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忧患意识中与风险共舞


在忧患意识中与风险共舞

                                                                               陈晓明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世界性高风险社会——相信没有人对此怀疑。

人类社会自古就是一个风险社会。这些风险既有由纯自然原因导致的各种自然灾祸,如地震、洪水、旱灾、海啸、泥石流、雪崩等等,也有纯粹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祸”,如战争、暴力、杀人、污染、传染疾病等等。在人类的传统时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自然风险和战争风险。进入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以来,人类在面临着各种自然风险的同时也史无前例地面临着自造的各种社会风险。乌尔里希?贝克说,只有拥有了一定知识的人才能认识到人类的社会风险,由人类自造的各种风险已经伴随着全球化扩散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在全球化的今天,你不一定是现代社会风险的制造者,但却未必不是它的受害者。

人类现处于后民族国家时代。她的出现实质上也是为了规避更大的风险。殊不知,人类在组织更大规模的规避风险的过程中,也再制造着更大的风险。“风险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嬗变,当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得以实现以后,人类并未进入到世界大同、高枕无忧的“理想国”当中。相反,人类在追求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为自身埋下了各种具有风险性的“伏笔”和“祸根”。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中,面对此起彼伏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自信,但我们真的能够做到高枕无忧和静心等待吗?改革开放与发展三十年来所积聚的中国社会弹性是否足以自行化解纷至沓来的各种社会风险问题?中国改革开放语发展需要我们抱持什么样的心态?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改革开放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风险?

让我们审视一下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至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更是迈入了小康社会的建设里程。然而,在改革开放一路高歌猛进和经济极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各种社会问题纷呈,中国社会走进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高风险社会。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阶段,其难度和风险与日俱增。改革的重心也由经济领域转向更多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了未来中国发展所要继续坚持的发展道路与方向,也为一个时期以来因改革进入“深水区”而导致对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怀疑与非议争论画上了句号。肯定价值不等于忽视问题,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国际摩擦、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容不得我们过多地躺在成就簿中沾沾自喜。

当今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大于挑战。机遇意味着有发展的空间,而挑战则意味着矛盾甚至困境。对于发展要不遗余力,对于矛盾和困境则要有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精神。当我们面对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不减,国内政局稳定、人力资源、资金及基础设施等发展要素供给充足,科技创新与自主创新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等有利发展机遇时,不要忘记中国还面临着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军事及周边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安全所面临的制约与挑战,不要忘记我国社会所面临的财政金融风险、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风险、失业风险、贫富分化风险。矿难频发、社会治安状况恶化、食品质量降低、禽流感、SARS、艾滋病等高强度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给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心理安全带来的威胁,因过度开发生态恶化,灾害应对机制落后,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缺失,危机处理操作不当以及行政执法监控漏洞而导致的人为社会安全危机等更是由不得我们漠视和旁观。

无疑,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最好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各类社会矛盾聚集与日益尖锐的复杂时期。种种社会问题汇聚叠加不仅扩大了社会风险,而且构成对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的威胁。因此,需要我们着力加强社会风险管理能力,使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因尚未达到“充分化”状态而具有很大的生长潜力,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及时地制约与消除这种生长潜力,否则由于社会风险的关联性、不可分割性与隐蔽性等特点,很可能会出现社会风险、社会问题逐步累积、扩散、失控与爆发的过程,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最终延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规避与控制风险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亦非一蹴而就。要认识到进入高风险社会并非只意味着问题与困境,它同时也折射出社会充满了活力。当前,各种历时态的社会风险共存于现代化过程,面临的是更高的风险,不仅一些传统型的风险因素如自然灾害依然存在,一些改革开放过程中新生的风险因素如失业、信任危机、道德滑坡等不断增加,一些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风险如人口结构变化、生态危机、高新技术风险等也在逐步显现,使得忧患意识与风险管理显得极为重要,我们要在忧患意识中与风险共舞,忧患意识在当今中国仍具有其现实价值与意义。一个在保持忧患意识中前进的社会,也许并不必然能避免社会风险,但却可以降低社会风险变成社会现实的概率。一个施行风险管理的社会,也许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却能将忧患意识真正落到实处,通过预测与控制社会风险,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风险的危害。

应对风险社会应当采取多元化的策略,防范各种风险需要确立全球伦理意识。规避风险不如拥抱风险。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信念、价值观和激励,建立适当的价值体系,使得人们愿意承担风险,控制风险。

《战略与风险管理》杂志2010年第2期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