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奎。作为一名商人,胡雪岩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笔者个人认为,胡雪岩应该是当今中国商人的学习偶像。
回顾历史,胡雪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胡光墉(1823~1885),安徽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他名利双收,在商场与官场驰骋多年,一步步走向了事业的顶峰。胡雪岩在经商中发迹,与政界要人的庇护密不可分,他借助浙江巡抚王有龄的势力开了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了胡庆馀堂、筹借洋款、订购军火、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他深信“大树底下好乘凉”,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行业、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
有人说,胡雪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与出众的智慧才能。
他早年在家乡放牛时,拾得一大包财宝,他没有贪婪地占有,而是等着失主来认领,为此他获得并走出了人生最关键的第一步——去县城当一名学徒。后来,每次巧遇贵人让他跳槽时,他总是要尊重原来上司的意见,表现出与生俱来的深厚的道德修养。为此他不断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提携,一步步从小做大,从无到有,从一贫如洗到富甲天下。
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太多的知识,但他精于人情世故,善于说话办事。在钱庄收账时,别人收不回的呆账和赖账,他却能够收回。他替王有龄与漕帮首领谈判,并赢得漕帮的支持。据说左宗棠进兵浙江时粮饷短缺,胡雪岩雪中送炭,在三天之内为左宗棠筹齐十万石粮食,出色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施展了他出众的才能,从而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
据史料记载,在1880年时,胡庆馀堂资本发展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之誉称。而作为胡庆馀堂的创办者,胡雪岩也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除了创办胡庆馀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胡雪岩走向成功的出色才能,还在于他善于用人,他能够在用人时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时,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终止的牛车而方便百姓,还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为此,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短短几年家产就超过千万。
胡雪岩常说,为富要仁,先义后利,表现出他被商界奉为圣人的经商诚信。他曾亲书“戒欺”字匾,高挂起来教诫职工。他的商训是天、地、人,内容即为: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胡雪岩体现出一个优秀中国商人的“四德”之美——“智勇仁信”。虽然,我们常常把 "奸"字与 "商"宇连在一起,甚至更有"无奸不商"一说,但就事实而论,生意场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 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 "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名商人,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后来,胡雪岩由于生意决策性失误和政治敌人的打击,他经营的钱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馀堂等纷纷关闭。胡雪岩在大难临头时没有选择自杀,也没有逃跑,而是开始冷静的收拾残局,他妥善安排好了自己的家事,又在无奈中使用权宜之计处理了大大小小的债务,将损失减为最小,并设法保住了胡庆馀堂,甚至周密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之事。
一代豪商胡雪岩,最终却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馀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胡雪岩一生极具戏剧性,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胡雪岩商训是“天”、“地”、“人”,内容即为: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有人评价:“胡雪岩非常懂经商之道,称得上是一个‘商圣’。”在短短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然,他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对于今日的商人而言,胡雪岩的经商之道、理财观念依旧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其商道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资源整合是策划之生命
核心价值是策划之灵魂
利润至上是策划之目标
品牌追求是策划之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机遇 方法 努力 心态 激情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