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拼凑抄袭


《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拼凑抄袭

  梁发芾
  前天,我匆匆写了一篇小文,声讨《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为垃圾之作。今天,我得继续声讨这套书。
  《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该书四本,300万字。售价380元。主编,王军,财政部副部长;副主编:孙文学,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导;欧文汉,财政部办公厅副主任,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主任兼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校长。第一卷上册主编:孙文学,王振宇博士,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等等
  这套书,从该书的前言知道,是财政部的一个课题,2003年立项。大概课题经费也决非小数。
  上次我声讨它,是因为我看到其中对于管子的“利出一孔”思想,该书居然认为是管子要求减少税种,完全是胡扯。
  今天要声讨的,是这本书(至少我看完了的第一卷上册),完全是拼凑抄袭而成。它拼凑抄袭,有两个方面。第一,它大面积抄袭孙文学的另一本书《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的内容,原原本本抄袭整整200页,第二,更可笑的是,这本书(第一卷上册),大量抄袭复制它自己。
  下面,我对于这本书的抄袭拼凑进行粗略的说明。
  第一,它大量抄袭《中国财政思想史》
  孙文学主编,王振宇、齐海鹏任副主编的《中国财政思想史》(上下册),2008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2009年由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两种书,书名不一样,出版社也不一样。因此,我也认为这两种书是不一样的,因此,非常不幸地我也将两种书都购买了。只是《中国财政思想史》我还没有来得及翻看,我先看的是《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但是,在我偶然去对比的时候发现,两书重复非常严重,不是一般的重复,是一字不变的抄袭。我不知道同一作者在不同的书中重复自己,是不是构成严格意义上的抄袭。但是,这至少是很不负责任的,尤其对读者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像财政部的这个重大课题,有大量的经费,结果仍然抄袭自己以前的成果,也是对课题经费的极大的浪费。
  1,《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一章中国财政制度形成的传说及其体现的财政思想》的第一节《国家的建立及其发展》P22-28,与《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的第一章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财政思想的第一节《国家的建立及其发展》P3-7,文字完全一致。这里完全抄袭6页;
  2,《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一章第四节《三代时期财政思想的形成》P47-66与《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的第一章第一节《国家的建立及其发展》的“三,三代时期财政思想的形成”以及第二节《财政收入制度所体现的财政思想》P7-22完全一致,只是前者的两个表格出现在前面,不在这一节。这里的抄袭达到19页。
  3《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二章《春秋时期财政制度的变革与思想演进》第一节《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动荡、变革与发展》P70-73与《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第二章《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财政思想》第一节《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动荡、变革与发展》P23-25完全一致。抄袭3页。
  4,《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二章第三节《财政思想的争鸣》P84-121与《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第二章第二、三、四、五、六诸节一样P25-53。只是前者未再分节,后者分节;前者在小标题上未出现思想家的名字,而后者则有思想家的名字;抄袭35页。
  5,《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三章《战国时期财政制度的变革与思想演进》第一节〈财政制度的变革与思想演进的社会基础》与第一节P124-125《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第三章第一节《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P54-55内文完全一样。抄袭2页
  6,《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三章第三节《战国时期财政思想的百家争鸣》P136-186与《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第三章第一节《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三,战国时期财政思想的百家争鸣”以及第二、三、四、五、六、七、八节P55-92基本一样。所不同的仍然是分节和思想家名字是否出现的标题。抄袭50页
  7《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四章《秦汉时期财政制度的变革与思想演进》第一节《秦汉时期财政制度的变革与思想演进的基础与条件》P189-195与《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财政思想》第一节《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政治特点》P92-97一致,唯一的不同是,关于王莽改革,前者的小标题写成“王莽错位的改革”,而后者是“王莽篡位的改革”,不知是不是前者抄错了。抄袭6页
  8《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四章第三节《秦汉时期的财政思想》P266-343与《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财政思想》第二、三、四、五、六、七节P97-150相同。不同的仅仅是是否设立单独标题即是否让思想家名字出现在标题中。抄袭77页
  9《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P347-351与《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第五章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P151-153完全一致。抄袭5页
  10《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的第五章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思想的演进》P424-500与《中国财政思想史》(上)第五章第二、三、四节P153-205重复。所不同的也是分节与否与思想家名字是否出现在标题。抄袭75页。
  综上所述,两书完全一致的篇幅达到196页。《中国财政思想史》(上)205页的内容,一页不拉,完全被《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第一卷·上)原原本本抄袭。(从页码上也可以看出:P3-7,P7-22,P23-25,P25-53,P54-55,P55-92,P92-97,P97-150,P151-153,P153-205)
  二,《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第一卷·上)对自身的抄袭
  让我非常愤怒的是,这本书其中有大量的重复内容,是自己抄袭自己,拉长篇幅,胡弄读者,增加售价。
  1,《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第一卷·上)P81与P75-76完全重复。
  P75-76的内容是《鲁国土地制度的改革》,P81页的内容是《鲁国赋税制度的改革》。这两方面的内容应该是不一样的,但是书中写得基本一样。非常可笑的是,居然连感叹的句子也是完全一样,两部分都有这句话:“由此看出,在鲁国进行土地制度和征税制度的改革,所遇到的阻力有多大!”
  2,P157与P127基本上重复。
  P127讲的是魏国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的改革,P157讲的也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的思想,两部分内容高度重复。
  3,P158与P129重复。前者讲将旧贵族迁徙到边疆的思想,后者讲的也是将旧贵族迁徙到边疆,引用的资料和分析都是重复的。
  4,P160与P129重复。后者讲的是“按军功给以爵禄的俸禄思想”,而前者说的是“秦国废除分田制禄之制,实行按军功给爵禄制度”。引文和论述都重复。
  5,P305与P234完全重复。两部分说的都是屯田。有两千字左右的文字一字不差。所不同的仅仅是后者分段,前者不分段。
  6,P429与P352有一段完全重复,都是关于曹操的屯田制的。
  7,P431-432与P355-356中有6段完全重复。
  前者是在《赋税制度的改革》的标题下,后者则在《三国时期的田赋改革》的标题下。
  7,P433与P357重复。
  前者关于蜀国 的盐铁专卖,后者是关于三国时期的盐铁专卖。结果有大段的重复。
  8,P452-458与 P362-367大范围重复
  前者是在《西晋占田、课田制度所体现的财政思想〉标题下,后者是在《两晋与十六国时期的田制与赋役制度的改革》的标题下。一字不变的重复达到整整6页!整整6页一字不变的重复!
  9,P485-489与P380-384重复
  整整4页,完全重复。
  以上是我阅读中不经意注意到并划出来的地方。因为这破书我没有认真读,所以,还有多少完全重复的,我也不知道。我把凡是重复的地方折起来,结果整本书的书角都卷起来了。我数了数,至少有20页是完全重复的。因为这本书讲的是财政制度和财政思想的演变,因此,这本书一面方面讲财政制度,一方面讲财政思想,结果在讲财政制度的地方和讲财政思想的地方,大面积的互相重复,一字不错,显然是直接从电脑上复制粘贴过去的,连进行起码的修改润湿的工作也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