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谣言止于监管部门公信力
杨于泽
本月下旬,大闸蟹就要上市了,眼看老饕们引颈以待,忽然让网络传言,大闸蟹是吃抗生素、动物尸体和避孕药长大的。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驳斥,“大闸蟹被喂药”是旧闻新炒,不是真的。
但昨天有一则新闻是新华社电讯,肯定不会有假:河南是农产品生产大省,中央和地方投入1.2亿多元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但河南省审计厅审计发现,很多市县居然把建设资金拿去建高楼、买豪车,连省农业厅也挪用446.4万元,用于建新办公楼。结果,很多食品安全项目进展缓慢,沦为“半拉子工程”。
两则新闻联系起来读,我们就会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对于大闸蟹“被喂药”,我们姑且目之为谣言。近一段时期,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之多,造谣频度之高,令人骇然。比如某品牌奶粉导致多省市女婴性早熟,某奶粉将三聚氰胺超标旧奶粉换包装重新上市,据说都是误会或谣言。现在大闸蟹的谣言又来了,谣言摩肩接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谣言市场大,行情好。
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谣言,总是不屑一顾的样子,每次都爱理不理。“性早熟门”出来时,有关部门拒检验、不理会,准备让谣言自生自灭,结果老百姓越来越信,风波愈闹愈大。这次大闸蟹“被喂药”,北京、广州有关部门已出来表态,要加强检测。但江苏方面,只有检验检疫部门在被记者问到时说,喂药不可能;其他部门则岿然不为所动,像没有谣言似的。
这种不在乎的态度,留下了食品安全的逻辑裂缝,“长”出了老百姓对谣言的相信。检验检疫部门否认大闸蟹“被喂药”,但检验检疫部门只管进出口产品,而谣言指向国内市场。阳澄湖养蟹商只为自己的大闸蟹证明清白,他们说,塘养大闸蟹有可能“被喂药”。现在养大闸蟹的,除了阳澄湖,还有湖北等地,那里的大闸蟹有没有“被喂药”,没有人出来作个交待。大闸蟹是不是“被喂药”,实在是一笔糊涂账。
河南省挪用食品安全专项资金建楼买车,说明有关部门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办公楼和座驾,食品安全本身,只在他们建楼买车还有余钱的情况下才会被考虑。这是对食品安全漠然的态度,但不仅仅是态度漠然。这样的监管机构,即使热情似火,但钱都花在建楼买车上了,没设备,缺技术,又能证明什么?他们出来打包票,也不会有多少人会相信。
在食品安全上,老百姓一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二靠政府严格监管,三靠自求多福。现在企业唯利是图、利欲熏心。政府就是每次都站出来,从河南的情况看,它既不能证明所产食品安全可靠,也不能保证消费者吃的放心。老百姓越是对食品疑神疑鬼,越是可以降低吃的风险,避免有毒食品对自己的伤害。
有关大闸蟹的谣言不胫而走,再次敲响了中国食品安全的警钟。有毒食品伤害人们的健康,谣言则让企业付出巨大代价。但说它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不如说它敲响了监管部门的警钟:食品安全谣言的翅膀,不正是监管部门的漠然和低效吗?谣言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监管部门的公信力。监管部门不仅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而且必须把硬件建起来,切实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用数据说话。
食品安全谣言止于监管部门公信力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