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离开原来那个资产管理公司以来,已经挺长时间不关心房地产市场了。不过我估计很多人沉浸在对所谓的金九银十的乐观憧憬之中,并且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房地产市场会有二次调控。过去12年,特别有了2005年和2007年两次调控,房价每次调控都再次报复性创新高的经历之后,绝大多数人都会之前形成的趋势没有道理不会再延续。
城市 |
1987年1月指数 |
2010年6月指数 |
涨幅(%) |
复合增长(%) |
洛杉矶 |
59.33 |
175.66 |
296 |
4.8 |
圣迭戈 |
54.67 |
163.82 |
300 |
|
旧金山 |
46.61 |
142.55 |
306 |
|
丹佛 |
50.20 |
129.19 |
257 |
|
华盛顿 |
64.11 |
185.77 |
290 |
|
迈阿密 |
68.50 |
146.92 |
214 |
3.5 |
芝加哥 |
53.55 |
124.90 |
233 |
|
波斯顿 |
70.04 |
157.83 |
225 |
|
事实上,中国的住宅市场积累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继续膨胀,中国经济很有可能陷入深渊。以哈继铭为首的一些人,认为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约在2015年,所以房价在此之前不会下调。问题是最高决策层不知这个问题?日本和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背后,都有人口拐点的因素存在。另外很多投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会不会提前出货?据我所知,很多周期性行业的盈利到达顶峰前,股价早就掉头向下了。更何况,之前中国需要高房价,哪怕它的负作用非常大。而目前,中国已经容不得高房价的负作用了。
中国已经是第一出口大国,中国的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了,中国钢铁、汽车、水泥等重要行业的产能要么明显过剩,要么几年内就能到头。因此投资与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未来中国需要还需要经济高增长带来的好处,那么只能重点靠内需消费。
事实上,只要房价高,中国内需高增长就无望,除了我之外,谁不要给子女储备买房款?五年内买房的多数人都要还房贷。只要房价高,中国的城市化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中国农民工在城市住半年以上,统计上算城镇人口,但他们没有房产,社保要么没有,要么不足于养老,根本无法在城镇立足,未来肯定会有“负城市化”的过程。
所以,去年年底,中国高层不再提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也再三强调经济要调结构。当然,调结构,等于让一些地方政府戒除毒瘾,这是很难受的,所以保障房建设的进度普遍落后,没收闲置土地虽然每个省都有那么几块,但都只是敲山震虎,隔着玻璃亲嘴----意思意思。所以只有少数政府出台了调控的细则。真让人大开眼界,原来现在中央的政府,到地方,还需要细则,才能执行下去。一些银行也不死心,偷偷摸摸地出轨,降低首付成数和贷款利率。但如果考虑到房价的继续上涨或停在原位,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阻碍了未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未来会发生什么事,就非常清楚了。
中国住宅价格12年的牛市,我看已经结束了。不过不要指望房价一两年就能大跌50%。多数人也不要指望便宜的保障房就能落到自己头上。但中国经济也并不会因此就陷入衰退或很低的增长。房价和GDP关系不大,房地产的投资才与GDP密切相关。银行的房贷也不会有大量的不良资产涌现。房地产开发贷款总量好象才一两万亿,房企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回笼了大量的销售款,银行只要对新增贷款严格审核,这方面的贷款质量问题不大。对于购房贷款,虽然少数中介与房产商、炒房人勾结,以一成甚至零首付套取银行贷款,但这毕竟是少数。对于多数自住需求的贷款,房价就算跌三成,95%以上的房贷下的房产,仍是正资产,而不是负资产。并且我估计房价跌三成,至少要有一年半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期间,业主每个月都在还贷,银行的风险在不断降低。如果房价下跌三成甚至五成,会不会有大规模的断供出现?我看不会。很多中国人买房,就是因为房产和户口、孩子的教育挂钩,如果断供,这些东西还要不要?中国不象香港或是美国,有个人破产制度,就算把房子抛给银行,债务仍要还到死。难道中国的业主会辞去工作,为了逃避银行的债务到陶渊明隐居的地方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