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39:[本题共0条评论] 某晚,崔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骗租到个体女司机何某的夏利出租车。当车行至市郊时,崔某持假枪抢走何某人民币1000元,并将何某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崔某乘机将出租车开走。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

A.持枪抢劫
B.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C.抢劫致人重伤
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A B C D

正确答案:B,C    你的答案:B,C(√)
评析: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本案中崔某冒出警察的行为符合第二百六十三条第六项的规定。将何某踹出车外造成重伤的行为符合第五项的规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持假枪的行为不符合第七项的规定,"持枪抢劫"必须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规定的枪支,而不是假枪。抢劫夏利出租车的行为也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依据解释,公共交通工具指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等。不包括小型出租车。根据立法精神,之所以将持枪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列为加重情节,是因为这两种情节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持假枪抢劫、抢劫小型出租车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所以不属于加重处罚的范围。

49:[本题共0条评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可因主观目的的不同而构成下列哪些犯罪

A.偷盗婴幼儿罪
B.绑架罪
C.拐卖儿童罪 
D.拐骗儿童罪

A B C D

正确答案:B,C,D    你的答案:B,C,D(√)
评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偷盗婴幼儿的,假如以出卖为目的,则应成立拐卖儿童罪,以勒索钱财为目的,成立绑架罪,以自己收养或他人收养为目的的,成立拐骗儿童罪。刑法中没有偷盗婴幼儿罪这样的罪名,所以A不选。

50:[本题共0条评论] 甲、乙合谋勒索丙的钱财。甲与丙及丙的儿子丁(17岁)相识。某日下午,甲将丁邀到一家游乐场游玩,然后由乙向丙打电话。乙称丁被绑架,令丙赶快送3万元现金到约定地点,不许报警,否则杀害丁。丙担心儿子的生命而没有报警,下午7点左右准备了3万元后送往约定地点。乙取得钱后通知甲,甲随后与丁分手回家。下列罪名哪些不符合甲、乙的行为性质?

A.绑架罪
B.抢劫罪
C.敲诈勒索罪
D.非法拘禁罪

A B C D

正确答案:A,B,D    你的答案:A,B,D(√)
评析:甲乙二人虽口称绑架了丁,事实上并未实施绑架行为,也没打算绑架丁,所以不符合绑架罪的犯罪构成,不成立绑架罪。甲乙并未对被害人丙的人身实施当场的暴力和胁迫以及其他使人不能抗拒的方法来强行劫取财物,所以不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甲乙谎称丙的儿子被绑架,以此要挟受害人丙,勒索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甲乙并未限制丁的人身自由,所以不构成非法拘禁罪。绑架罪 、抢劫罪、非法拘禁罪与敲诈勒索罪最本质的区别是前三罪都必须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而敲诈勒索罪的客体则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有人身权或者其他权益,人身权受到侵犯并不是此罪的必备要件。

47:[本题共0条评论] 结合犯罪构成理论以及刑法分则的相关规定分析,以下案件哪些不构成侵占罪?

A.某游戏厅早上8点刚开门,甲就进入游戏厅玩耍,发现6号游戏机上有一个手机,甲马上装进自己口袋,然后逃离。事后查明,该手机是游戏厅老板打扫房间时顺手放在游戏机上的。甲被抓获后称其始终以为该手机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
B.乙知道邻居肖某的8岁小孩被他人绑架,肖某可能会按照歹徒的要求交付赎金,即终日悄悄跟随在肖某身后。某日,见肖某将一塑料口袋塞入某桥洞下,即在肖某离开10分钟后,将口袋挖出,取得现金20万元
C.丙到某装饰城购买价值2万元的装修材料,委托三轮车夫田某代为运输。田某骑三轮车在前面走,丙骑自行车跟在后面。在经过一路口时,田某见丙被警察拦住检查自行车证,即将装修材料拉走倒卖,获款4000元
D.丁闲极无聊在一自动取款机按键上胡乱敲击。在准备离开时,丁无意中触动了一个按钮,取款机即吐出一张100元钞票,丁见此情景,就连续不断地进行操作,直至取出现金1万元,然后迅速离去

A B C D

正确答案:A,B,C,D    你的答案:A,B,C,D(√)
评析:本题考察的是盗窃罪和侵占罪的区别。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在于判断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以及由谁占有。行为人不可能盗窃自己事实上占有的财物,对自己事实上已经占有的财物只能成立侵占罪。从客观上说,占有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与非法占有目的中的占有不是等同概念),不仅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的支配人的状态。1、即使原占有者丧失了占有,但当该财物转移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或者第三者占有时,也应认定为他人占有的财物。选项A中即使该手机真的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但该手机的占有权也应归游戏厅的老板,甲拿走自己没有占有权的手机应属盗窃行为。2、虽然处于他人支配领域之外,但存在可以推知由他人事实上支配的状态时,也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例如,他人门前停放的自行车,即使没有上锁,也应认为由他人占有。以非法占有目的取得这些财物的,应认定为盗窃罪,而非侵占罪。侵占罪中的占有必须是基于合法的理由,B选项中乙终日悄悄跟随在肖某身后,伺机拿走肖某塞入某桥洞下的钱财,属于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放在桥洞内的钱财仍然在肖某的占有范围内,不属于遗忘物。因此应认定乙的行为为盗窃罪。3、当数人共同管理某种财物,而且存在上下主从关系时,刑法上的占有通常属于上位者,而不属于下位者。C选项中丙(上位者)与田某(下位者)共同管理装修材料,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下位者事实上握有财物,或者事实上支配财物,也只不过是单纯的监视者或者占有辅助者。因此,下位者田某基于不法所有的目的取走财物的,成立盗窃罪。4、侵占罪中的占有与盗窃罪中的获取相比具有消极性,即不是通过积极的非法行为来占有财物,而是基于合法的理由。D选项中丁以积极的方式非法获取银行占有的钱财,属于盗窃而不是侵占。

王某怀疑其妻与其表兄刘某有不正当关系,遂于某晚跟踪其妻至刘某住所。进屋后,王发现其妻披头散发,正在哭泣,刘某站在旁边,王大怒,遂殴打其妻,并与刘发生争吵。王知道刘某有百万家财,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敲诈他一笔,于是谎称到其父母家中解决问题,将刘某骗至其姘妇叶某的住所(当时叶不在家),并对刘某进行殴打、捆绑,反锁屋门将刘拘禁达一天之久。刘某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承认与王妻有不正当关系,提出用金钱补偿,并在王的胁迫下,先后三次给家人打电话,要家人将30万元放在某公园指定场所,刘的家人并未照办。不久,叶某返回住所,王某以实情相告,叶未加制止,并与王某一起致信刘妻,信称:刘某系卑鄙小人,现在我等控制之中,为示惩戒,速送30万元至某公园指定地点,钱到放人,不得报警;否则,后果自负。刘妻害怕,将钱放至指定地点,并通知王。王某叫叶某去公园取钱,叶某不敢去。于是,王某留下叶某看管刘某,自己去取赃款。在王外出取钱之时,刘某哀求叶某将自己放掉,并称王某心狠手辣,钱到手后,决不会放过叶某。叶某恐惧,将刘某放掉,并和刘某一起去派出所报警,带领公安人员去公园捉拿王某。人们赶到公园时,王某早已携款逃走。请回答以下8184题。

81:[本题共0条评论] 81.王某的行为不属于

A.敲诈勒索罪
B.绑架罪
C.抢劫罪
D.非法拘禁罪

A B C D

正确答案:A,C,D    你的答案:A,C,D(√)
评析:王某构成绑架罪。王某以勒索财物为目的,采取暴力的方式绑架刘某,并以刘某为人质,向刘的家人勒索钱财。符合绑架罪的犯罪构成。绑架罪是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的区别在于绑架罪中有人质的问题。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则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绑架行为必然包含非法拘禁的行为,以包容犯--绑架罪来定罪,不再单独定非法拘禁罪。

84:[本题共0条评论] 84.假设王某在犯罪过程中杀害了刘某,其行为构成:

A.绑架罪                       
B.故意杀人罪
C.抢劫罪
D.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

A B C D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A(√)
评析: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绑架他人过程中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以绑架罪定罪,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所以王某若在绑架罪的犯罪过程中杀害了人质刘某,不另定故意杀人罪,只定绑架罪。即所谓故意杀人罪为绑架罪所包容。

被告人江某与被害人郑某是同一家电脑公司的工作人员,二人同住一间集体宿舍。某日,郑某将自己的信用卡交江某保管,3天之后索回。一周后,郑某发现自己的信用卡丢失,到银行挂失时,得知卡上1.5万元已被人取走。郑某报案后,司法机关找到了江某。江承认是其所为,但对作案事实前后供述不一。第一次供述称,在郑某将信用卡交其保管时,利用以前与郑某一起取款时偷记下的郑某信用卡上的密码,私下在取款机上取款;第二次供述称,是仿制了一张信用卡后,用所获取的郑某信用卡上的有关信息取款;第三次供述却称,是拾得郑某的信用卡后,用该卡取款。但被害人郑某怀疑是江某盗窃其信用卡后取走卡上所存的钱款。请回答以下8588题。

85:[本题共0条评论] .如果郑某将信用卡交江某保管时,江某私下用来取走了现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江某构成侵占罪
B.江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江某构成盗窃罪
D.江某不构成犯罪

A B C D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A(X)
评析:江某是非持卡人却假借持卡人的名义非法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属于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项所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财物的情况,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成立信用卡诈骗罪。本题最大的干扰项是A选项:侵占罪。一般情况下,保管人私吞被保管物的,构成侵占罪。但是私吞信用卡时却有一个冒用他人信用卡提取资金的行为,此行为与私吞行为是一种牵连关系,依照牵连犯的处罚规则,应从一重,依照信用卡诈骗罪处罚。

 

86:[本题共0条评论] .如果江某用自己仿制的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现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江某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                                                               
B.江某构成伪造信用卡罪
C.江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应该实行数罪并罚

A B C D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C(√)
评析: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项的规定,"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购买商品、提取现金等诈骗活动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伪造信用卡的行为又触犯了伪造金融票证罪,信用卡诈骗罪和伪造金融票证罪之间是牵连关系,依照牵连犯的处理规则,从一重处罚,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处罚。所以D选项"实行数罪并罚"是错误的。C选项中的伪造信用卡罪在刑法中没有这一罪名,所以不选。

87:[本题共1条评论] 如果江某拾得信用卡后,用该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现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江某构成侵占罪
B.江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江某构成侵占遗失物罪
D.江某不构成犯罪,其行为属不当得利

A B C D

正确答案:A,C,D    你的答案:A,C,D(√)
评析:江某拾得他人遗失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其是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财物的情况,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成立信用卡诈骗罪。A选项不选,是因为江某拾得遗失物的行为不能构成侵占罪。C选项中的侵占遗失物罪不是刑法中的罪名。

88:[本题共0条评论] 如果江某盗窃信用卡后,用该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现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江某构成盗窃信用卡罪
B.江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江某既构成盗窃罪又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D.江某构成盗窃罪

A B C D

正确答案:D    你的答案:D(√)
评析: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即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盗窃信用卡又以诈骗的手段使用的,不另成立信用卡诈骗罪,只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0488:[本题共0条评论] 甲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时,误以为司机座位后的提包为身边的乙所有(实为司机所有);乙中途下车后,甲误以为乙忘了拿走提包。为了非法占有该提包内的财物(内有司机为他人代购的13部手机,价值2.6万元),甲提前下车,并将提包拿走。司机到站后发现自己的手提包丢失,便报案。公安人员发现甲有重大嫌疑,便询问甲,但甲拒不承认,也不交出提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甲误认为提包为遗忘物,所以,甲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B.由于甲误认为提包为遗忘物,因而没有盗窃他人财物的故意,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甲的行为成立侵占罪
C.由于提包实际上属于司机的财物,所以,甲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D.由于提包实际上属于司机的财物,而甲又没有盗窃的故意,所以,甲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又由于甲具有侵占遗忘物的故意,但提包事实上不属于遗忘物,所以,甲的行为也不成立侵占罪

A B C D

正确答案:A,B    你的答案:A,C(X)
评析:本题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误将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不同的社会关系。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实施的是盗窃行为,但主观上仅具有侵占遗忘物的故意,故在盗窃罪的范围内,主客观并没有统一起来;只有认定为侵占罪,才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故选AB.

57:[本题共0条评论] 甲某日晚到洗浴中心洗浴。甲进入该中心后,根据服务员乙的指引,将衣服、手机、手提包等财物锁入8号柜中,然后进入沐浴区。半小时后,乙为交班而准备打开自己一直存放衣物的7号柜,忙乱中将钥匙插入8号柜的锁孔,但居然能将8号柜打开。乙发现柜中有手提包,便将其中的3万元拿走。为迅速逃离现场。乙没有来得及将8号柜门锁上。稍后另一客人丙见8号柜半开半掩,就将柜中的手机(价值3000元)以及信用卡拿走。由于信用卡的背后写有密码,第二天,丙持该信用卡到商场购买价值2万元的手表。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乙的行为构成侵占罪、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丙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D.乙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丙的行为构成侵占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A B C D

正确答案:A,B,C,D    你的答案:A,B,C,D(√)
评析: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故甲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也不构成职务侵占罪,甲的行为仍属于“秘密窃取”,构成盗窃罪。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不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而是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故乙构成盗窃罪。故四选项皆错误。

5:[本题共0条评论] 个体户甲开办的汽车修理厂系某保险公司指定的汽车修理厂家。甲在为他人修理汽车时,多次夸大汽车毁损程度,向保险公司多报汽车修理费用,从保险公司骗取12万余元。对甲的行为应如何论处?

A.以诈骗罪论处
B.以保险诈骗罪论处
C.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D.属于民事欺诈,不以犯罪论处

A B C D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A(√)
评析: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本题不构成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采用的是特定的手段,即利用签订、履行合同的方式进行诈骗,本题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11:[本题共0条评论] 陈某在商场金店发现柜台内放有一条重12、价值1600元的纯金项链,与自己所戴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陈某以挑选金项链为名,乘售货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上述纯金项链。陈某的行为: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诈骗罪
C.构成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诈骗罪与盗窃罪二罪

A B C D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A(√)
评析:陈某的行为是“乘售货员不注意”,属于暗中“秘密窃取”,而不是从明处去“骗取”。

19:[本题共0条评论] 甲晚上潜入一古寺,将寺内古墓室中有珍贵文物编号的金佛的头用钢锯锯下,销赃后获赃款10万元。对甲应以什么罪追究刑事责任?

A.故意损毁文物罪
B.倒卖文物罪
C.盗窃罪
D.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A B C D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D(X)
评析:对盗窃珍贵文物的,如果仅属窃取,应定盗窃罪;在盗窃过程中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的,可以按盗窃罪或者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中的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墓葬,窃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应以盗窃罪论处。故选C.

05第11题:[本题共0条评论] 甲到乙的办公室送文件,乙不在。甲看见乙办公桌下的地上有一活期存折(该存折未设密码),便将存折捡走。乙回办公室后找不着存折,但看见桌上的文件,便找到甲问是否看见其存折,甲说没看到。甲下班后去银行将该存折中的5000元取走。甲的行为构成:

A.侵占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金融凭证诈骗罪

A B C D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B(√)
评析:本案构成应该是盗窃罪,我们来逐一分析,该存折不是遗失物,该存折在乙办公桌下的地上,便可以推定该存折是甲所有,而乙的行为让甲丧失了对存折的占有。

CD选项都是诈骗性质的行为,但由于该存折未密码,直接便可以支取现金,不存在诈骗的问题,故CD错误,答案应为B 

第13题:[本题共0条评论] 甲在某证券交易大厅偷窥获得在该营业部开户的乙的资金账号及交易密码后,通过电话委托等方式在乙的资金账号上高吃低抛某一支股票,同时通过自己在证券交易部的资金账号低吃高抛同一支股票,造成乙损失30万元,甲从中获利20万元。对甲应当如何处理?

A.属于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不以犯罪论处
B.以盗窃罪论处
C.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
D.以操纵证券价格罪论处

A B C D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B(√)
评析:甲是靠偷窥而获得在该营业部开户的乙的资金账号及交易密码来进行交易而获取利益的,虽然该行为的外表是抛售股票,但其实质上仍是一种秘密窃取行为。再来看几个选项,C选项明显错误,根本不存在毁坏财物的行为。D操纵证券价格罪实质是通过操纵交易价格来破坏证券市场秩序,题目中的行为而是为了进行获利而私下抛售他人股票。两者有本质的区别。A认为不构成犯罪,但甲的行为已经危害了乙的合法利益,且也符合盗窃罪的构成。

第14题:[本题共0条评论] 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甲、乙随后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两人经谋划后,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丁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A B C D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C(√)
评析: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此行为构成抢劫罪,对故意杀人行为作为其加重情节来处理。而后向丙的妻子丁索要钱财来换人,因丙已经死亡,即无法侵犯丙的人身权利,故无法成立绑架罪,但两人又有勒索行为,应定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

第17题:[本题共0条评论] 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甲怕时间长了被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 4000元卖掉。对甲应当如何处理?

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
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
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
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

A B C D

正确答案:D    你的答案:D(√)
评析:本题目中甲开始以绑架为目的,已经实施了绑架行为,构成了绑架罪,虽然因为客观原因无法达到其要钱的目的,但这并不影响绑架罪的成立。而后甲又实施拐卖的行为,这与前面的绑架行为实际是两个行为,故此甲又构成拐卖儿童罪,应数罪并罚。答案为D 

第19题:[本题共0条评论] 乙与丙因某事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如果乙不拿出2000元给丙,丙将派人来打乙。乙害怕被打,就托甲将2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己有。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A.按诈骗罪处理
B.按敲诈勒索罪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
D.按抢劫罪处理

A B C D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B(X)
评析:本题考察敲诈勒索和诈骗罪的不同

1,二者行为特征不同。诈骗罪是以骗为特征,完全以假象蒙蔽被害人;敲诈勒索行为虽然也可能含有欺骗的成份,但却以威胁或要挟的内容为特征。
2,二者造成被害人交出财物的心理状态不同。在诈骗罪中,被害人在受骗后,“自愿”交出财物或出让其他合法权益;而敲诈勒索行为则是通过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恐惧,出于无奈,被迫交出财物或出让其他财产性利益。

因为诈骗罪是被诈骗人自愿交出的,而敲诈勒索是被敲诈勒索人因为害怕或者恐惧而被迫交出。因此本案中,犯罪人正是“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如果乙不拿出2000元给丙,丙将派人来打乙。而“乙害怕被打,就托甲将2000元带给丙。”所以,乙并非自愿。所以,应为敲诈勒索罪。

此题司法部答案选A,显然是不正确的,正确答案应为B。

第60题:[本题共0条评论] 关于盗窃罪的认定,下列结论哪些是正确的?

A.甲因饮酒过量醉卧街头。乙向围观群众声称甲系其好友,将甲扶于无人之处,掏走甲身上一千余元离去。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在火车上相识,下车后同到一饭馆就餐。乙殷勤劝酒,将甲灌醉,掏走甲身上一千余元离去。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C.甲去一餐馆吃晚饭,时值该餐馆打烊,服务员已下班离去,只有老板乙在清账理财。在甲再三要求之下,乙无奈亲自下厨准备饭菜。甲趁机将厨房门反锁,致乙欲出不能,只能从递菜窗口眼看着甲打开柜台抽屉拿走一千余元离去。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D.甲在街头出售报纸时发现乙与一摊主因买东西发生纠纷,其携带的箱子(内有贵重物品)放在身旁的地上,便提起该箱子悄悄溜走。乙发现后紧追不舍。为摆脱乙的追赶,甲将手中剩余的几张报纸卷成一团扔向乙,击中乙脸,乙受惊吓几乎滑倒。随之又追,终于抓住甲。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A B C D

正确答案:A,D    你的答案:A,D(√)
评析:考察知识点:抢劫罪客观构成要件
对于A项,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很简单,理由不赘,
对于B项,乙的行为构成典型的麻醉抢劫。不构成盗窃罪, B项错误。
对于C项,甲趁机将厨房门反锁,致餐馆老板乙欲出不能,只能从递菜窗口眼看着甲打开柜台抽屉拿走一千余元离去。其行为属于抢劫罪客观要件中的采用“其他方法,使被害人身体受困,强行将他人财物抢走的行为。所以张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对于D项,甲将手中剩余的几张报纸卷成一团扔向乙,击中乙脸,乙受惊吓几乎滑倒。这个行为是否能够使甲的盗窃转化为抢劫罪?甲的行为可以认为是一种暴力,但并不是足以转化为抢劫罪的暴力。抢劫罪中的暴力是指不法地行使有形力。抢劫罪中的暴力手段必须达到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程度,但不要求事实上抑制了对方的反抗。甲扔报纸卷行为不能认定为转化抢劫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的"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中的"暴力"应该与抢劫罪的"暴力"相当。因此,盗窃、诈骗、抢夺后以不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轻微暴力逃脱的,如掰开对方的手指,仗自己力大强行挣脱对方的拉扯等暴力行为,都不能认定为是抢劫罪。

第61题:[本题共0条评论] 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行抢劫罪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A B C D

正确答案:B,C    你的答案:B,C(√)
评析:对于A项,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情况就是,行为人杀人后起意占有死者生前财物的。这种情况应对行为人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定性,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当然,这是就行为人杀人后占有一般财物而言。A项错误

此外还有特殊情况,杀人后将他人的枪支取走,应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枪支罪实行数罪并罚。

对于BC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已明确指出:“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BC项正确 。

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所以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