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传国缘何将学术上升到拳头更值得追问


    

肖传国缘何将学术上升到拳头更值得追问  刘效仁

戴着手铐的肖传国显然失去了往日准科学院院士的神采。在机场被捕后手脚无措,在警员的帮助下方能在拘留证上签名。方舟子遇袭之后,自93日至8日,肖通过其博客连续发表《方舟子为何被一锤子砸出三处伤?》等三篇讨方“檄文”“去伪存真”,同样也成了笑柄。日前北京市公安局通报称,方舟子遇袭案已告破,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在内的共4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控制。媒体评论希望从肖传国被抓捕归案之日起,学术论战的诸方,放下拳头、回归笔头。笔者以为,肖传国缘何将学术上升到拳头,更值得追问。(2010922日广州日报、长江日报、新京报)

肖方二人的恩怨据称可以追溯到十年前。2001年,方舟子遭到肖传国举报其抄袭《科学》杂志文章;2005914日,方舟子指出所谓“肖氏反射弧”并没有得到国际公认。尤其是20059月,中科院发表《关于公布2005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后,方舟子指责作为候选人的肖传国存在“脚踏两只船”、“用会议摘要冒充论文”,“履历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之后双方论战上升到法庭,直到此番肖雇人用羊角锤、钢管将“批判的武器”转变为“武器的批判”,最终将自己送上了被告席。

其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尽管变幻莫测,莫衷一是,可始终属于学术之争,“人民内部矛盾”,既如此依然必须运用学术论争的方式澄清是非,且必当相信灯不拨不明,理不辩不明。何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即使方舟子不懂医学,但国内外懂医学的很多很多。何况还有司法充当学术打假和学术论战的守夜人,恪守着学术论战的边界。决不可也不该将学术的论争上升上拳头的争战,更不能以超位的方式铤而走险。用方舟子所说,“肖传国这种行为太恶劣了,他不仅害我一个人,还害了其他不少人。”

值得追问的是,肖传国作为一个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一个功成名就人士,何以花10万元雇用打手对方舟子实行“武器的批判”?警方确认,正是因为遭到方舟子打假致其院士落选。按说,据两院规程,“院士”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仅仅是一种学术荣誉,何以会让肖传国痴迷如此,以至于鬼迷心窍,直到将自己入选路途的阻碍者视为寇仇,必须置于死地而后快?这不能不说与当下院士正被异化为学术的权威,地位的象征,丰厚的经济回报乃至于某种特权有直接关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曾直言,“我国现在有种不好的风气,似乎当选了院士,就成为天纵之圣、万能科学家,一言九鼎”。(224日科学时报)并批评一些人借院士之名谋取不当利益。事实上,不少地方为引进院士出台了种种政策予以丰厚的物质回报。比如某省年初就出台一揽子旨在提高院士待遇的新政策:除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和每年20万元的生活补贴外,配备专用车辆;解决住房;医疗保健按副省级对待,并在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项目研发优先立项,重点保障等等。本来这些优厚的待遇是为了让院士全身心的投入科研事业,可也对肖传国们产生了强烈的诱惑,以至于将院士作为博取名利的敲门砖。正因为看得太过尊贵,以至于一旦失去或因别人的拦阻丢掉,无疑将是致命的一击。视对方为仇敌,奉“有仇必报”为圭臬的肖传国,自然会选择暴力的武器。

当然,肖传国暴力犯罪的缘由可能很复杂,但对于名利的过度追逐无疑是重要的因子。所以,当我们重新解读肖传国的一系列的博客文章,就不难发现肖传国的价值观是混浊的,其人格是诡诈的,其面目是虚伪的。自然不是方舟子所言“智商不过80”,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此而已。

http://www.donews.com/net/201009/220885.shtm

http://news.163.com/10/ 0922/02/6 H5DV 15A 00014AED.html

http://star.news.sohu.com/20100922/n275201999.shtml

通联: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刘效仁,235300,电话,05578038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