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居高不下的症结到底在何处?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以杭州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例,报道了不少地方在城市建设中,加大土地开发力度,大力削减蔬菜种植面积。并有非常具体的统计数据为例。

      这些数据,以及论证的严密上,的确证实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至少点明了城市化过程中极不协调的一面。并加大了当地百姓菜篮子工程的难度。

     不过,这是否就因此而足证,是由于土地开发的问题而推高了菜价呢?笔者以为,如果简单地这样认为,或许就未免简单了。

      如果回顾新华社此前的大量报道,包括央视此前的报道,有这样一批报道令人记忆犹新。菜价通常是在离百姓餐桌最后一公里的地方得到猛涨,甚至翻番的。而菜价长途运输,所增加的成本,不过一两毛钱,对于最后一公里的涨价来说,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有些专家据此建议,各地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公共投入,在离百姓餐桌最后一公里的地方免费设方市场,抵制最后一公里菜价疯涨。笔者以为,这也是可行的。

      因此,城市化过程中,当地菜篮子的削减,固然增加了蔬菜基地长途运输的成本,助推了菜价上涨,但并不是的疯涨的最主要环节。如果因此而在解决菜监子问题时,转而向土地用途的变化上寻求答案,不但是推石上坡,更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