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一些领域,自查自咎与自证清白,经常会披上正义外皮,公然走上台面来蒙蔽公众视线,成为应对民意质询的游戏。最近广东查处“小金库”的事件,就揭穿了这种“愚人游戏”的画皮。
事情是这样的,日前广东纪委通报省内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情况,此前全省在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阶段均没有发现“小金库”的63个“自查自纠零申报”和“重点检查零问题”的“双零”地区和单位,全部发现存在“小金库”问题。这说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治理工作存在形式主义,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走过场的现象严重存在。(据9月16日《广州日报》)
“小金库” 不是好东西,它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包裹着太多损公肥私的危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对此,这里无意于过多阐述。相信这起事件也一定会让民意进一步从迷信“自查自证”的道德幻觉中清醒过来。问题是,当民意已经过河,今后权力部门还会不会继续假装“摸石头”,一脸虚伪地拿这种无聊的“愚人游戏”来折腾民意呢?
假如此次广东治理“小金库”,不是把“自查自纠”,作为其中一个环节,而是变成工作的全部。现在公众就无法看到“画皮”被揭开的这份丑陋了。这样说,是因把自查自咎与自证清白当作检查问题的全部,在现实中并不鲜见。当然,这种“愚人游戏” 也会套上一些“外部面具”,来对公众产生更大迷惑性。
去年在上海发生的“钓鱼执法”事件,就曾长久陷于“自证自查”的泥潭,相关权力部门自以为是的正义凛然,后来被公众普遍看成是一脸污垢。当时诸如让查处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行为的交通行政执法大队自我调查,让作为上级单位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出来自证清白,使民意支付了太多代价。要不是汹涌民意冲决了这些权力堤坝,权力最后或许真能站在暗处,看着这种“愚人游戏”把民意折腾得筋疲力尽,一脸坏笑地收获着这种危机公关的“胜利”。
这绝不是在夸大其词。如有兴趣到网上查查,就会发现这些年有太多“自查自证”的游戏,在完成应对民意质询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比如,去年一些国企涉嫌卷入“洋贿赂”, 国资委方面就曾表示,企业内部的问题首先要自查,后来很多国企都出来自证清白;不久前,针对市民怨声较大的银行收费项目,银监会责令银行开展“收费自查”,随后反馈也基本上都是自证清白的。这里并不是说相关权力部门就仅仅停留在让下属部门“自查自证”阶段,但谁又能否认,自查自证后的一片“清白虚光”,已经严重遮蔽了太多的民意视线,让民意留下一声无奈叹息,根本记不起权力部门后来到底还有多少引入外部监督的“伟大作为”了。
没有什么比让小偷去查自己的做法更蠢了。基于道德层面的“自查自证”,前提假设就是虚妄的。在很多问题上,民意是最好的监督力量,依据公众提供的证据,是评定是否清白的最重要依据。特别是,当前一些公民自己提供“有图有视频”的真相,却往往难以得到权力认同。比如,在最近抚州强拆导致自焚的事件中,网上就流传着一些现场视频。无疑,这些来源于公众监督的真实证据,显然应该比官方的“自说自话”更有公信力。问题是,公众往往只能看着这种“第三方监督力量”消失于烟尘中,然后一脸麻木地看着权力自证清白的尽情表演。
广东63个自查无问题地区和单位均被查出小金库,告诉我们,自查自证是一种很无聊也很折腾的事。但经验又告诉我们,无聊与折腾对于敷衍民意来说,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手段。当太多的民意目光被无聊消解得暗淡下去,当太多的民意激情被折腾得索然无趣,“自证自查”或许就成功完成权力应付民意的使命了。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那种长期敷衍与折腾民意的权力,一定会遭到民意彻底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