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开展军训,不如普及校训
文\ 周丽君
在师大一圈转下来,肚子早饿了,这篇文章的屁话尽量少点。
针对新生,目前徐州师大正在搞军训,相信其它大学也差不多。大家想想,为什么大学要搞军训?
我相信,理由无外乎如下几点:
磨练新生意志,便于日后更刻苦学习;培养吃苦精神,提高日后独立能力;增进交流,发扬集体精神……
暂不追究,通过一周或十天的简单军训,大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就会更刻苦、更自主,更有集体精神。总之,同样接受过军训洗礼的我,在日后的四年大学里,除了睡懒觉、逃课、交女友、抽烟喝酒、补考,尽量远离班会和辅导员外,大体没有太上进的表现。只希望他人能比我有出息。
之所以不追究,我怕得出的结论是:大学搞军训,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我想说的是,只要是大学新生,在中国,就不乏吃苦耐劳的锻炼机会。
大家想想,一个高考,让学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尤其是最后冲击的高三,有几个没有挑灯夜战、通宵达旦过?短短一周或十天的军训,岂能与漫长的高中三年里的各类煎熬相提并论?
问题是,在中国不仅高考折磨人,各类大考小考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前几天,报导了几名武汉大学生在军训中死亡的消息。有鸟人说现在大学生的体质太差了,太吃不起苦了。
狗日的。没有高考等的折磨,大学生的体质能这么弱不禁风吗?况且大学生又不是军人,都整成肌肉男,大学成何体统。
在师大散步时,看到一位位在一边休息的,以及不断擦汗的新生,特让我同情。心里最想说的就是:师大的领导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你们知道,大学为什么叫大学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大体意思就是:大学是一个彰显真善美等纯洁心灵的地方,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新生,而且要做得更好,成为社会的楷模。
也就是说,对比身体素质的锻炼,大学更应注重精神素质的锻炼。这也就不奇怪,徐州师大的校训之所以是“崇德厚学、励志敦行”,北大的校训之所以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的校训之所以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及本人母校浙江万里学院之所以是 “自强不息,恒志笃行”……几乎每一所大学的校训,都在强调精神层面的熏陶。也正是精神层面的熏陶,成就了大学真正的价值。在北大最辉煌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年代。
目前各所大学在实际教学中,又有多少,真正始终不渝贯穿着校训精神?否则,也不至于学术腐败泛滥成灾。在师大闲逛的这些天里,反正我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根本没看到过师生坐而论道其乐融融的任何场面。“崇证浅学,励志独行”倒是一幕幕,各处的海报栏贴满了各类只顾个人饭碗的考证。
现如今,大学精神亟待重生。
在新生刚入学阶段,正是普及大学精神的关键时期。与其让学生接受身体上的折磨,不如进行思想上的熏陶。与其开展军训,不如普及校训。哪怕穿着汉服,背背三字经,也比让新生穿军装,搞军训好。正好能补上一门当今大学最缺的,恰恰又是大学最核心的课程——普世教育。
其实,这篇文章的屁话并不少,写作期间,肚子早被香烟熏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