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帮助别人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去帮助别人

            卢志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uzhiyangstephen
   
     帮助乃一善行,善行如能传递接延,则可谓善莫大焉。我今天想跟大家讨论的就是一个想让帮助行为得到更广泛参与的设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再去帮助更多的人。

 

    “帮助”这个主题,小可以是个人助人为乐,大又可以到全社会的扶危济困。就全社会范围来看,需要帮助的人常有很多,我们如果仅凭少数、个别人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显然不够,所以更应该尝试建立一种鼓励更多人投身到帮助事业当中的机制。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再去帮助更多的人”,就是既对别人给予物质帮助,又培养起受助者自强自立的能力,并让这些受到帮助的人再继续投身到帮助别人的行列当中去,把“将帮助的善行继续下去”视作因为接受了帮助而承担起的一份责任和进行的一项回报。只不过这里所要回报的对象是更广阔的社会,是通过再去帮助别人,将这种爱心和责任传播开来。

 

   教育领域来说,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这样的助学措施,不仅有利于维护公平,还通过对暂时处于困境但有成功潜质的人拉上一把,增加了受助学生成才的机会,也为社会增加了人才,不能不说是一项极有意义和价值的潜力投资。但在帮助的行动当中,也应谨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物质资助,而“渔”则指培养起受助者自强自立、自力更生的能力,甚至更进一步,帮助其实现从受助者成长为可以施助于他人的这样一种角色的转变,同时更是能力的提升。

 

    我们在北大创新研究院进行的一项“优秀清寒人才培养计划”,就是基于以上理念,在帮助优秀的清寒学子解决其生活和经济上困难的同时,培养起他们能够帮助别人的能力。该人才培养计划在给入选学生颁发奖学金之外,设有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入选学子从事帮助他人的具体实践,比如可以针对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人口或农村教育、农家孩子展开实际有效的帮扶行动。在这种“将帮助延续下去”的过程中,这些大学生经历的不仅仅只是貌似简单的“受助——助人”的过程,而更是深层次的能力锻炼和心志培养的过程。通过这种实践,相信他们更能够学会关注现实,脚踏实地并爱心满怀,从而更能成长为这个社会当中传承和发扬“帮助”精神与理念的“火炬传递手”。

 

    我们之所以对优秀而清寒的学子特别地寄予厚望,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十分特殊的一类人才。他们在成长中体验和承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来自生活和现实的苦难与艰辛,因而他们也就更加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耐力和悲悯天下的心力,也就更具备成长为肩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英才的潜质。对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善加引导并给予支持,他们就能够借助自身的成长经验和才能禀赋,将帮助的效能发挥到最大。比如说,他们能够发掘出更多需要帮助的对象,是因为他们自己就可能来自贫苦的乡下,在那里正有更多极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他们也能够寻找到最优的帮助方案,是因为他们自己就一贯勤勉而简朴;而他们也往往最能因自己受到了帮助而再去将帮助延续下去,是因为淳朴善良的贫寒学子也更懂得感恩与回报……

 

    让曾经需要别人给予帮助的人,成长为能够给予别人帮助的人,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这无疑都是很成功的帮助。通过这些优秀清寒学子,通过这种培养助人精神与能力的行动,让更多人投身帮助事业,同时也营造起一种“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氛围,这岂不是一石多鸟,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