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获奖感言
来源:中国教育报
向推广阅读的那份坚持致敬
作者:张贵勇
因为坚持,这些读书人物在充盈自己生命的同时,用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大批身边的人,使他们有机会用书籍浸润心灵,一生与书为伴,从而显得意义非凡。
■张贵勇
过了今天,就进入新的一年了。
回首2009年,最令人瞩目的事件无疑是奥巴马入主白宫,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其实,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背后,是几代人向着超越种族主义的目标矢志不渝的努力。从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亚伯拉罕·林肯,到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阿提克斯·芬奇,到《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我们无不看到了坚持的力量。
同样,我们选出的2009年《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看重的就是他们身上不计得失、不为名不为利、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实际上,他们推动阅读的行为和故事,他们在推动读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也深深打动了我们。
在这个世界上,爱读书的人很多,但把一颗心放到超越个人的高度,以不懈的毅力致力于让更多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的人,并不多。因为寥寥可数,我们推选出来的读书人物才显得另类,如凤毛麟角,让人看到超乎平凡的伟大,让人感动,让人肃然起敬。
毕竟,推动读书不能靠一时一刻的心血来潮,需要长时间努力甚至付出人生最好的韶华,有时候甚至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需要跨越许多物质和心理上的难关。而唯有坚持,才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才能“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阅读,得以聆听大师的教诲,丰盈内心世界。
因为坚持,这些读书人物在充盈自己生命的同时,用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大批身边的人,使他们有机会用书籍浸润心灵,一生与书为伴,从而显得意义非凡。
就像“最有魅力的图书馆馆长”阎衡秋,每年新学期伊始,她都从“为什么要读书”、“你会读书吗”、“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三大问题入手,让新生在阅读中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人生价值。她每年都进行学生阅读状况调查,还首创了寒暑假无限量借书、图书馆节假日全部向学生开放、与兄弟学校定期举行读书联谊活动等制度。如今,履任10年馆长的她已经退休,但她开创性的工作和人性化的服务深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就像张刘祥,一位勤于笔耕、倾心推广阅读的书生局长。他骑着那辆陈旧的轻便摩托车,到各地学校作讲座,向教师、家长讲述新教育的理念、阅读的好处。他打开校门办教育,邀请教育家、学者、记者、作家等各方人士进学校作讲座,为师生开拓视野。他笔耕不辍,以日均千字的博客记录着自己的教育感想。对于所做的一切,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阅读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想用它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
就像陈雪,来自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对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她始终坚持引领学生课外阅读。在相对薄弱的教学条件下,她一直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每天和学生们一起读书,用心营造书香班级的气氛。在她的引导下,许多农村孩子从厌恶读书转而喜爱读书,养成了阅读习惯。一些学生甚至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文字,在一些报刊杂志发表。
就像李士杰,来自河南深山区的中学校长,多年来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让老师和学生读书,唤醒他们的读书意识,让教师自觉读书成为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让学生通过读书成长成才。他坚信,读书成就了他,也成就了他周围的人们。一路走来,书香相伴,无论走到哪个岗位,他爱读书的天性始终没有变,也感染了周围的人爱上阅读,并从读书开始改变生命的轨迹。
就像大学校长赵作斌,在他的推动下,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把“读百本好书活动”写进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了相应的素质学分,学生不修够读书学分将无法毕业。应该说,这一硬性规定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因为重视推动读书,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目前已达130万册,这一藏书量在全国300余所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
其实,历史上太多的精彩瞬间,都是凭借坚持的毅力创造的。记得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比赛中拉伤了右腿肌肉,经简单处理后他重新回到赛场。尽管对手们早已经不见踪影,但他仍坚持比赛。当艾哈瓦里拖着流血的伤腿,一瘸一拐地走回主体育场时,观众散尽,落日余晖,他倔强的身影印在很多工作人员的脑海中。对于这份坚持,他解释说,我的祖国派我来不是听发令枪声的,而是要我冲过终点。
在这个相对浮躁而功利的时代,我们太需要这种坚持的精神和毅力,无论在运动赛场,还是在推动阅读上。实际上,坚持不仅仅是一种日常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坚持什么放弃什么,生活境遇和未来发展都会有所不同。但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只有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样,设定了目标就坚持去做,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难都不放弃,才会等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这关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每年选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目的也在于此。尽管这个奖项没有丰厚的物质奖励,对评职称也没有用,但我们要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读书之于生活、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要让他们知道有一些人在做着有意义的事,为着更多的人读到好书而默默努力着、坚持着。
因为能长久温暖人心的,不是物质和金钱,而是心灵的力量。
感谢这些推动读书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看到执著背后的可爱。
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一诗里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愿更多的人加入推动读书的队伍中来,愿更多的人从阅读中获得幸福和安宁。
★★赵作斌:读书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天职
■获奖感言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书籍是人们精神的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自幼喜欢读书,要说我的人生嗜好,除了工作之外,就是读书。所谓“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这也是我的切身感受。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读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而言,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特别要注重读书。12岁的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今天的大学生更应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读书,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天职。
据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天都要挤出一个小时来读书,著名学者、十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是“日读一卷书”。他们这些日理万机的大人物都如此重视读书,在校的大学生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读书呢?“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我校开展“读百本好书活动”已有5年,并设置了相应的学分。开展这个活动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我们的学生在读书之中,汲取人类的精华,净化自己的心灵,凝练自己的精神,开拓人类的文明。
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全社会都来培育青少年一代热爱读书的好习惯,让书籍成为青少年一代不可分离的伴侣、导师和好友,让书籍引导青少年一代去开创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成功人生。
★★卢洁萍:以书为友的孩子最幸福
■获奖感言
我很荣幸能获得“2009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这样的殊荣,其实我只是众多推动读书的人当中的一员,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和我喜欢做的——给孩子一个书香童年,给孩子一种享受阅读的生活方式,引导孩子和书做一生的朋友。
大部分的孩子天生就喜欢书,喜欢书的花花绿绿。只是,后来这种爱好在被忽视或者被否定以后就消失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难道不会心痛吗?孩子不该也不能失掉这份对书的兴趣。所以,我会继续进行故事讲述,继续开展班级读书会,继续和孩子们随意聊书,继续和孩子们分享阅读感受和点滴启发。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听到彼此的心声,彼此更亲近,彼此更信任,我们会变得更睿智、更慈悲、更懂爱、更会爱。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也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阅读,就是培养想象力的第一步。阅读的心灵应该是纯净和柔韧的,阅读的生命应该是诗意和飞扬的,阅读的日子应该是平凡和幸福的。
如果说一个人的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一个地区的阅读是一个地区的精神大餐,那么,一个国家的阅读就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盛宴,我喜欢和别人分享这样的盛宴。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享受阅读,就是我送给孩子们的最珍贵的礼物。让孩子们和书结为一生的朋友,相信我们的孩子会一生快乐幸福。
★★戴嘉敏:让儿童文学走进课堂
■获奖感言
阅读是社会文明的延续,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日益重视阅读对提升公民素质、提升科学技术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的综合实力以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巨大作用。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必然,一个国家只有儿童爱阅读,这个国家未来的公民才会爱阅读,这个国家才可能变成一个爱书人的国度。
我和教育同仁们关注孩子的阅读品质和阅读生态,向大家普及先进的阅读理念,积极探讨儿童文学与基础教育的联姻问题,借助阅读活动的推广,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拓宽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帮助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为美丽的人生画上亮丽的底色,这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工作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好书可以养人。我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习他们的人格。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通过读书能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自己。今天我们以敞开的胸怀、务实的精神、创新的勇气、踏实的干劲成就了江东颇有影响力的教育事业。孩子们走在人生的路上,阅读走在路上,我们将永远走在推动阅读的路上!
★★李春婷:与孩子们一起快乐阅读
■获奖感言
书,是一颗幸福的种子。阅读,能开启人类最美好的心灵。书香弥漫,可以使俗人变得高雅,可以使武夫显现柔情。一个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班级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班级,一个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班级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阅读的日子里,我在读孩子这本书,孩子们也在读老师这本书。我和孩子们总是互相呼应着,互相感动着,互相学习着;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比读书更大的乐趣,那就是分享与沟通的快乐!
如今,我和孩子们每天都在享受着阅读,享受着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阅读,让我和孩子们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阅读,让我们的班级总是跳动着和谐、关爱、美好的音符。
如果孩子是花,那么我愿是雨,滴滴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田;如果孩子是树,那么我愿是太阳,让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让阳光洒满心灵,让教学充盈幸福,是我一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我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教育这片沃野上辛勤地耕耘,播撒希望的种子,收获幸福的明天。
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来分享快乐的阅读,一起来享受阅读的快乐吧!
★★陈雪:农村娃的读书引路人
■获奖感言
尽管我在农村长大,父母是农民,但爷爷是老教师,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了解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有众多文人雅士崇尚读书,刻苦学习,并因读书而改变了命运,被世人传为佳话。
一本好书,犹如雾海里的航标灯,指给你前进的方向,带着你从困境走向光明。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这一点。读初一时,生活幸福的我突然间在十天之内相继失去了父母,百天之后又失去爷爷的沉重打击使我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还谈什么读书?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在看了老师送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海伦·凯勒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后,他们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与命运作斗争,最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顽强精神成为我一生的航标灯!正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林高明:在阅读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获奖感言
日月在书中穿梭而过,留下无数的梦幻与光影。十多年来,我在书构筑的世界中,优游俯仰,载欣载奔,且思且吟且行。在我的血脉深处深烙下象形文字的纹理;在灵魂的游历中,阅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参与了我的生活、我的生命。阅读是成长之根,生命之源,灵魂之寓——梦的建基甚至于生命意义的建基很多时候就维系于此。我如同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不断地播撒着读书的“精神与种子”。从教育名著之旅到读书会;从个人研修到师生共读;从率性而读到生命的灵性;从读书到读“人”、读“心”……无数次想起一个个心灵被阅读照亮的瞬间,我就会心不由己地奔赴这种神圣、智慧、欣悦的感召。一路的行走,带着书的气息前进也带着梦的气息,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中,我们不断地寻求更多的同路人。书在,便有梦在;书在,便有精彩在:通过阅读的路,我们建立了另一种“空间诗学”,既找到生命的故乡,又探触着无限的想象。“寸心本不大,容得许多书”,书连贯着生命的精、气、神、韵、趣、味。用我们小小的心来传递更多的书声、书香、书魂,让更多的人与书为友,体悟到书的丰富、澄澈、芬芳、欢乐和永恒。
★★张刘祥:沉醉于书的追梦人
■获奖感言
读书是我的最爱。如果说我近年来思想上有所提升、工作上有所创新的话,可以肯定地说,是书给我以启示与引导,伴随着我一步一步朝前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是我的财富,是我的家园,是我的挚友,是我永远的导师!
作为秀洲区书香校园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从2007年开始,1000多个日子的读书之路,留下了我与老师们、孩子们共同走过的足迹,也记载着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享受着自己阅读的愉悦,也享受着老师和孩子们因阅读而获得的幸福。特别让我欣慰的是,在我的提议下,秀洲区全民阅读节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全民阅读的风气正在秀洲大地形成。
阅读,使人的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人的生命深刻而阔远。走在阅读的路上,让我远离浮躁,拒绝平庸,走向高贵。因而,阅读,是我心灵的安顿,是我精神的呼吸,是我幸福人生的不竭源泉。
★★阎衡秋:最有魅力的图书馆馆长
■获奖感言
去年,我看到了《我与父辈》,阎连科用平淡的笔墨讲述了父辈对子女浓浓的亲情,讲述了自己在温暖的亲情之下获得的滋养,以及对这种亲情的真诚感恩,使身为人子之人读之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诚如阎连科所述“这本书是写给我家族的‘80后’的孩子,更是写给整个社会的‘80后’和‘90后’的。每一个孩子不能不知道他的父辈是如何走过来的,不应漠不关心父母曾经的生活与经历。我希望他们看后能认识父辈,重审亲情,考问自己面对父母,索取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又承担了什么。”
在现代人生活中,尽管有着文字、声、光、电等不同方式,阅读已然成为如呼吸一般自然的生存必需了。我们今日倡导的应该是会阅读。看着孩子们在如洪水般的信息浪潮中翻卷沉浮多有溺水时,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地以“开卷有益”、“让孩子自由阅读”为借口而放弃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吗?我崇尚为批判的阅读,倡导让孩子学会选择性阅读。看着孩子们在信息大潮中淡定若水、摒糟取精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张凤兰:行走书香世界的智慧人生
■获奖感言
温家宝总理今年在国家图书馆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应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我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优秀的作者在每一页书本里都放下了思想的翅膀,打开书本就是为了找到这双翅膀。
作为一名教育者,要通过阅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与时代保持同步。虽然声光电的阅读适合开阔知识面,但要提高自我心灵修养和专业修养,书本阅读不可替代。
阅读是一种力量,千万人的阅读力量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改变。
★★李士杰:带领师生爱上阅读
来源:中国教育报
■获奖感言
我一直深信:广收博览才能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趣横生、融会贯通;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然而,现实似乎是阅读已淡出了中国的基础教育,人们只重视分数。孩子不读书、家长不读书、老师不读书、校长不读书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这直接导致国人尤其是青少年思想缺失,精神缺钙,心理羸弱,以至于范进中举现代版不断上演。
苏联作家布罗茨基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进步就是一部读书史,人类文明正是靠着书才得以传承、光大。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能否真正阅读,决定着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20世纪年仅12岁的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仍言犹在耳,振聋发聩。
而如今,我要说的是“21世纪,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因为,只有阅读,我们全民族才能真正精神起来!
所以,我真心祈盼:我们每个人都能手捧经典,我们每一所学校都能开一门经典阅读课,阅读文化,阅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