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住宅”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添活力
-------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会长:党金国
什么叫“生态住宅”?专家认为,国际上通常把能体现三大主题的住宅称为“生态住宅”。即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要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住宅建设必须从目前国民经济中最大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变为资源节约型产业,其中生态住宅要在这场重大而艰难的转变中唱主角。如此来看,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进程当中,生态住宅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添活力。
以国家质检总局原扶贫开发办主任高剑锋,创业的“桃花源生态居”新农村民居庭院模式为例。即:立体开发宅基地,一地四用,点土生金。
一、楼顶是花园,建日光温室,创人、鱼、花、菜互补共生系统,下层水产养殖(养金鱼、黄鳝、泥鳅等),上层种植,花、果、菜四季鲜美;既有经济效益,又创造了人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美好生态环境;楼顶植被节能减排,夏天隔热,冬季保溫;还可建风、光互补发电设施
二、楼上是家园,住宅不占地,只占楼顶温室下面的空间,等于一户省出一亩宅基地用于生产,一镇省出万亩地,全国省出2.4亿亩宅基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农村户均占一亩宅基地,全国2.2亿农户占2.4亿亩宅基地);空余房间可接待乡村旅游者挣钱。生活利用再生能源,养生住宅带天然氧吧,夏日听取楼顶“蛙声一片”,冬季雅赏室内“花开正红”
三、地面是林场(农场),优化组合现代科技要素,构成空间多层利用,光热互补多用,氧气、二氧化碳互利的可控的日光溫室,标准化、有机化、无土化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物质消费产品和精神消费产品(鲜花、盆景等),达到“一亩园,百亩田”的经济效益。林下可养食用菌、养鸡兔等。
四、地下是工厂,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地下室,建生产食用菌、药用菌生产厂,还可养殖蜗牛、蚯蚓、黄粉虫、地鳖虫、少量自家消费的畜禽等;建地源热泵、沼气池(将所有动、植物残留都通过沼气技术实现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蓄水窖等;地下相对恒温,生产效益超过地面;还可作小商品加工厂.
其产生效果和现实意义是: 1利用三分地,建成一亩田,保住温总土地线,巧解中国粮食关。是对土地立体开发多层利用的高效农业设施。能让住宅不占地,只是把土地在设施上下进行延伸。这样就能利用三分地,建成一亩田。单就农村宅基地来说,一户省出一亩宅基地(据国家统计,全国有2.2亿户农民占有2.4亿亩宅基地),一村省出300--500亩宅基地,一镇省出万亩宅基地,全国省出2.4亿亩宅基地都变成了农业生产基地。再加上建设用地和荒地呢?不可估算!实现了人口增长不与农业生产争地的梦想,能巧妙地保住和增加18亿耕地,保住温总理的土地红线没有问题!使解决中国人粮食安全成为现实。这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一体模式的农业设施,不仅使往宅不占地,还能使全国2.4亿亩宅基地的生产效益扩大到24--240亿亩大田的生产效益(设施农业生产,能创造同等大田面积10--100倍的经济效益。
2、“农建” 拉内需,金融抗风险,经济循环可持续促进农经大发展。是9亿农民安居乐业的需求,也是4亿城里人回归自然住乡村别墅的梦想,巧妙解决了农民和市民猎奇厌旧心理。它将会拉动我国50—100万亿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中国约4亿户人口,每户栋建筑费20—50万元)。而且这不是传统的一次性消费的房地产投资,它是象建铁路、工厂、酒店一样的生产性的投资,是长时间产生经济效益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每栋循环经济庭院,每年都能为业主、为国家源源不断增加财源。可以说这是修复生态,拉动内需,抗击金融风暴,推动我国绿色GDP增长的强大引擎!
3,农村不空壳,解决就业难,和谐社会得稳定,神州尽变桃花源。是涉及农业、工业、科学技术、贸易、建筑、居住、旅游观光等产业的综合发展体系。这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就业市场,可使2000多万回乡农民工,重返工作岗位;也可使每年6000万高中(中专)毕业生和600万大专毕业在乡村找到工作;还可使500多万城市失业者在城郊乡村找到工作,同时为复转军人回乡创业就业找到了出路。他们将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将会使我国农村产业和人口素质产生质的提升,为国家和政府解决失业、就业问题找到了一个新出路,为社会和谐、稳定找到一个好方法;过去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尽显桃花源。
4,打通回归道,补偿大自然,低碳生活高品位,环保节能人胜天。人类亲近绿色,向往自然,既是时尚,更是人性的回归。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发展破坏自然的一种补偿。因为人类是从森林、山洞中走出的,对绿树花草有天然的亲和力。为适应人的天性需要和减缓地球暖化的需要,我们将花园、果园、菜园建在屋顶上,将食用菌技术应用在地下室。大屋顶是热岛效应和地球暖化的元凶,屋项绿化能将火热的阳光化为鲜美的蔬菜、甘甜的水果和灿烂的花朵。中间居室夏日能降温3—5度,冬日能提温3—5度。使居室处于全自然的状态,既能减少空调能耗费用,又使居室美景进入寻常百姓家,让中低收入人群也能在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下生活、生产和学习,促进身心健康,提升了生活品位。地下室通过科学利用,种植适合生长的食用菌,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5,加快产业化,科技要领先,奋力赶超美、法、荷,勇夺第一在眼前。
荷兰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可每年农产品出口创汇却稳占世界第三(仅次于美、法)。重要原因是荷兰利用囯际资本建起了11亿平米的温室农业设施。如果我国有40%的农村利用了建筑物上下立面种植技术进行新农村建设,那么中国温室农业设施面积将达150--200多亿平米,但就地下温室一块就是荷兰的15倍以上(一户有地下室菇房80平米,屋顶花园100平米 中国有4亿户口),就不要讲屋顶花园了。只要用科学化建设、规模化经营(大群体式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产业化组合,企业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一镇一格,生产国内外市适场销对路的附加值高的农产品,那时中国将会取代荷兰、法国、美国成为世界的农场,世界的花园,世界的菜园,世界的果园。
6,农村园林化,农带城发展,城乡一体变绿地,陶翁之梦今日圆。地球生态的恶化,促使人类保护自然回归自然意识的觉醒。如果按照此理念技术进行新农村建设,农村将成为城区建设改造的典范,当今建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已是大势所趋,城市所有建筑物经过检测、设计都建起屋顶花园、果园、菜园,那么夏日俯览城区,将不再是“万座火炉朝天烧”,而是“座座盆景入画来”的绿海扬波,花果飘香的花园景观。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建起一定规模的有城镇生活保障设施的新农村,那才是农民市民向往的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的新农村。那时农村将会有众多颠覆性的变化:现在市民住高楼,将来农民住花园别墅;现在农民向往城市,给城里人打工,将来城里人向往农村,给富裕农民打工……那时的乡村,是家园,是花园,是田园,是乐园,胜过陶渊明笔下桃花源。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尤其是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有显著的提高,这体现在虽然不一定能吃的好,但准能吃的饱,虽然不能穿的时尚,但准能穿的暖,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确确实实得到解决。当前,农民生活中最大的负担来自建房。根据笔者的调查,农村中建房的费用一般在十万元左右,这一般要耗费一个家庭十几年的积蓄。关于建房,农民中流传的说法是,可以不吃好的,可以不穿新的,但房子不能不盖好的。这就是北方农民的特点之一。因为在农村,没有好的房子就意味着孩子的婚姻难以成就,而种族的繁衍也将因之而延误,即使现在盖好的房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因出现新的建筑样式而过时,又被拆掉重建,造成浪费。马克思认为,人首先要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活动。当农民住房需要得不到满足并存在惶恐时,无论如何也不能激发他们对新农村文化、政治建设的热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舒适、宜居、节能、环保的新民居建设已经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新民居建设即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协调、全面发展。
最后,为了我们共同的美好未来,借用高剑锋的博客所言,“欢迎中外有远见、有抱负、有实力的政治家、科学家、实业家,投身我国这项前无古人的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用财智和汗水,把1600 年前陶渊明企盼的环境美好、生活富足、村民和谐、怡然自乐的桃花源之梦境,变为现实,筑东方千秋基业, 开华夏万世太平,圆人类千秋之梦!” ,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