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进入“海洋世纪”的今天,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对于海洋权益有着异乎寻常的强烈要求,因而其与周边国家也是结怨不断: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独岛之争、中日有关钓鱼岛争端。在这些争端中,日本唯一占据上风的就是在与中国争夺钓鱼岛的事情上,实在是耐人寻味。为什么日本在与其他国家的斗法中就占不到便宜呢?我们来看看日韩两国在独岛问题上的攻防战演练,也许对中国如何争取钓鱼岛主权也是一种启示。
独岛是一个由两个小岛和34块岩礁组成,总面积18.6平方公理的弹丸之地,它距韩国郁陵岛49海里,距日本最近的隐岐诸岛86海里。韩国称其为独岛,日本称之为竹岛。我们旁观者愿意称其为独岛,是因为韩国目前对该岛拥有实际控制权。
历史依据不相上下
韩国方面称,早在公元6世纪的新罗王朝,朝鲜就有独岛的记录。512年,新罗王国智证王派遣了以夷斯夫将军为首的探险队驾驶航船开赴于山国,尔后该岛处于新罗所属国“于山国”的管辖之下。朝鲜王朝成宗皇帝时(公元1471~1481年),独岛称之为于山岛,属于郁陵岛群管辖。1667年日本在《隐州视厅合记》中,也承认独岛是韩国的领土。1896年日本外务省编辑的《朝鲜国交始末内深书》中,明确标明独岛是朝鲜所属领土。1900年朝鲜末代国君高宗颁布法令,宣布郁陵岛等归江原道三陟县管辖。当时三陟县将独岛命名为石岛,后来又改名为独岛。
日本方面也毫不示弱,认为在17世纪初的江户幕府时期,当时有一个叫大谷甚吉的日本渔民在海上作业时,不幸遭遇暴风雨,被迫漂泊于无人岛――郁陵岛。他回国后,于1616年向当时江户幕府提出航渡被称为“松岛”的郁陵岛权利的许可请求。不久,大谷和同乡村川两家先后至郁陵岛猎捕海驴和捕捞鲍鱼,持续有七八十年。到了1692年,村川的后代去郁陵岛捕捞,与朝鲜渔民相遇,由此便引发了双方对该岛归属的外交纠纷。
可见争议双方对于历史都是如数家珍,言之凿凿。事实上,凡属争议之地两国都会有各自单方面的历史解释,并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历史依据告以世人。即便是己方无理也会挖地三尺找出理由来,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谁也没有足够的依据说服对方,以至于到达弱化历史影响的效果,因此无论是在领土还是在领海上的争端,各国都会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历史万万不能,只有历史也是痴人说梦。
韩国民间力量至关重要
1905年,日本入侵朝鲜半岛,随即宣告对独岛拥有自主权。同年2月22日,日本岛根县知事发布告示宣布“隐歧岛西北85海里处的岛屿称为竹岛,并属于本县”,并于1906年4月通报当时的朝鲜政府,以此确定独岛是日本的领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1946年1月29日,联合国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发表了有关从政治和行政上分离日本若干周边区域的决定书,该决定书明确规定把独岛移送给了驻韩美军管辖。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建立,1952年1月18日,韩国总统李承晚发表“关于毗连海域主权的总统声明”,宣布对邻接其领土半岛和岛屿沿岸的大陆架及所属范围的全部海域行使国家主权,独岛被韩国划归为领海管辖。日本政府遂向韩国单方面宣布的“李承晚领海线”提出抗议。1953年2月,一名越过“李承晚领海线”进行捕捞的日本人被韩方打死,此举惊动日本警察,30名日本警察在6月登陆独岛,赶走了6名韩国渔夫。
1953年5月,日本趁朝鲜战争仍在酣战之际,曾派兵一度占领了独岛,并在岛上建立了领土标志碑。韩国方面得此消息后,居住在郁陵岛上的韩国居民立即组成“独岛义勇守备队”。1953年7月12日,23岁的韩国青年洪淳七,领导韩国义勇守备队开赴独岛,将日本军人赶走。至此,独岛完全在韩国的实际控制之下。1956年李承晚政府派出海上警察守备队,洪淳七结束了神圣的“守土护国大业”。为此,韩国政府向洪淳七颁发了勋章,以表彰他独自守卫独岛长达3年8个月之久的爱国行为。自1957年开始,韩国陆续在独岛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韩国军方于1981年底在岛上修建了守岛工事。
如果没有韩国民间自发的力量,现如今该岛的实际控制权可能还在日本之手。与此相对的是,爱国在中国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有些人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不断煽动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这些人又假借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压制民间的爱国情绪,让国民无法正常的表现爱国热情。也就是说爱国就是一条人为驯化的哈巴狗,叫你咬谁就咬谁,叫咬几口就几口。因此中国民间根本不可能出现洪淳七式的人物,如果你胆敢跑到钓鱼岛上面揭竿而起,不要说日本,维稳早就将你扼杀在摇篮之中。
实际控制权是硬道理.
自1954年以来,日本每年都向韩国政府递交外交抗议文件,共计50多次,指出独岛(竹岛)是日本固有领土,韩国必须立即撤出该岛。而韩国政府则一再声明,独岛是韩国固有领土。日本方面多次建议将该岛争议提交海牙国际法庭裁决,但韩国外交通商部认为“独岛问题已不是外交纠纷问题,而是主权问题”,以主权问题不容谈判为理由予以断然拒绝。1965年6月,日韩邦交关系正常化,日本政府提出与韩国就该岛纷争进行对话。但韩国官方则毫不留情地告诉日本,“独岛自古以来是韩国领土,这个问题不能作为两国纷争进行对话”。1996年2月7日,韩国政府宣布在独岛修建一座能停靠500吨级船的码头,以便更好地解决驻扎在岛上的3名警官和23名战警的轮换及食品供应。日本政府照会要求停止这一工程项目,但遭到韩国政府的拒绝。1997年该码头竣工,并建立了完工纪念碑,纪念碑上面刻有当时的韩国总统金永三的题词“大韩国东土端”。韩国国防部为应付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还加强了在独岛海域的警戒措施。
由此可见,韩国在该岛的争夺上已经占据明显的上风,任它雨打风吹,我自岿然不动。不论日本如何变着方法纠缠不清;也不管海洋争端的格局如何变化,究竟是以历史为依据还是以法理为依据,其背后都是国家真实实力的体现,尤其是争议地点的实际控制权对于海洋权利的争夺尤为关键。
2006年韩国在面对日本在独岛主权问题上的挑衅时,当时身为韩国外长的潘基文指责日本声称“独岛是日本领土”是对历史的践踏,日本面对过去的时候,口头上是巨人,行动上是矮子。这番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明白无误的告诉日本,如果妄图独岛就是对侵略历史的无知,就会被韩国视为侵略。试想一下,如果你连实际控制权都没有,恐怕你根本就不可能“被侵略”。深谙国际法则的潘基文现在已经贵为联合国秘书长,他应该明白如果一个国家希冀于第三方力量介入领土或领海纷争,只能让世人笑话:自己其实是一个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