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北京可能要抓典型。但抓典型能不能解决问题,又是另说。自中央政府将房地产调控重点重新转回加大供应,我们又可以一睹真实需求的风采了。何况,北京自有其他隐忧。
中国内地股市昨天收盘走低。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跌0.6%。深证综合指数收盘跌0.6%。万科A跌2.8%;保利地产跌0.6%。显然,市场还是担心政府对地产市场实施进一步紧缩政策。前一阵的雷声帮助市场消化了大部分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收紧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投资者仍不知政策下一步为何。
引发政策进一步收紧担忧的,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周日联合发布公告称,竞标所得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开发商禁止继续参加其他土地竞拍。如果这是收紧信号。中央政府可能推出的进一步措施,包括在全国范围内暂停第三套住房抵押贷款,对预售款的使用进行限制,以及信贷紧缩措施。当然,闻出抓典型味道的朋友,包括我,不这么看。
北京更在意的,是别的问题。比如,亚洲开发银行在普遍上调今年亚洲各经济体增长预期的同时,却维持对中国的经济预期不变,并预计这一亚洲最大经济体的增速将继续放缓。
最近,亚洲开发银行对7月份发布的年度展望报告进行了更新,最新预计(不包括日本)亚洲地区今年经济平均增速为8.2%,增幅高于7月份预计的7.9%。该行称,新加坡将成为亚洲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并将新加坡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之前预计的12.5%上调至14%。该行还上调了其他经济体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如将印度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从8.2%上调至8.5%,将菲律宾经济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6.2%,将泰国经济增长预期从5.5%上调至7%,将韩国经济增长预期从5.5%上调至6%。
与上调动作形成鲜明对比,亚洲开发银行称,受政府逐步减少刺激性开支、需求低迷以及税收减免政策到期影响,中国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折合成年率可能会从第二季度的10.3%降至9%,第四季度可能会进一步降至8%。该行还预期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今年放缓之后,明年可能进一步减少。
经济放缓背景下,限制购房政策打压房地产业建筑和投资增速,进而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北京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房地产行业对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约为10%。如果有谁怀疑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态度底线,可以回到8月份。当时,中国保险监管机构宣布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根据修改后的规定,保险公司可将至多10%的资产投资于商业不动产(投资于股市的资产比例至多为20%)。中国保险业旗下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人民币4.6万亿元,且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如果保险公司将全部10%的额度都投向商业不动产,投资规模相当于人民币4600亿元(约685亿美元)。去年的商业不动产投资总规模为170亿美元。
当然,商业不动产需求的重要性是有限的。根据估算,中国房地产总体市场中约70%为住宅。然而,不断涌入市场的购房者对商品住宅的需求仍然汹涌。尽管我们都非常担心中国房价过高,但房地产专业机构并不完全悲观。上周,仲量联行首席执行长接受采访时称,基于该公司对市场参与者的了解,中国住房市场潜在需求依然旺盛。这才是抓典型也不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