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语正遭遇滑铁卢,前途令人担忧


我国世界语正遭遇滑铁卢,前途令人担忧
20世纪20年代,世界语由在欧洲、日本等地学习的中国青年引入中国,目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世界语在我国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使用世界语的人越来越少,世界语在中国正遭遇滑铁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曾学习过世界语曾达百万人,目前有活跃的世界语者约1万人左右,在厦门目前正式学过世界语的还不到2000人,会用世界语进行一般会话的不到100 人,能经常使用世界语进行交流的只有30多人,而在南京大学有开设世界语课程,在2009年12月的世界语八大期间得知,从开始的二三十人到后来的只剩6、7人学世界语,在江苏省世界语协会虽然有200多名会员,但有很多都只是了解世界语,真正会说的却很少,有人担心:世界语早已风光不再,明天这么好的语言可别失传了。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各地世界语组织和学会为普及和振兴世界语所进行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止。今年1月10日,湖南省世界语协会副会长吴长盛、徐承富执笔给我国教育部长袁贵仁写了一封长达3700多字的信,呼吁教育部将世界语定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式课程,在全国师范院校、外语院校正式开世界语课。虽然有几所高校开了世界语课程,但要把世界语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式课程谈何容易?一成都世界语者说:即使使国家领导人和奥巴马都变成世界语者,纳入义务教育这个事情也是不可能的,一湖南世界语者也说:就象政府不能给老百姓发房子一样,也不能推广世界语,只能靠自己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民间世界语普及如火如荼。厦门世界语学会安排学会的秘书长余细妹在厦门2010下半年开了两期世界语免费讲座,吸引社会各界来听课。据了解,2010 年9月18——20 日第四届中国世界语商人年会在黄石举行,会议期间,来自中外各地世界语商人代表将汇聚一堂,共话世界语发展未来和今后世界语商贸的方向。会议期间,厦门市希恩贸易有限公司的世界语小姐李琳用世界语向与会人员介绍希恩公司引进的五款意大利葡萄酒,即珂思达干白葡萄酒(VDT)(BIANCO COSTAIOLA)、黑牛圣露德干红葡萄酒(VDT)(VINO DA TAVOLA)、黑牛托斯卡纳干红葡萄酒(IGT)(ROSSO TOSCANA)、黑牛奇安帝干红葡萄酒(DOCG)、(CHIANTI)金牌蒙塔尔奇诺干红葡萄酒(DOC)(ROSSO DI MONTALCINO)。希恩世界语小姐成为本届世界语年会的亮点和特色,也让希恩公司得到社会各界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希恩还与几家酒商达成合作意向。厦门市希恩贸易有限公司和总经理邓小忠也受到了中国世界语商人俱乐部主席王天义的表彰,进入了2009—2010年度世界语特色经济领域工作业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名单。相信本次世界语商人年会对于推动世界语特色经济,世界语商贸运营、普及世界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世界语的前途在哪里?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郭晓勇向记者这样介绍世界语。他坦陈,目前世界语很小众,全世界学习者和使用者只有1000多万人,但又广为传播,使用者遍布全球 120多个国家。现在说起世界语来,很多人都感陌生,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语风靡中国,电视里放世界语讲座,世界语培训班要排队报名,很多人以为学会世界语就可以周游世界。当时教育部曾发文,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门语言,世界语很快红遍了全国。而现实的情形是,世界语已风光不再,与英语学习的火爆形成鲜明反差。
“世界语的前途在哪里?”郭晓勇说,“其实世界语有其优势,脱胎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简单易学,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间平等交流。如今欧盟有20多个成员国,每份文件都翻译成各国语言,繁琐又浪费,因此把世界语定为官方语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目前全国有20多所院校开设了世界语课程,中国外文局出版世界语的《中国报道》、中国网有世界语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有专门的世界语部。把世界语的作用说成是辅助英语学习,这个逻辑是否通顺?我们也许会产生以下疑问:若要学英语,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地去学,而要绕弯先学世界语呢?再说,创造世界语的初衷并非为了以此做跳板更好地学习外语,而是要让它成为国际交往的辅助语言。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流溪教授在点评时指出,我们不能过分强调世界语对外语教学的辅助作用,必须要把这个命题限制在一定的语境之内。我们首先要坚持的还是要为学世界语而学世界语,以实现其成为世界各国第二语言的目标。
但是,在英语实用主义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当今中国,世界语作为一种“没有收益”——提供不了多少谋生手段更无法让人发财致富的语言,同时又缺乏一定的经济力量做后盾,要让它推广普及开去,除了与热度未减的外语(尤其是英语)学习挂上钩,恐怕难有其他更好更有说服力的办法。这种迂回的策略也透露了当前世界语运动尚未走出低潮的处境。
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已不再轰轰烈烈、世界语学习的热潮也不再热火朝天,这当然是客观现实。
 
新闻来源:
 TOM:
http://post.news.tom.com/s/FD000AB3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