照见自己的镜子,从镜子里面可以看出我们的前世与今生,过去与未来。
对历史,我们活着时就该尽量弄明白一点,历史不仅仅是古人的事、别人的事、上一朝代的事、皇帝们的家务事。
历史其实就是今天的事、现在的事、我们自己的事、我们后代子孙的事。
历史不玄乎,哲学这个与历史一般唬人的大概念也不玄乎(中国自古以来,文、史、哲是不分家的);我们的思维稍一转换、稍一拐弯,历史这个大概念就是我们每天要面生活这类小概念,历史与我们百姓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大到一个王朝的兴起与灭亡、小到一个组织或个人的成就与衰败,历史已是无数次的演绎给我们看了,中国历史演绎的故事已至少有四千多年了(有文献记载算起)!
看史路径:看近代学者梁启超、钱穆、吕思勉的著作,后来看黄仁宇、许倬云的著作。
昨、今天仔细看过两遍单中谦老师的《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耳目又是一新;几千年的通史,几小时高度概括一番。
视角独特,启发着实不小,解读历史真是独一份!
读过单中谦老师《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一文,也谈几点对历史、文化的感受。
一、我们对“政治”一词的误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宗庙祭祀的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风雅”今天被人误读,觉得好像吟风弄月是风雅,其实“风”是“讽”的意思,是有所劝诫、有所规劝的意思与含义的。
《诗经》是周朝政府派人员长期到各个诸侯国民间去采集的民歌(暗中有体察与监督诸侯国之意),让周天子听一听老百姓对政治(政策)有什么意见与建议,所以“风”是“讽”的意思。
“讽”在今天是讽刺,可是那个时候是讽谏的意思,“讽”这个字在古汉语里主要是进谏、劝谏,是给上面提建议,它不是一个正面攻击性的词语。
政治一词与“讽”这个字有关,就是让周统治者(包含诸侯们)能够知道当下的民情如何?希望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民间现实尽可能的相结合,制定的政策措施尽量与实际相结合。
周天子西周后期希望与诸侯国坦诚与共,共同维护周家王朝的国脉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周天子剃头挑子一头热而已!)
而今天政治这个词语的用法被时代步步缩小了,变成了权术。
历代王权利用了“政治”一词,民众几千年来也只有误读“政治”一词了。
二、看列子谈梦的感受
肉眼看红尘,心眼看乾坤,心眼若被肉眼骗,日月反背永难明。
坏的思想念头和情绪幻化的梦,以及另外空间各种信息的干扰所形成的梦。
执着生梦, 执着是指各种欲望;包括显示心,自大,妒忌,贪婪等等。
我们人的肉体,由细胞构成,细胞之间是有缝隙的,放大去看,缝隙大得惊人。
人体只是一个空间,所以道家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当这个宇宙空间走向衰亡,其中的神识(神识狭义上也可当“灵魂”理解)离开肉体,他只是脱离了一个粗糙的空间。
三、董仲舒修改儒学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修改了儒学,“独尊儒术”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去个体化,倡导整体主义。这也造成了我们国人到今天个体精神的极度缺乏。这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不敢表达自己意见,或者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意见;不能承担个体责任;不敢创新;惧怕变革。
汉武帝第一号幕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影响,东汉末年的惨状是最好的说明,言路的堵塞导致以后一个个王朝失去了思维上的活力;而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极其繁荣的政治高度、谋略文化的大成功,已在士人心中埋下了厚厚的思考土壤,汉武帝后一直到近代王权的一手遮天,大众的言路给彻底堵塞。一个活力四射的大众文化一直被压抑着,国家昌盛富强一类的重大使命就落在极少极少数的人肩上。
对一个有深厚人文基础的巨大国度的治理,仅仅靠愚民政策来维系,难度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想想都头大,从来都是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即使有授权后的监督权的并进,好的治理也没有几年。
在民智的应用方面,总是缺乏好的制度跟进。
喊了几千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局面我们很少见到过。
傅聪(大翻译家傅雷长子)曾说过,中国是表面文化极其优美但与现实反差巨大的一个国度,怪得离谱。
他基础好,有傅家文脉、更有大把大把的人生体验垫底,自己在东西方各有三十多年大彻大悟的生活磨历,全球数得上的钢琴大师,他有资格谈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
四、学习
佛言: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无天眼,已是明见人。
要通过见闻、思考来修养人人具有的智慧之心,从而提高自己。一旦慧根发明,即便没有神明的天眼,也能够明察一切。佛言慧心、慧根,即我们平常说的灵明,灵心;佛言发慧,即我们口语中的开窍。个人的智慧有限,而世界广大无限,因此庄子慨叹“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然而我们无须悲观。个人智慧虽有限,而人类的智慧却无穷,包括现今活着的一切人的才智与数千年的文明积累。一旦你将个人的智慧纳入人类智慧,便进入了以“无穷随无涯”的人类认识史、人类追求史的行列,而纳入的关键是学习,关键的“关键”则是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一旦你具备了这种能力、方法,你的慧根便发明了,也就开窍了;反之就可能进入“以有涯随无涯”,疲于奔命的境地。
读大学时,一位教我们《系统论》、《自然辩证法》老师的一席话,使我们终生难忘:“读大学的意义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掌握了自学的能力,它是无价之宝,是生命意义上的源泉。一个掌握了自学能力的人,虽然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平平,甚至他根本没有读过大学,其前途也是无量的。反之,就算他读了博士,也不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远的有爱因斯坦,近的有比尔.盖茨。发明智慧,获取成功,可以与“文凭”无关,但不能与“自学”无关。
为造福于自己和他人而去掌握知识,那还只是学习而已;能运用学来的知识造福于自己和他人,这才是学习的价值所在。
梁季平
201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