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稿共计2261个字,其中用了298字的篇幅来陈述中国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人均GDP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从中国产品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从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等等方面,告诉全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当然,温家宝的对中国各种问题的提出,也是采取辩证法的。先是肯定成绩后,再来说问题。
为何温家宝要在此刻告诉全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呢?我想主要还是GDP惹的祸。尤其是中国的GDP在今年基本确定会超过日本,排名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两个方面的压力骤然而至。尽管在温家宝的发言中,刻意突出了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三。
一方面,国际上对于中国承担更多义务的期望值急速提升。认为中国有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那么就要相应承担世界第二的国际义务。否则,那中国就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于是,很多国际义务,比如救灾、联合国会费、维和等,或者说很多需要掏出真金白银的国际义务一股脑的向中国袭来。这自然让目前还有众多社会建设事业欠账的中国政府颇感头痛。
另一方面,国内对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期望值急速升温。最近发生的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事件,中国国内民间的声音比起以前而言,要强硬得多。其实围绕着钓鱼岛之间,中日民间这种上岛的事情发生的历史已经很久远,次数也很多。但为何这次民间的声音就这么强硬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国内民众普遍认为,以前我们经济总量不如你,那可以韬光养晦一点。而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你,再继续韬光养晦就有点不舒服了。再说,2009年日本对中国出口额为102,391亿日元,自二战后首次超过对美国出口额,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于是这种基于中国GDP超过日本,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国,直接导致了微妙的民众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转化成一种巨大的力量,最终让中国政府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种因为GDP惹的祸。温家宝利用联大这样的一个国际平台,用更多篇幅阐述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之下存在的种种问题,用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方式,向世界诉诉苦。表明此刻的中国大而不强,有数量无效益,有总量无平衡。这种在国际平台的诉苦,既是一种有策略的示弱,也是一种话语引导的技巧。确实,如其打肿脸充胖子,还不如实话实说实惠靠谱。这样既可以阻挡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义务之风,也可以提醒国内民众要用一种清醒的头脑来看待世界第二。
GDP占世界的比重急速上升是中国的崛起的一个显著标志,这种上升也带来世界利益格局的局部重新分配。9月19日有消息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所占成员份额从目前的3.9%大幅提高至6%,与日本持平。中国这种份额的提升就是在IMF下调一些欧洲国家的所占份额而出现的。这种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在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以后,这种冲突有加剧的趋势。
此刻的中国领导层和整个中国民众,确实也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中国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跳过“中等收入陷阱”后继续崛起,确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没有太多激烈对手的环境。在这个大战略下,中国不能被短期的成绩冲昏头脑,需要继续韬光养晦,继续保持低调,继续苦练内功。
附录: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0年9月23日 纽约)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中国是联合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的发展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愿就如何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谈谈我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已经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对自己通过艰苦奋斗而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时,我们对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作用,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水平较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国经济已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但进一步发展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国若干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中国民生有了很大改善,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很大。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日趋活跃,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较好的维护,但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展望今后几十年,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道路前进。这条道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给全体人民带来了福祉。我们必须坚持它、完善它,而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它。
中国将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发展仍然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数以亿计农民进入城镇,将创造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国内需求,开辟极其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动力。中国将下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出一条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中国将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扭转城乡、地区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分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推进和搞好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最终成功,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发展。我们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是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
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互利共赢,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开放战略。我们要遵循国际通行的规则,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我们要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中国致力于推动建设公正公平、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和开放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继续吸收和利用世界先进的东西,而且要在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大胆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
我们将继续发展教育科技。中国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发展的后劲,根本靠什么?一靠教育,二靠科技。中国已经制订了发展教育、发展科技的两个中长期规划纲要。我们要着力抓好这两个规划纲要的实施,争取在2020年左右,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
我们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五千年中华文明所凝结的道德和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我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并不太平。但靠战争最终解决问题已经过时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的精髓是什么?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进程中,将继续以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己任。中国将继续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将继续遵守《联合国宪章》,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各项义务。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好伙伴、好兄弟!
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建设民主的国际秩序,有利于建设繁荣的世界经济,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文明世界。中国发展,世界机遇;中国好了,世界得利。历史将会进一步证明这一点。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一个敢于担当的中国,永远与世界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而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