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芙蓉古&


  以上几个住宅区分几种中国居住建筑风格及造型,是以几种中式建筑的源头出发,结合现代居住及商品房开发市场要求进行的,规模大,短期见效,与我国旧城镇兴起与营造方式有所不同,生活节奏也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将被阻隔多年的中式民居几乎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上挽回来加以利用改造,看看能否找到出路,赶上历史的潮流。

  另一方面,一个旧城的肌理、脉络、形态在建设大潮中基本上完全消失了,旧城市的道路、界面,生活中被感知的各种情景也完全消逝了,那个时光、那种情怀、那种神韵已荡然无存。“芙蓉古城”也就是意欲将各种南方居住风格的不同区段用一种旧城市的轴串连起来,形成一条神经中枢,使几种多元化的空间整合在一起。在新的城市外,形成另一种有地域文化的新城。

clip_image001[8]

3 中国园林在住宅区中的应用

  在“芙蓉古城”中我们用了大量的中式造园手法来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并保持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延续。本设计中环境部分相当大,为了不使住宅区内园林环境受到汽车干扰,将所有车道都设置在周围,并安排停车,用绿地相隔。由于建筑采用了不同地域风格,所以园林风格也基本上与建筑相对应。例如“苏州院”就用了苏州园林风格的亭、廊等,而在主轴线上则用了成都天府广场及金水桥营造成都特色。“唐风”则用了简约的、大气的唐代园林风格,“云南”则用了许多石材造园。除此之外,还在园林之外安排许多可供出租耕作的园艺、农作物用地及文体活动用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植物、亭廊、山石之间大量使用水景、小桥、小溪,重点部位设置较大水面。建成后树木生长起来了,水面流动了,花卉开花了,整个古城生气勃勃,一看见就使人心旷神怡。

4 试验区及市场预测

“芙蓉古城”这一个中式综合性大盘出现在本世纪初欧陆风盛行之时。2001年春节,利用大假期绘了一张总体鸟瞰图,让开发商能有整体形象感受,但对于开发、策划、规划理念、建筑及环境设计过程中,存在大量无法借鉴的实物,理论与实践、市场与生活,诸多矛盾无法把握。所以在开发之初,开发商用了一个约60亩地的小地块作了个实际样板区将四种建筑风格的院落,中式园林环境与中式建筑结合建造了个实物意境区展现给市民观看、使用,其间不少开发商也来踩盘,反复观摩取经,取得了良好的反映。这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自己的土地上留下了如此多的、灿烂的建筑文化,仍是无价之宝。

5 “芙蓉古城”后新中式风与小城镇建设

  在“芙蓉古城”之后我们又针对不同地区及不同客户要求作了武汉的“龙城山水”、成都的“紫云苑”(大宅门)、上海朱家角地区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以及成都另一较大楼盘“新少城”“芙蓉古城”后的延伸。

  针对不同标准,不同客户群体,我们将“新少城”用了较多的现代处理手法,并且从低层,逐渐走向多层,意欲填补中式居住建筑中的这个空白。

  对于小高层、高层的中式居住建筑以及另一类的联院住宅也进行了研究,我们想随着国内外住宅建设与开发愈来愈讲求高品格,建筑师应能有充分的技术准备以免措手不及。

  以上所述,个人认为建筑师除了能了解应用现代的、外来的建筑创作理念之外,对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资源仍然可以利用与创新。我国有2000~3000年文明建筑史,经过近万亿人次使用的中式建筑是可以继承和发展的。“芙蓉古城”是在本世纪初做的,之后又为“芙蓉古城”的连续开发作了后续准备,利用本民族的历史资源,结合开发商的实践经验积累,并加以延续,相信会有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事情既然已经做了,就应把它理顺,作为一种使命以驱使大家能将中式住宅做到承接上这段断了的线。在先学好历史遗产知识基础上把中式住宅做得更深、更宽。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同行,在现代建筑基础上往历史上靠,以期从不同层面上努力,殊途同归,达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