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幽灵,在你我他之间游荡?


  

激素幽灵,在你我他之间游荡?

 “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揭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时间,激素成为一大热门话题,全民关注焦点。虽然“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尘埃落定,但民众还仍旧是“听激素而色变”。那么,到底还有那些东西导致儿童性早熟呢?

  就在社会上,许许多多民众存有各式各样的质疑之时,2010年8月25日,一则《“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报道瞬息转遍大江南北。国际环保组织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多省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不同程度累积了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检测出广受国际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汞、铅和镉等重金属;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可以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这些分布在长江沿岸的重镇,特别是重庆、武汉、南京、马鞍山等城市,竟然赫然在列名单之上。新闻说,目前,该调查报告分别提交给了国家环保部和水利部。

  长江鱼体内测出有毒有害物质和“环境激素”结论,再次象重磅炸弹在社会迅速引爆。激素,犹如中子弹不断地裂变着……人们发现,无论人工饲养或野生的,从四条腿的畜,牛、羊、猪等;到两条腿的禽,鸡、鸭等;再到单腿的水果蔬菜,无腿的鱼类……通通笼罩上激素的阴影。民众心间再度掀起百尺浪涛,人们毫不怀疑哪些鲜为人知的“激素杀手”仍然潜伏,无所不在的激素幽灵,原来就在餐桌之间游荡,不时的悄无声息地送进你我他嘴里?!

  虽然,我们每一天的科技和工业都在变化,人类智慧是会尽量减少再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但是,金钱的贪欲,令“激素门”一再呈现,同时,无异是不断推进开展激素知识的全民启蒙运动,在汹涌澎湃的民意推动之下,国家填补空白的相关检测项目,促使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人类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四周还潜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幽灵在作怪?



  一、“毒”隐于长江的“环境激素”

  人们通常以为,大自然的食物,就是纯绿色食品,最为安全。而非自然生成的食品,即以人工饲养禽畜鱼类,人工制造加工的食品类,似乎与不安全粘边。这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一种本能反应。对于这种心理反应,可以理解。日前最新报道,指出长江流域多省水域的野生鱼类测出有害物质“环境激素”,均可导致性早熟,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环保的警钟,再度敲响,到底还有多少江河湖泊水流不受污染?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污染程度如此可怕,那么,我们还有多少自然界的食物,是安全的?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释放到环境中,影响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由于它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学术界称之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在32年前,日本学者提出“环境激素”的学术名词,但未引起世界上的重视。美国记者戴安·达玛诺斯在《被夺去的未来》一书中再次提出来,通过对人工合成化学物导致的生物雌性化、不育、生殖缺陷等科学发现的报道,展示了令人震惊的画面,由此“环境激素”一词“名声大噪”。

  环境激素,是一种类似女性激素作用、直接危害人体,特别是男性,正常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值得忧虑的是,它们是量虽小,但危害极大。极微量就足以影响人的正常的生长发育、繁衍后代。它与地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已成为全世界的环保“三大难题”。

  环境激素的恶魔,到底是由那些东西组成的。

  (1)壬基酚

  壬基酚是一种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外观在常温下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也用于抗氧剂、纺织印染助剂、润滑油添加剂等领域。

  (2)辛基酚

  辛基酚是由苯酚和辛烯烷基化反应生成,可用于合成橡胶的硫化,也可制取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用作洗涤剂、染色助剂、农药乳化剂、金属清洗剂等。

  壬基酚和辛基酚均是洗涤剂,纺织产品和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属于环境激素,即可以干扰内分泌并影响性发育水平的内分泌干扰素。

  广受国际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则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地毯、造纸、防水涂料等产品之中。这些有毒物质,均为化学用品,大量地用于工业生产之中。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累积性,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健康隐患。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列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

  二、环境激素,最主要的危害有哪些

  现代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已经证明,人类致命疾病主导类型的变化与膳食结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现代食品工业全面掌管着对人们餐桌饮食上的控制权。当科技与工业社会的规模效益、速度效率这两样的发展逻辑相遇,生化技术与食品行业呈现出高度的亲和力,大自然的生物周期被改变,生长的过程被精确控制,于是,产量增加了、卖相美观了、口感舒适了……

   在现代食品工业追求速度与利润的链条下,我们发现各种环境污染物,早已无处不在。不知是让现代食品工业扮演着天使,还是魔鬼?

  环境激素,能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功能,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约70种环境激素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空气、水以及土壤,最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有:农药,如敌敌畏;化肥;杀虫剂;洗涤剂;增塑剂;石棉;装饰化学品,如油漆、涂料;大多数塑料制品;汽车尾气;垃圾焚烧气,如二恶劣英;多种重金属,如铅、汞、镉、镍、锰等。

  激素是身体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激素的量非常少,往往用十亿分之一克作为测量单位。只要一点点激素,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我们生命的维持和发展,都离不开激素。但是,激素也不能高一点点,或者低一点点,否则我们同样也吃不消。

  环境激素,也称环境荷尔蒙。通过饮食、空气吸入和皮肤接触容易,干扰人体的内分泌活动,可引起男性生育能力丧失、女性青春期提前、胎儿发育不正常和精神疾患等,特别对生殖健康造成威胁和影响。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环境激素是性早熟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主要危害有五大点:

  (1)危害性功能,影响生殖健康。

  环境激素,可干扰雄激素的分泌,引起男性的性发育不全,性器官异常,性功能下降,如阳痿、早泄和性无能等,精子畸形,数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生育能力,且易患睾丸癌。

  (2)免疫力降低,容易诱发疾病。

  环境激素,不被代谢,日积月累,即“生物富集和浓缩作用”浓度不断提高,极微量也会干扰内分泌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素、睾丸、卵巢等的正常功能,造成损害,从而降低免疫力,易于生病,最终致癌。

  (3)一代受感染,下一代被受害。

  研究表明,世界上,只有少数妇女的乳汁中,不含环境污染毒物。特别是从事化工、农药高污染的行业工作;或由多种途径,摄入环境激素的妇女;环境激素,平日是慢慢积蓄在体内,待结婚生育为乳母,分泌入乳汁,再传授给婴儿。环境激素,可以在体内几十年或一生,几乎不被代谢,浓度就越来越高……这样给我们下一代的生存和繁衍,带来多少大的威胁!

  (4)女婴性早熟,女性癌症频发。

  不断有病例证实:环境激素,让女婴性早熟,让女童青春期大大提前,而其它器官则发育不良;环境激素,能破坏妇女卵子的遗传物质,导致不孕、流产、早产、畸形儿,以及让新生儿低能,等一系列妇产科疾病;特别使妇女容易患上乳癌、子宫癌、卵巢癌等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同时,让妇女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疾病明显上升。

  (5)天然食物链,危害人类饮食。

  环境激素,大多是化学上很难消化,很难分解的杂环类高分子化合物;千百万年来,自然界存在着“大吃中、中吃小、小吃微”的“天然食物链”,这就极容易让环境激素在动植物体内不断浓缩与传递,当人们食用之后,就进入体内,最终造成多种危害。



  三、看看我们餐桌上的食品,有多少富含激素

  圣元奶粉事件,长江鱼体有毒调查,再次将激素问题拎出来,浮显在世人面前。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如此迅猛,除了各式各样添加剂的功劳外,便就是合成成长激素的应用。激素在食品生产中的广泛使用,无疑与现代食品工业追求速度和效益有关。激素能有效地改造了自然界的生物周期,实现了对生物成长过程的精确控制,不仅可以增加产量,改善卖相,而且能创造出更高利润的反季节蔬果、速生禽畜水产,因此可以大大加快食品工业资本循环的速度。

  激素食品的泛滥,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把激素食品兴起,置于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脉络之中考察,可以说激素是时代的隐喻。其实,民众不仅有权质疑,奶粉事件、长江野生鱼类事件,而且有权质疑包括激素在内等一切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但是,面对平日餐桌上吃的肉、蛋、鱼、奶、水果、蔬菜等,我们民众能知道到底里面含有多少激素?

  我们知道,田地里到处充斥着施放化肥、农药的的庄稼蔬果!

  我们知道,现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色素之类的食品是遍地开花……

  现代科技进步,让食品工业高度的亲和力,缩短了物种生产的周期,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口感,甚至改变了生物的基因与时钟……

  同时,现代食品让我们着实领教到现代生活另一面的悲哀与阴暗……

  没有这些令人害怕的毒物,竟无法提高产量,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我们要求食物,健康绿色;我们要求食物,保持色泽口感;现代食物,满足了生活上色泽口感的需求,满足了经济上速度效益的需求,但却违背了食品健康绿色的要求!现实连食品营养研究学者,不得不万分感叹,真正的食物,已经消失,代之以类似于食物的可吃的东西……

  我们市场上常见的瓜果蔬菜,为了提前上市卖个好价,把未成熟的青果快速催熟,往往是用催红素进行催熟的。这些催红素当中含有大量的激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生长和早熟。催红素的主要成份是乙烯利。如草莓,加雌性激素好看,却不好吃;香蕉,催熟变成黄黄的,好看却不好吃;还有黄瓜、西红柿、猕猴桃、柿子、冬瓜……这些蔬菜瓜果大部分都是用催熟的。

  我们市场上常见的禽畜水产,有许多就是运用激素饲料来喂养,让其快速成长,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按照传统养殖方式,一只猪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宰杀食用,现在市场上购买到的,却是只花了四五个月就出栏的生猪;过去鸡鸭要用五六个月,才能宰杀食用,现在仅仅两个月多就能上市……

  肉类鱼类激素含量高,尤其内脏;激素制品搅拌到饲料中,喂猪、鸡、鸭、虾、蟹等畜产品和水产品,或饲料配方有激素,可使生长期缩短一半以上,不仅个大膘肥早成熟,而且成本低效益高;喷洒到水果、蔬菜上,可使水果、蔬菜长得又快又大且色泽好,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提高了经济效益。长期食用这些富含激素的禽畜水产食品,那能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道理。

   即使是鲜牛奶,并不能说,就没有雌性激素。当前奶牛饲养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差别体现在出奶率上,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与身体内的激素含量有关。许多奶牛饲养户或奶牛饲养场,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都会对奶牛进行肌肉注射雌性激素。奶牛场上的工人,经常帮奶牛按摩乳房,别以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实是为了缓解奶牛乳房胀大时,所产生的不适感。这跟人类等其他哺乳类动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样的。因为,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

  不少女性为追求养颜、抗衰老,喜欢吃蛋 白 粉、雪蛤,甚至胎盘粉等雌激素替代品。岂不知,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关系密切,健康的妇女常吃这些富含雌激素的营养品,可能会适得其反,诱发乳腺癌。在高雌激素水平下良性乳腺纤维囊肿,乳腺增生病及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且有转变为恶性肿瘤的可能。再如,牛奶中的酪蛋白含量高,不利于防治肿瘤,反使病情加重。

  许多男性喜欢用牛鞭、鹿茸等补品,来强身健体。恰好相反,牛鞭、鹿茸等补品富含雄性激素,过多的进补,害多于益,还诱发前列腺癌。

  激素的危害性,不仅仅是性早熟。现代医学研究形成共识,食品中的激素残留,破坏了人体激素平衡,造成发育障碍,影响生殖功能,是导致乳房、前列腺和结肠癌的罪魁祸首,诱发乳腺癌,前列腺癌。因此,不可掉以轻心。

  四、细数现代食品,究竟那些激素幽灵在作恶

  在食品工业生产领域,激素使用相当普遍。波兰《食品公司》的纪录片,以镜头形象地揭露了美国高度垄断的食品工业化生产线造成的健康安全问题,展示了掺杂激素的混合饲料喂养下,经过一番工艺流程,肉鸡如何在短短几十天内完成从鸡蛋到食品的魔幻历程,让人们不得不惊叹现代食品工业的高效同时,领略激素的神奇。

  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脂肪的瘦肉转换率等作用,这些能够让动植物类物种,快速成长,增加瘦肉转换,增加牛奶产量的东西,到底是一些什么神奇的宝贝呢?

  牛生长激素(rBGH):

  在牛奶生产中,由美国孟山都创造的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就是一种基于基因工程的人工合成激素,给奶牛注射后可以增加牛奶产量10%到15%。

  牛羊增重剂:

  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酶醇,右环十四酮酚,Zeranol,商品名为“增肉素”;β-合成激素,β-兴奋剂,β-营养调节剂;松果体素,褪黑激素,MLT。

  促蛋白质合成剂:

  生长激素,GH)、免疫GRF;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多肽激素;猪生长激素,PGH;牛生长激素,BGH;硫脲嘧啶,Thiouracil,苯丙酸诺龙;春波龙,去甲雄三烯醇醋酯TBA;碘化酪蛋白,Thyroprotein;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

  从1998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就接连不断查出含有“瘦肉精”化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的肾上腺素类神经兴奋剂,属β-兴奋剂类激素的猪肉,动辄上百人的集体中毒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人工注射rBGH

  归根结底是为了延长奶牛的哺乳期,从而增加总的产奶量。即使不使用rBGH,现代的奶牛场也有其他的方式保持奶牛处于长期的怀孕和哺乳状态。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使牛奶中的雌激素含量增加。

  为了追求高出奶率,给奶牛注射人造激素,现在国际上已经普遍禁止。加拿大、欧盟、挪威、瑞士、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禁止rBGH乳制品的使用和进口,从未允许人造激素以商业目的被销售。可是,现在我国销售催奶激素的广告,网上网下满天飞。

  家禽Roxarsone

  养鸡业中使用最广泛的添加剂,是Roxarsone,能促进鸡的生长,是一种有机砷化物,毒性远远低于无机砷化物,但可能影响体内的激素作用。

  在肉食鸡中:PRL、激素瘦素(leptin)、食欲素(orexin)。

  在禽蛋中: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睾酮。

  杀虫剂

  类似激素活性。包括DDT,目前大多数国家禁用,但仍有国家使用,这种杀虫剂对人、其他生物和环境具有持久毒性;林旦,lindane;硫丹;莠去津;以及杀真菌剂代森锰;乙烯菌核利;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

  虾蟹等甲壳类

  经常添加脱皮激素。

  鱼类

  经常添加17 α-甲基睾丸酮。

  反季节水果

  常用催熟药物,含有雌激素等。

  黄豆、大豆及豆制品

   含有植物雌激素异黄酮等。

   蜂王浆

   蜂王浆补品等,含有肾上腺素、性激素,(雌二醇、睾酮和孕酮三种)。

  避孕药

  避孕药含有雌激素、孕激素。

  性激素

  有苯甲酸雌二醇、雌激素、黄体酮、己烷雌酚、雄激素。

  化妆品

   香水、古龙水,低浓度香水,化妆品

   今年5月,多伦多的环境卫士组织联合美国加州的化妆品安全运动协会对17种香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共有38种“秘密”成分,包含12种不同的紊乱内分泌的化学成分——平均每种产品中含4种。报告指出,以哈里·贝瑞命名的Halle香水和水亮银光(Quicksilver)还有詹妮弗·洛佩兹代言的Glow by JLo,每种都含有7种不同的紊乱内分泌的化学成分,包含6种模仿雌激素的成分和1种于甲状腺效应有关的成分。

  婴儿奶瓶等

  奶瓶、罐或其他食品包装中所含的塑料成分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具体有PVC和塑化剂、双酚A等。

  化工产品

  许多化工产品或副产品会污染环境,在食物链中积聚,进入人体后会干扰激素的作用,二英、多氯联苯,还有用作阻燃剂的多溴联苯醚等。

  五、激素食品时代如何捍卫健康

  许多西方国家开始重视滥用激素的问题,采取了严格措施控制,乃至杜绝使用激素。从圣元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曝露了我国在奶业上缺乏激素检测标准。虽说,从2008年发生三鹿毒奶粉事件后,国家出台了系列公共政策,但在2010年女婴“早熟门”事件检测激素无门,让体制中的漏洞暴露无遗。

  我们相关管理部门,面对着消费者的质疑,不应只站出来帮企业辟谣,而是要为人民大众健康着想,大胆地对激素食品说不!

  同样共和国的港澳地区,对生猪卫生安全指标要比内地多。如香港特区政府在1998年修订的《公共卫生(动物及禽鸟)化学物残留规例》第139章规定,供港食用动物严禁含有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等7种违禁化学物,另外羟氨苄青霉素、头孢噻林、土霉素、四环素等37种药物规定了最高残留限量。这规例业界称为“7+37”,所有承担内地供港猪肉业务的猪场最忌惮的红线。一旦内地出口猪肉中发现含有违禁成分,猪场很可能面临被取消出口资格的严厉惩罚。

  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虽然涉及真菌霉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包括激素)、元素部分、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中违禁添加物质等多项内容。但是,关于兽药残留(包括激素)这方面的监测仍是空白。究其原因,农业、质检、卫生、工商、药监等部门都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结果九龙治水,反而监管不力,禽畜水产瓜果蔬菜使用化学激素现象不断。

  看看早熟的婴儿,让人心痛!其实,激素类食品泛滥,受害者并不限于某个群体,而是酿成许多儿童成人疾病的重要诱因。当看见激素食品泛滥之时,才蓦然发现,原来国家许多相关食品安全链条中,竟然对激素的监管处于空白。导致市场上激素食品泛滥,让各级监管部门放弃职责。属于药品的激素,世界所有国家在法律上都禁止人为在食品中添加药品。原本完全可以通过仪器设备,检测食品含有激素量来。然而,我国却缺乏食品相关监管细则及标准,国家质检、卫生、工商等各部门处于“谁都有责任,但谁也不肯尽责”的尴尬境地,不仅使得激素食品愈发泛滥,也叫民众欲哭无泪地面对“检测无门”的现实。更为关键的是,食品的激素含量安全问题,至今没有相应标准出台,国内尚未颁布雌激素在动物饲料配料标准规定。从食品源头管理上,国家根本就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我们百姓如何防范激素危害?

  (1)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方便面容器90%是泡沫苯乙烯产品,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

  (2)不要将聚氯乙烯包装食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环境激素双酚A会从中渗出。

  (3)不要购买一些塑料婴儿用品和儿童玩具。

  (4)对含有激素的药要慎用,如口服避孕药。

  (5)儿童少用洋快餐、油炸食物,鸡头,鸡脖子以及高热量、营养低、含激素水平高的食品。

  (6)为防止孩子发育提前过早,家长应注意别常给孩子吃鳝鱼、老鳖、动物初乳等食品,富含激素动物影响大。

  (7)少吃快餐。牛奶、红肉、乳酪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摄取过多,刺激雌激素过度分泌,脂肪中的类固醇,会在体内转变成雌激素,促使乳癌细胞形成。体内积聚脂肪形成的雌激素越多,癌变几率也越大。最终导致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肿瘤。

  (8)提倡食用糙米、荞麦、菠菜、萝卜、小米、黄米和圆白菜等,容易使环境激素二噁英从体内排出;多饮茶水也有助于内脏中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