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500强之中国水电


  关键字:中国建筑500强 中国建筑 500强 中国水电

  中央企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世纪50年代以来,承担了国内65%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任务,拥有全球50%的水利水电建设份额,“中国水电”(SINOHYDRO),已成为国内国际水利水电建设的著名品牌。

  自2008年以来,中国水电实施多元化战略,举全局之力打造“中国水电铁建”品牌。他们进入京沪高铁之后,提出了“在学习中追赶,在创新中超越”的口号,以“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佳绩。

  在2010年中国水电光荣入选中国建筑500强。这是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连续第六次对中国建筑业进行全面,科学、独立的企业实力发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布工作。今年我们对超过12,000家利润总额在3000万元至90亿元之间的中国大陆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中国建筑企业进行了数据采集研究,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资信等级、社会贡献、业主满意度等指标对候选企业进行排名,并对部分候选企业进行实地拜访,从中遴选出500家中国建筑500强企业。

  一支新军,将一流业绩奉献中国铁路

  2008年,作为中标承建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京沪高铁四家中央企业之一,中国水电是名副其实的铁路建设新军。两年多来,他们秉承“先干后说,多干少说,只干不说,历史评说”的精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将一流的业绩奉献给中国铁路。

  进入京沪高铁以来,在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济南指挥部、设计、监理等各单位的帮助、支持下,他们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安全质量总体受控。目前,他们已完成全部工程的90%,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全部结束,桥梁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成,9座隧道已全部贯通。

  在2008年度铁路建设单位信用评价中,他们在全线11家铁路施工单位中排名第五,成为京沪高铁五大建设主力之一。他们的路基和过渡段施工、路基路堑光面爆破,获建设单位的“绿色通知单”,成为全线首家获得此项殊荣的施工单位。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济南指挥部评出的2008年度优质样板工程有19项,他们获得了其中的10项。

  2009年,他们获京沪全线样板工程33个,其中一级样板工程达到8个,有4个参建单位被京沪公司评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先进集体。其中三项成果获京沪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两项技术获国家专利,两项技术进入国家工法,2009年,项目经理部荣获火车头奖杯。

  2009年1月22日,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在三标段考察时指出,中国水电是我国水电建设的主力军,在建筑施工领域有很强的综合技术优势,进入京沪高铁以来,认真学习新的施工环境和铁路施工的要求,并将水电施工中的成熟的先进技术融入高铁现场施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祝贺,值得称赞。

  2010年6月14日,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在检查工地时说:“中国水电进场两年多以来,经历了学习、追赶、创新、超越的不同阶段,先后取得了2008开局之年、2009攻坚之年的阶段性胜利,特别是在充分利用水电成熟的土木技术通过移植和创新应用到高速铁路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中国水电已经成为铁路建设的一支劲旅,在全线起到了表率带头的作用。”

  2010年5月9日至1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环监局曹立平副局长一行,对中国水电京沪高铁三标段工地进行施工期环境保护现场检查,对三标段施工期所做的环境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加大投入,将立足长远定为战略目标

  近年来,中国建筑500强中国水电确定了多元化发展战略,将非水电业务作为战略调整的重要转型。

  同时,中国水电也清醒地认识到,进入铁路建设市场,投入大、周期长,绝非企业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调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入京沪高铁之后,中国水电除原有的少部分通用设备可以用于京沪高铁工程之外,铁路施工专用设备全部需要全新配置。当时中国水电有两种选择,一是少花钱,满足京沪高铁一次施工即可;二是立足长远,着眼发展,配齐高铁施工大型设备和专用设备,为今后高铁施工夯实坚实的硬件基础。中国水电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中国建筑500强中国水电在自有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2008年开工以来,为京沪项目注资达10亿余元,其中中国水电总部3.85亿元,下属各工程局6.2亿元。对一个项目投入如此巨资,在中国水电几十年的建设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足见中国水电对铁路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情有独钟。

  在京沪高铁大型设备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900吨箱梁的提、运、架设备。中国水电以央企的气魄为四个制梁场购置了五套架梁设备,使长清、泰安、曲阜、邹城四个制梁场完全实现了工厂化、机械化生产。

  Ⅱ型轨道板的预制、打磨和铺设都需要大型专用设备,中国水电按要求全部配置到位,共计投入27台套。

  与此同时,中国水电还购置了各种其他设备9400余台套,大型专用设备及通用设备原价达9亿多元,是京沪高铁全线投入设备最多的单位之一。中国水电对京沪高铁的高度重视可见一斑。

  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上,中国水电更是高度重视,调集近2.5万精兵强将上京沪。中国水电原总经理,现任董事长范集湘出任京沪高铁项目总经理,中国水电总经理助理杨忠出任项目常务副总经理,各工区主任均由各工程局有现场管理经验的副总经理担任。这么高层次的人力资源配备和投入,在中国水电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逢施工节点目标的关键时刻,中国水电高层管理人员都亲自到现场组织劳动竞赛和科技攻关。2010年5月,在整体推进年的关键时刻,中国水电总经理刘起涛、工会主席王宗敏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京沪高铁三标段现场组织大干120天劳动竞赛,使管段内迅速形成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高潮,施工记录一次次被刷新。

  企业愿景,将中国水电融入铁建大循环

  中国建筑500强中国水电在进入铁路市场之初,在确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就将铁路建设与水电建设作了对比,从而得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铁路工程建设不是“短、平、快”工程,不应过分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应立足于长远,立足于持续发展,要将中国水电融入铁路建设的大循环之中。

  何谓大循环?中国水电总经理助理、中国水电京沪高铁项目部常务副总经理杨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中国水电人要充分认识铁路建设的特点,树立“大投入、大循环、大产出”的经营理念。

  杨忠这样表述,中国的铁路建设目前处于一个大增长时期,近年来,每年铁路建设投资达到几千亿元。进入铁路建设市场,就要确立诚信经营、持续发展的观念,把中国水电大力发展非水电业务的战略意图落实到位,有“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勇气。

  与水电项目点状规划、程序作业不同,铁路项目战线长,工点多,有利于施工组织,有利于快速发展,但其关键就在于资源配置必须到位。首先要敢于大投入,必须大胆投入,大量投入。其次,要实行大循环,不是在一个项目内通过分部流水作业来实现资源循环,而是把眼光放在未来、放在长远,实现铁路线上的跨项目、跨地域大空间的大循环。再次,就是实现大产出,资源充足,循环加快,施工能力释放,产值规模倍增,就能尽早实现履约,以最快速度具备在下一项目进行大循环的条件,使工期大大提前,固定费用大大降低,经营质量提高,除大型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得到正常周转外,更为宝贵的是人力资源实现了最快的周转。没有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增加了生命的宽度。

  可以说,杨忠表达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水电在铁路工程建设上的企业愿景。他坚定地表达了中国水电投入中国铁路建设高潮的信心、决心和魄力,也是中国水电在京沪项目大投入的思想基础。

  作为一支铁路建设新军,中国水电在京沪高铁取得了令业内公认的佳绩,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高铁施工的主要技术。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西南交通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当面向杨忠提问。

  杨忠这样即席总结:首先是铁道部坚定不移推行四个标准化,使各参建单位从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过程控制、现场管理等方面都实现了标准化,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在同一个标准下实现了统一,进而统一到一个高水平上。

  第二,中国水电积极落实铁道部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的“四化”,即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在落实中,中国水电又吸取了过去水电施工中的技术和经验,在两个行业优势的结合中实现了超越。

  第三,中国水电是大型央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举全局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迅速将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

  简洁平实的语言,反映的却是中国水电人“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心态。

  融入铁路建设大循环,投身铁路建设大高潮,中国水电是有备而来,放眼未来。自2008年,中国水电正式进入铁路建设市场以来,累计中标只有300亿元,在建铁路项目也只有7个,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进入铁路市场的央企相比,相差甚远。知“差”而后勇。差距催生决心,落后才能追赶。

  中国建筑500强中国水电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