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吃饭难——忽然想到(之一)


 

大学吃饭难

——忽然想到(之一)

赵 伟 (浙江大学)

看到这个题目,相信好些人会感到诧异的:大学不是有食堂吗,何以吃饭难?不错,大学是有食堂的,但多年来形成一种惯例,早早开饭早早“收摊”,去得略微迟些,要么吃闭门羹,要么没得选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理万机”的领导们显然也花了些脑子,开了几处“市场化”的餐饮店。然而开在校内的此类餐店,不久似乎也染上了“官办食堂病”,虽然营业时间不算短,但去迟了同样没得多少选择,且价格要比食堂贵!

没得选择原本是官办大学的通病,也就罢了,有个好点用餐环境也可谓不错。然而论及用餐环境来,实在不敢恭维。乱哄哄先别提,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拥挤不堪!每逢开饭“高峰”时段,饭堂里可谓人山人海。最热闹的要数新建校区的食堂了,不知出于什么因素考虑,浩浩然几万学子,野茫茫数千亩校区,就修了一处大食堂。每逢开饭时间,人流浩浩荡荡,确有些千军万马奔一处的感觉,能不拥挤吗?最让人尴尬的是“留食”的环境了,这个原本为留学生开办的食堂,原本为了展示国人的好客和对于远道而来的“外宾”学子们的礼遇,现如今也拥挤不堪了!

我给师门立了个“规矩”,仿照国外访学所历所见,开小型学术研讨会加聚餐,餐费老师出多点,学生则按“AA制”分摊。我对AA制安排的感悟是好处多多:一则具有“可持续性”,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师生参与;二则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品行,“拒绝蹭饭”!

然而每每与我的学生们开研讨会,最令人犯难的还是到哪里去聚餐了!往往我们的会开完了,“平价食堂”也收摊了,议价食堂没得选择,加上那种环境,也不是聚餐的地方!只好去校外找地儿了。不错,校园周边倒是有不少廉价小餐馆的,以前也曾不时带学生光顾过。但自从看到媒体“地沟油”之类的报道,不知不觉间反了胃,不想去了。无奈,只得选校区对过的大酒店。然而去了那里也让人犯难,去了一段时间,也不想去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周边大饭店的“主攻目标”已经转向公款吃喝了,“包厢客”、“签单客”享受一级待遇!“大堂食客”礼遇差些。或许是国外去多了,大堂用餐成了习惯,对时下国内的“包厢”、“雅间”之类颇有几分抵触,总爱捡大堂聚。至于“签单”就谈不上了,与学生AA制聚餐原本就是为了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加之给学生们“减负”考虑,所点饭菜以价廉物美为主,以吃饱为宜,容不得浪费!这样一来,所受礼遇自然给打了折扣!这还不算什么,令人不快的是,饭店伺候惯了大学的“学官们”,对大堂食客颇有些不以为然!由于不时接受媒体访谈,电视、报纸时不时“露脸”,因而不时给饭店大堂经理们认出,有时也看得出他们的诧异!或许人家在想,一位还算有点名的教授,在大堂里吃廉价菜?与那些坐在包厢里签大单的学官比起来,显得多寒颤啊!

话说回来,怪不得饭店服务生们“势利”!这也反映了时下的“流行色”:奢靡受到礼遇,节俭受到鄙夷!若让我自由选择,我还是偏向在学校食堂用餐。那里拥挤是拥挤些,选择是少了些,但起码有一个优点:价廉兼具安全性。价廉自不用多说,我相信大学食堂饭菜的安全性要比一般社会饭店高许多。这的逻辑是,食堂饭菜安全性关乎到领导们的乌纱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时下大学学术造假还不至于威胁到领导们的乌纱帽,因为这已经是一种常态了,各方已见怪不怪了!然而如若食堂的饭菜安全出了纰漏,发生食物中毒之类的事儿,当足以引发恐慌,危及领导们的乌纱帽!引出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就这个逻辑而论,大学食堂依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亦可视为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次优选择”(second best)。这也是我不厌其烦地给我的学生们所说的。

【文章受版权法保护,可以转载,但须注明作者及来源,不标出处的拷贝行为等同偷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