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高级的生日碎片
那一年,我从普通文案升至高级文案,广州的他赠我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张高级。“张高级,要请客哦。”张高级算什么呀,俺那时的理想是跻身张总裁、张EO之流,他调侃:“以后你成张总了,我还是一个小工程师哦。”我那时总不懂他人话里玄机,志得意满像未来的CEO,我那时总还想去更多地方,随后的生日,他特意从厂里回市内看我,带来精美的水晶项链作为礼物,但我忘了我们为何不欢而散,“礼物是送给你的,你不要就扔了吧!”他气得蹬蹬下楼,不给我当他面摔礼物的机会。
人生的很多年里,我是一个非常暴躁、任性、坏脾气的人,如果我决定发怒,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或贿赂我,直到现在,那坏脾气也并非无迹可遁。但和当年相比,已经是温良恭俭让的“淑女”了。
在南京过第一个生日,有人浪漫了一把,大清早在我家附近寻找花店,然后有花童送花上门,一大捧火红的玫瑰,流露他人珍惜的用心。那是我人生收到的第一束红玫瑰。但缘分未能延续到第二年。
玫瑰是如何逝去的?这是人类永恒探索的谜。我的世界总是郁金香常开不败,如果美丽的郁金香可用来象征友情。生日前夕,阿渣QQ留言祝我生日快乐,阿巴则发来贺电:“新发型不错,很时尚,衣服也很大气,就是脸色略显疲惫,但透着一种沉静。”这是相识17年老友的亲切话语,当年三个叫阿渣、阿巴、阿花的少女如今都滑向中年,在巨大的生活洪流里,唯有我被时髦的码头勾引,一如年轻时隐密幻想的那样,终于体验过不同爱情及人生风景,可是,所有的情人都成过眼烟云,而如烟的往事每一年回顾都形迹可疑,唯友情像浪里淘沙的金子永留存,光泽不变。
还有一个奇怪的小孩,在Q上祝我生日快乐,话说师太是“一棵静静的大树。”无人知我内心那一刻有丝般柔情滑过。
2、婴灵与救赎
昨天无意中看《西藏生死书》中的一段关于生命死亡到投胎再生的全过程文字,内心很震撼,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未看到如此具体细致的描述:“在业风的席卷下,你(死亡后的受生中阴——中阴身)将到达未来的父母亲正在做爱的地方。看到他们,你的情绪立刻被拉住了;由于过去的业缘,你自发性地感到强烈的执著或嗔恨。对母亲的向往和喜爱,以及对父亲的憎恨或嫉妒,将导致你转生为男婴;反之,则将转生为女婴。”我不是佛教徒,但回想现实中我和母亲、女儿的情感模式,心里是相信有生命轮回因缘之果的,而9年前那次难忘的堕胎体验更让今日的我懂得不可草率鲁莽对待任何生命。在那短暂而无知的过程中,我连续三晚做了三个离奇美丽的梦:那个穿越烈火与地狱哀嚎深渊攀着绳索向我而来的小男孩,静静牵着我的手跟我一起默默走向雪白墓园,最后和我分别躺在两个相邻的墓地,犹如临睡前道晚安般冲我嫣然一笑的他的小脸……多年以后我仍无法忘怀这令人心碎的梦,多年以后某个深夜我读法拉奇《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突然联想那个曾与我有过因缘际会的小灵魂,再也无法抑制地泪如雨注,悲伤一整夜。
那之后我曾在网上搜寻为“婴灵”超度的寺庙并为婴灵立下莲位,所有婴灵们有了自己的“名字”,可是事后的忏悔于那个攀着绳索奔向我的小生命有何帮助?这加重了我的罪孽感,至今想起仍会泪流不止。我心知这是我欠下的眼泪。诗涵以前曾跟我讲起她的一个台湾女友的故事,那是一个未婚而孕却坚持把孩子生了下来的未婚妈妈,她说:“在他们那个世界,他们都是排着队走很远的路来的。”净空法师也曾严厉地告诫世人绝不要堕胎……以前做这些荒唐事从不曾懂得自己有罪,现在想想真是羞愧和后悔。
这些未知而无意的因缘,使我陷入某种“找寻”危机:我的生命从哪里来?死后会去往何处?唉,想不到有一天我也会问这种曾被自己认定是“白痴”的问题……
3、被生活裹挟前行
北京渐凉的天气在提醒我季节的更替,年年岁岁如此,我的心境岁岁年年不同。每天从公司步行回家,我就知这一天的时光又流走了。应作何感想呢?我的心情时常欢欣,时常充实,时常也难免为职场琐碎乏味的一切而叹息,承认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方面很“差劲”,是很挫折的体验,尽管现在的我已经不怎么在乎所谓“人生的意义”或“生命价值”之类的命题,但偶尔也还是会在无语看苍穹的傍晚或深夜里,滋生难言的卑微感和挫败感,且无能为力。这是很正常的情绪,月有阴晴圆缺,心有悲喜起伏,我们对人生及世界的解析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精进么?
今天下班时,拎着两盒月饼走出公司大楼,心头突然涌上“我被生活裹挟前行”的叹息,这流露近期工作和工作以外的状态——忙碌,失序。许多待读未读的书,待写未写的文字,待做未做的事,让我觉得生活不在我掌控。每天上班之后,我就像一个准备投入巨大机器之中充当零部件的个体,当发动机发动,我就是停不下来的履带,就算忙里偷闲,运转的重心还是没有改变。这并非发牢骚,因上述这些并非坏事情。训练自己在组织或团队中共同生活与协作,并保持相对独立的思考和精神运作,是很有意义的事。工作给我的收获之一是: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不重要。收获之二是:不管我多么不重要,在属于我的精神世界,无人可操控我。其实,我越来越不认为成为自由工作者或在家SOHO一族就能得到比上班“更独立”或“更自由”的空间,除非你自欺欺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有组织的人类社会,就没有任何一个人、一种生活方式能够彻底保全所谓完整的人格尊严及自由意志。这是我的浅见。
2010年8月底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