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梅和姜丝蜡


     

 

  扫帚梅是北方常见的野花,人家的房前屋后,马路道旁,田地边上山丘上遍地都是,多半是淡粉和深粉单瓣的,开得热热闹闹。也许正是因为常见,才被人叫做扫帚梅吧?扫帚这样的日常用品,看似简单不起眼可时刻缺它不得,在冠上一个梅字,多了几分绰约脱俗,虽然俺们是满山遍野大把的花草,却也有点梅花的风骨呢:开得朴素自然,自由自在。

  这或许寄托了北方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平凡的扫帚一样的生活,每天不过是鸡毛蒜皮尘尘土土,一颗过平常日子的心灵深处却开出一朵小小的梅花来,悄悄摇曳,平淡的生活也渐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满扫帚梅的原因吧。

  其实扫帚梅的大名还挺具异国情调的,叫做波斯菊,还有个很聊斋的别名叫“秋英”,这个秋英,颇有点茜纱窗下公子多情的味道,让人想起绿叶婆娑,软红零落。虽然叫做波斯菊,却又和波斯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花名Cosmos 的音译罢了。本来祖籍墨西哥,据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这种花的种子就被水手们带到欧洲,后来辗转传到亚洲,在1895年的时候由法国传教士带到中国。

   波斯菊啥时候落户兴安岭,并有个小名叫扫帚梅的历史已经不可考证,这种花有点倔脾气,很能耐寒,喜欢晴朗的天气,最怕阴雨绵绵个高温。对土壤要求很宽松,只要别积水,保持疏松就好,越肥沃的土壤它反倒无法生存下来。兴安岭上阳光充足,排水也好,波斯菊在这里更名扫帚梅,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平凡劳动者一起,在这里扎根生长,开枝散叶。

   还有一种花是扫帚梅的远亲,叫做雏菊,是意大利的国花。雏菊的祖籍本来也是在遥远的北欧,现在中国随处可见,因为和菊花长的挺像,只是在花瓣上有区分。菊花的花瓣长而卷曲,雏菊的花瓣短而笔直,看着像一朵没长开的菊花,也就是菊花的雏形,因此取个中文名叫做雏菊。

 

   雏菊这名字,因为广泛在电视电影音乐中听到,显得分外浪漫高雅,其实在东北上它还有个大众化的小名儿,叫做姜丝蜡。人们把它种在自己家的小院里,雏菊长的没扫帚梅高挑,花开得鲜艳,层层叠叠,和高个子的扫帚梅、探头探脑的牵牛花高高低低相映成趣,这是东北人家小院最常见的场景。姜丝蜡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我都没弄明白,就看到是有一种金黄色的雏菊,看着很鲜亮的颜色,难道是因为花色鲜艳像打蜡一样?北方人给花草取名都很通俗,像大丽花叫做地瓜花、凤仙花叫指甲草、牵牛花叫爬山虎,这姜丝蜡也指不定是谁看着这金黄色的雏菊就想到了姜丝儿,想到了亮澄澄打上一层蜡,脱口而出这么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