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朋友热评陈老宇在深圳的报告
陈老宇博客编者按:应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八月二十二日,陈宇教授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作了《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能力提升》的专题报告。近日,深圳许多青年朋友通过各种形式对陈老宇报告作出反响。现摘录部分80后朋友的意见如下:
姓名:动静中
昨天听了这场讲座,感觉非常好。这也是我今年在大讲堂认认真真听的第一场讲座。
1、机会成本。陈老师用一个故事来阐释机会成本的概念,深入浅出,我感觉很受益。在听故事的时候,整个人完全进入入神状态,听完这个故事,也对机会成本一次有所了解,引发感悟。
2、从国家的发展引申到个人的发展。让我想起不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其模式都相似,本质雷同只是表现形式各异而已。
3、用亚当夏娃、牛郎织女、杜拉拉等来标注几个职业化的时代,形象而生动,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4、灯塔和船的故事,之前虽也听过,只是震撼没这么强烈。在陈老师看似平铺直叙的讲解中,不知不觉被带入一种“催眠”状态,直至故事的最后,猛然惊醒。
5、美中不足的是讲座并没有讲完。期待以后能有机会完整的听一下。
再次感谢大讲堂带来这么好的老师和这么精彩的讲座!
姓名:郑三毛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深圳大讲堂超多,几百个座位都满了,好多都只能站着了。或许这是为80后准备的,80后的占大多数,这也说明了80后的上进与疑惑。
风趣幽默,广博的见识,是我总结陈老的语言。
老师把中国从独立之后分化成三个阶段很有现实意义,这是从未想象得到的,我的觉悟也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追求政治独立的红色崛起(1949-1978);追求经济腾飞的蓝色崛起(1980-2008);追求人的解放的绿色崛起(2009-2038)。突然想想,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经典推论,这是人们对年代发展的总结或者更是精华。而蓝色崛起的时候要求中国人均GDP3800美元,其实我现在也就只能是个小康水平,离我的梦想还远远不够……
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亚当和夏娃到牛郎和织女,再到现在的杜拉拉,这是人的发展。
而联系到职场的细节,谁是灯塔,虽然大家都知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人的柔性。职场不相信眼泪,职场是人生的硬约束,再到考场不是证明,职场才是证明,这是前辈人士的先见之明。
不过像当代的很多人还是认识不到这一点,但是适应:成长成熟自立成功的标志职场才是证明!
有个问题真的很典型,八十年代的人的迷茫时时代赋予的,不用太在意,我们需在意的是把当下的每一件事情做好。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一切都不是很遥远,只要你敢做.......
姓名:陈静静
陈老师:您好!很荣幸也很开心上个周日在深圳市民大讲堂听到您的演讲,您的深厚的专业功底让我非常佩服!课程中,案例丰富,讲课幽默生动,很多要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因为时间的限制,五大要点中后面两个要点讲的不够详细,感觉可以更深入的讲解。因为到场的很多观众朋友都是年轻人,对于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发展会更加感兴趣一些,会希望听到更多、更深入这两个方面的信息。非常欢迎陈宇老师下次再来深圳,期待您更加丰富精彩的课程内容!
姓名:張衍軍
陈老师:您好!我是2010年8月22日,在深圳图书馆《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聆听您讲座:《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能力提升》的众多热爱悦读的其中一员。给陈老师的讲座的建议:
1.希望陈老师,保持幽默风趣的讲座风格,多给80后的年轻人一些成功的经验;
2.您在讲座过程当中,提到,大众的“迷茫”是普遍现象。我想,这个可能与社会转型的时期有关。希望,陈老师开设一些历史的讲座,因为: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希望从历史中寻找智慧,来度过历史的转型期;
3.曾经听过武汉大学,赵林老师的讲座。其透露,世界文化界,认为:新的轴心时代或将到来,您怎么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智慧,和与西方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文明,是否整合为新的文明?如果是这样,为了溯本清源,作为像您这种具有东西方文化理论和经验的人。是否考虑,为年轻人做些深入地文化解读。以便不让更多的人迷失在,浮躁、商业……等等的负面影响下?谢谢!
姓名:黄伟媚
陈教授:您好:)周日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听了您的报告,受益匪浅。您幽默的语言、思维的魅力、亲和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可能出于时间关系,报告结尾得仓促,感觉重要部分没有突出。一场讲座听下来,对“职业”、“职场”等介绍较多,但“职业选择”和“职业能力提升”却讲得少,相信这部分更具有指导作用,也更加精彩。感谢您的精彩分享,谢谢:)期待下次还有机会再听您讲座。
姓名:天国的海豚湾
陈老先生:您好。不知道这样称呼您,会不会不礼貌!但是还是觉得这样的称呼会比较亲切。上周日我去听了您的讲座,觉得讲的真的很棒!但是由于时间太短的问题,真的是意犹未尽~希望能够有机会和您沟通~这样相信我会得到更多的知识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不敢冒昧的打电话~虽然知道您的电话,怕会打扰。我是北京的女孩子,一个人只身来到深圳上班!能见到您真的觉得很亲切。期待您能把当天的幻灯片能给我一份~我会用心的去学习。
姓名:黄运伟
尊敬的陈教授:您好!昨天有幸听到您关于《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能力提升》讲座,十分精彩,十分受用。我想您的讲座对于当下迷茫的一代年轻人起到很好的帮助,我也是刚走出迷茫,并在为着心中的梦想积累沉淀。我也十分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朋友或是年轻朋友能听到您的指点。想着要是更多的同学、校友、中国的年轻一代能获得您的启示,那该多好。不过您也时间有限,分身乏术,所以我想通过获得您的讲座PPT,分享给我自己,分享给我同学,分享给我的校友,分享给年轻的朋友们。谢谢您!
姓名:郑焕芳
陈老宇:您好!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听您的讲座。
好久没有听到这样广博和幽默的风趣语言。
你的讲座太无可挑剔了,我实在找不到什么不好的地方。
只是还没来得及整理自己真的到底是该做什么了,或许这就是八十代的人太在意那种时代带来的迷茫,以至于自己毕业一年,自己依旧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以及到底该不该离开父母身边。
希望有机会能再听到您的诲而不倦的教诲。再次衷心的感谢您!
姓名:万红斌
陈教授:您好!您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的讲座非常精彩,关于职业选择的问题讲的高屋建瓴,从宏观方面如何把握,职场与个人的关系、职场与个人能力等问题,让我们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提问环节就微观操作方面也给了我们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职业能力提高的问题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展开讲,给深圳的听众留下了些许遗憾。
姓名:王毅
建议:在讲座时把握好时间,留半个钟和大家交流,下次来深圳大讲堂的时间?
姓名:莫西坚
陈教授,您好!星期天我有去听您的课程,您讲课过程中幽默风趣使我们在听的过程中印象更深刻,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有去深圳图书馆哪里听课的,听哪么久就觉得您讲得最好的了。而且讲议的内容又丰富和新颖,思维又创新。我想要一份也给朋友们分享一下,谢谢!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行政助理宋凤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