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拍卖大鳄怎样抢滩中国


国际拍卖大鳄怎样抢滩中国

纳高拍卖公司北京新闻发布会   佳士得上海拍卖预展

苏富比香港拍卖现场 

     ■德国纳高拍卖试水北京

     2004年早春,山西大同。

     早晨,山西黑金公司董事长张先民(化名)收到一份特快专递的特殊请柬。

     请柬很精美,封面突出一行醒目的外国字:“NAGEL”。内页印有中文:

     “本公司将于北京举办2004年春季拍卖会亚洲艺术品-中国艺术珍品预展。敬请阁下光临。

     预展时间:2004年4月16日至18日。

     预展地点:中国·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外交厅。”

     半月后,以张先民为首的山西煤矿企业主“淘宝小分队”,开着十几辆不同牌号的豪华轿车,浩浩荡荡从大同向北京进发。一路上,平日里各自忙生意难得一聚的老板们,都打开车载电话,说说笑笑、乐不可支。在一旁偷偷听着老板们谈笑的秘书和司机们,也不吱声地偷着乐,直到去年记者跟张先民的秘书小美聊天时,她学了几个段子给我听,还足足让我笑了半天——

     “……北京人进拍卖场,那就跟进潘家园没区别——捡漏儿!他们经常在拍卖场上能把起拍价漏数几个零,100万的东西,他敢报价1万1,后面人喊105万,等他大爷听明白了自己少数了两个零,便悄悄骂一句:‘傻X!’将号牌往屁股底下一垫——免得大爷着凉!然后别人每成交一次,他就用鼻子哼一声、用嘴巴骂一句‘傻X’……拍卖结束了,你猜怎么着,看着别人付款领东西,他大爷斜着眼睛给每个人送上一句:‘全是垃圾!’……”

     老板们就这样东西南北中地调侃着,大有“数风流人物还看晋中豪杰”之意味。

     下午,山西富豪车队进入北京,来到纳高公司安排好了的贵宾楼。张先民一进门就碰上了北京新闻界的一位朋友,他是来采访这次预展活动的,一见张先民他们就大声喊道:“噢,煤老板来啦!”接着,这位记者夸张地拥抱了每一位走下富豪车队的煤老板。

     曾经有一段时间,张先民最恨别人管他叫“煤老板”,尽管朋友们也习惯了这样自称或互称,但是再恨也不管用!你的钱再多,在皇城根儿那帮“爷们儿”的眼里,还有在那些“王八蛋记者”的笔下——张先民多次背后这样骂媒体——不管煤老板们有多少钱,也无论他们花钱整了什么高等学历,可即便用进口香皂也洗不掉他们大脑里面的煤渣。可平心而论,人家也不是无中生有。不要说别人,就连张先民他们当初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字,大多也是八九不离十、三句不离本行。什么“黑金公司” 、“金煤集团”,“乌宝有限……”绕来绕去,最终却还是逃不过一个“黑”。所以后来也就认了,煤老板就煤老板吧,总要比爷爷、父亲辈儿被人叫做“煤黑子”好听!

     稍事寒暄,张先民一行便随着展会工作人员进入各自房间。

     4月16日中饭后,张先民一行在预展主办方工作人员一对一的陪同下,进入了展览大厅。要说起日耳曼人,那还真叫实在。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山西富豪,他们来北京搞预展,主要攻关目标之一就是山西的煤老板们。一家京城小报的记者在事后的报道中调侃说:“……从这次展览的布局看,似乎特别关照来自山西的客户群,就连设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里面的展览大厅,主色调都渲染得像一座煤矿——紫黑色的天鹅绒地毯、全黑的凹凸面壁纸,几十盏悬挂于不同角度的射灯在清一色乌黑的灯罩掩护下,将一束束透亮的暖白射线聚光在大厅中央高大透明的玻璃展柜里,50多件幽远、神秘的古老文物,不遗余力地朝参观者反射出高贵、诱人的光芒。”

     典型的德国式幽默!典型纳高风格的行为艺术!一走进这个展厅,这里的布局就毫不吝啬地让人联想起两年前挺拔在斯图加特中心火车站上的“中国泰坦尼克号”沉船,还有那9天9夜醉人心魄的击破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角逐,几十万中国瓷器一件不剩地全被人买走。

     一次巨大的成功可以激励千百次跟进者的尝试,规模较小的纳高拍卖并没有因为它对中国这只醒狮姗姗来迟的关注而放弃这个东方战场,相反,它以上演中国童话的方式——乌龟与兔子赛跑——坚忍不拔地挺进正在经济上崛起的中国,向世界拍卖行业的龙头老大苏富比与佳士得发动了一场远离本土的商业战争!

     此次预展的拍品,也的确让参观者大开眼界:珍贵的明清官窑瓷器、鲜见的金铜佛像、精美的嵌丝珐琅、玉器、玻璃器及中国名人书画等,都让临场者唏嘘不已。其中一尊高30.5公分、底款刻有“大明永乐年制”字样的鎏金观世音菩萨,品相端庄、神态祥和、造型婀娜生动,更让一些专项藏家十分眼馋。据专家当场考证,如此精美的佛像,是近年来国际拍卖市场仅见之宝物。

     张先民让人取出一只乾隆黄釉赏瓶,上手又是摸又是看的折腾了一阵,打算离开瓷器厅,却发现一伙半生不熟的东北人,闹哄哄地打左边转过来。即便在如此庄重高雅的场面里,来自东北的老板们仍旧毫无顾忌地谈笑风生:

     “漆黑一团,就像走进了山西人的矿井!”

     “这件东西我要了,到时候你们都不要跟我抢呵!”

     “我们不抢还有江浙‘炒房团’要抢、就算江浙‘炒房团’不抢,还有山西煤老板,特别要防着香港老板和台湾老板,他们更加会火上浇油抬价!”

     “真要是那样,我们联手跟他们斗……”

     张先民皱皱眉,没有和咋咋呼乎的“东北大嘴”们计较,而是转向旁边展厅,悄无声息地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尽管如此,一些媒体的记者却一刻也不放过他们,无论他们走到哪里,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的话筒就跟到哪里,因为每一位记者都心里清楚:这一次纳高拍卖的北京预展,山西富豪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

     尽管北京和江浙收藏界有不少人对煤老板们嗤之以鼻,但是京城里的大小拍卖公司,可丝毫也不敢小看他们半眼,特别是在外国同行的眼里,一个个腰缠亿万的山西富豪更像是一棵棵不可多得的摇钱树,他们的实力不可小觑。近几年来,山西富豪们有的远征欧美夺取国宝,有的近战京城一掷千金,阔绰稳健,该出手时就出手,竞技往往胜过精明的南方买主。只不过他们外表粗狂,有时候还会故意装傻,以麻痹世人、躲避舆论。

     下午两点,预展正式开幕。纳高拍卖行掌门人、总裁罗宾(Robin)先生出席了简短的开幕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有100条理由让纳高成为第一家将欧洲拍卖会的预展办到中国来的欧洲拍卖公司。这几年在我们的网站上,登陆的会员资料显示,有许多对我们有兴趣的会员大部分来自中国,这也替我们前往中国增加了勇气。同时,我本人对中国艺术品拍卖会旺盛的热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经过董事会的讨论,我们果断地做出了一项很快就会得到印证的正确决策:到中国内地举办欧洲拍卖会的预展,让更多中国收藏家有机会亲眼看见无与伦比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在发言中,罗宾先生还对纳高拍卖的品质进行了高度肯定,同时承诺:“我们的宗旨就是要为中国买家提供艺术品投资的良机,我们相信自己必定能在众多国际拍卖公司中胜出!”

     开幕式后,罗宾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罗宾先生,请问您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前景有何评估?”

     罗宾:“关于这一点,我向德国三大银行之一的德累斯顿银行做过调查,他们将沪深股市与中国瓷器市场价值作过比较后认为,在今后的120年内,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势会远远超过股市。虽然我并没有亲自对于中国艺术品在今后120年的行情进行过研究,但是我觉得,由于中国的瓷器、青铜器、玉器等工艺品进入欧洲已经超过了500年,因此已经被一代代的欧洲人所接受,而且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体特征就是买家多,东西少,因此我觉得既然目前的市场有点热,也是正常的……”

     记者:“请问罗宾先生,有人认为现在中国的古董热,很类似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艺术品投资泡沫破灭前的情境,对此您怎么看?”

     罗宾:“中国艺术品市场绝对不会崩溃!我不同意有些人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与日本进行相比。上世纪90年代日本艺术品投资市场泡沫的破灭,对于市场打击很大,因此有些人现在也开始担心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会不会崩溃,我要告诉那些人,你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国艺术品的买家是非常严谨的……”

     记者:“请问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是您对中国买家的鼓励和诱惑?”(笑声)

     罗宾:“我再重复一遍,事实是,中国的买家非常严谨和成熟,用不上别人诱惑他买什么或不买什么。但是在这里我愿意谈谈我对这件事的一点看法,据我观察,内地买家到海外进行拍卖时,对自己估价的重视度远远超出对拍品的市场估价,所以,一旦在竞买过程中,拍品超过自己的估价,往往就会不知所措,但当拍卖结束后,他们往往又因为自己失去了一次机会而后悔……”

     新闻发布会结束时,罗宾先生宣布:“今年5月20日至22日,纳高将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第28届珍贵亚洲艺术品春季拍卖会,拍品有1000余件中国明清艺术珍品,包括多件明清官窑瓷器、佛像、宣德炉,还有齐白石等当代名家书画。此次在北京展出的50件拍品,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此次将要举行的拍卖会除开德国主会场外,还将在香港丽嘉酒店设投标厅,实现与主场同步联拍。”

     最后,罗宾用勉强能让人听懂的汉语说了一句:“欢迎各位尊贵的嘉宾光临纳高拍卖!谢谢……”

     尽管纳高为了这次预展投入了近400万欧元的资金,但是面对如此热情高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纳高总裁罗宾仍然在北京留下了满足和期待的笑脸,一再用“绝对成功”的字眼来评价此次预展。

     两天预展,为纳高04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亚洲艺术品拍卖专场攒足了人气,现场观展者有数千人,其中不乏中国文物界的著名专家和收藏家,有不少藏家当场就与举办方取得联系,表示要去主场参拍的强烈意向。

     另据透露:预展结束后,有9名山西富豪收藏家当场报名去德国参拍。

     一个月后,纳高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如期在德国斯图加特和中国香港两地同时举行,众多有备而来的中国买主,在纳高斯图加特的拍卖主场上演了一场独角好戏,他们志在必得、稳稳叫价,使得一些来自欧洲当地的买主不敢与之血拼,据山西省内知情人士事后透露:此番煤老板们海外夺宝收获颇丰,共竞得拍品近20件。但是究竟有哪些人参加了竞拍,记者始终没能打听到具体姓名,知情者只是说:“他们都不愿意露面,很多人都是通过电话或委托人参入竞买……”

     此次竞拍的惨烈程度,我们倒是可以从德国当地一家报纸发表的消息中领略一二:“……多家媒体记者目睹了一场中国富豪们相互厮杀的竞买场面……令人费解的是,许多在欧洲人看来是极为普通的瓷器,但在中国人的眼里却也成了‘国宝’——一件小小的青花瓷碟起拍价仅为七万欧元,成交价却是四十八万欧元;一件以贝壳纹路为造型的白色瓷器起价为六万欧元,成交价为三十二万欧元……看起来,今年4月的中国之行,给纳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滚滚财源!”

     ■“欧美联军”战上海

     2004年10月,中国上海。

     在许多欧洲人的记忆里,上海是一个湿漉漉的城市,无论从我们这个星球上哪个角落飘来一颗种子,很容易就可以在那里伸展出发达的根系。近百年来,尽管上了岁数的上海人对那些从大西洋彼岸飘来的种子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对于年轻的上海人来说,这一年在黄浦江岸上演的一幕西洋景,还是让他们大开了一回眼界。

     10月初,记者在浙江丽水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从当地一位收藏家李老板口中得知,本月上海将出现中国文物市场上罕见的“三星抢月”奇观,问我有没有兴趣去看看。见我不明白他的话,那位朋友随后取出三张印制精美的请柬递给我。

     第一张请柬发自德国纳高拍卖行——纳高拍卖定于10月18日在上海举行2004年秋季拍卖会亚洲艺术品-中国艺术珍品预展,恭请惠顾!时间:2004年10月17日——10月18日。地点:上海市河南中路维斯汀酒店钻石宴会厅Ⅲ。主要拍品有:元青花西番莲高足盆、明成化唐卡、清乾隆年官窑粉彩烛台一对、清雍正年官窑青花釉里红大瓶、清乾隆年官窑铜胎画珐琅西洋人物瓶、清康熙年官窑成化款彩杯(大部分官窑瓷器均为圆明园流失文物——记者注)……

     第二张请柬发自香港苏富比拍卖行——香港苏富比定于近期在上海举行2004年秋季亚洲艺术品拍卖会预展,敬请光临!时间:2004年10月20-21日10:00-18:00。地点:上海茂名南路58号花园饭店2F茉莉花厅。主要参展拍品:清乾隆朝官窑极品粉彩花卉纹梅瓶、清雍正朝官窑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清康熙御玺藏珍、清乾隆御制白玉痕都斯坦题“西昆玉”贝形洗(以上拍品均为圆明园流失文物,估价均在800万-1000万港币——记者注)……

     第三张请柬发自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本公司定于近期在上海举行2004年香港秋季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预展,敬请光临!时间:2004年10月20 -21日。地点:上海市南京西路1376号波特曼丽嘉酒店四楼云石厅。主要参展拍品:清乾隆朝官窑粉彩万花纹葫芦瓶一对、清乾隆朝官窑孔雀蓝地粉彩八卦纹琮式瓶一对、清乾隆御制寒山听雪阁碧玉山子、清乾隆御制痕都斯坦白玉嵌金红宝石花卉纹碗、清乾隆乾隆帝御宝“契理在寸心”田黄龙钮玺(全部为圆明园流失文物,估价在600万港元以上——记者注)……

     噢,如此“三星抢月”,三大国际拍卖巨头在同一时间抢滩上海,自然也算得上是中国文物拍卖史上的“天文奇观”了!

     李老板还告诉我,这几年接到这样的请帖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而且受到邀请的人数越来越多,“光是慈溪、宁波、绍兴这三个地方,就有几十个搞收藏的企业家收到外国拍卖公司的请帖,每年两次!”

     “你们会经常去吗?”记者问。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又有喜欢的拍品,就去!”

     “每次去了就要花钱?”

     “都是有目标出去的,肯定得花钱呵!”

     “你这些年去国外大概花了多少钱?买回来什么宝贝?”

     “这个嘛……”他犯难了。这时候,我想起曾听《南方周末》的一位同行告诉我的话,说浙江的富豪收藏家都忌讳跟别人谈自己的藏品。哈,果然如此!

     “我在古董方面投资很少,总共才花了一个多亿,慈溪、宁波那边的朋友买得多,多半都买了几个亿的古董……反正出去了,大家都会买一点,不然没面子,会遭别人笑话!”看在当地一位陪同我的领导面子上,李老板最后还是给我透了一点儿底。

     完成电视片拍摄任务后,我于10月中旬赶往上海。

     一连数日,我先后将纳高、苏富比、佳士得这三家的预展看了个遍,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苏富比拍卖行的展厅。那一天大概是天阴小雨的缘故吧,参观的人数不如我参观另外两家时那样多,而且跟我同时进场的很多都是本地政界、商界、文化艺术界、文博界的雅士名人,其中还有几位我熟悉的来自北京的文物专家和大收藏家。大家秩序井然地依次进入花园酒店二楼,出示淡紫色的请柬、在大红色的贵宾簿上签上名字,每人领了一袋拍品图录以及一些与此次拍卖有关的其它资料,然后信步进入左边的预展现场——茉莉厅。

     如果说纳高拍卖行的展厅是德国人低调、务实、求新的风格体现,那么苏富比拍卖行的展厅则摆脱不了欧洲贵族所追求的传统、豪华、张扬的艺术品味。这里共分四个展区,错落有致地摆放着100余件展品。展厅的重点是设在中央位置的“帝苑珍玩”,高档玻璃柜合着紫色的天鹅绒,在幽暗的灯光照耀下,共同烘托着古代帝王的富贵与尊严。一件件中国明清两代皇宫里面的珍贵瓷器、玉器及其它供帝王把玩的古董珍玩,如:康熙大帝用过的御玺、乾隆爷赏玩过的花瓶、皇后戴过的黄金凤冠……这些稀世宝物,令人眼馋地与参观者对视着,随时都会诱发出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某些人性深处的强烈信息。

     记者当场时的感触非常复杂。作为一个普通文物收藏爱好者,进入那些富丽堂皇的展厅,看着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说是不动心未免过于虚伪和矫情。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人,面对一件件宿命天涯的祖宗遗物以这种方式被人挟持着回乡,又未免生出许多惆怅与辛酸。一件文物一段历史,除开极少量汉唐以来中华帝国的外销瓷器外,三家拍卖行所展示的文物,大多数都经历了从殿堂到卖场、由宠物到商品的无奈与屈辱。八国联军的炮声、圆明园的熊熊烈焰、还有我走访过的盗墓现场……这些无法回避的场景,每每在我折服于列祖列宗的艺术才智时不期而遇,虐杀着我的思想与灵魂…… 

     ■ 香港夜宴:拍卖帝国的集合交易

     2004年10月30日晚,香港万豪酒店灯火辉煌, 数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豪们聚集一堂,出  席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盛大招待宴会。

     尽管这样的宴会几乎成为拍卖公司每年的常规举动,但是今年却引来了中国大陆媒体的格外关注,因为在来宾当中,第一次出现了人数众多的中国企业界精英。尤其是阵营强大的浙江富豪团队最受媒体的追捧,为首的有:浙江金轮集团董事长陆汉振、浙江徐龙集团董事长徐其明。这两位现在已经是两家世界拍卖业航母的座上宾,一连数年,他们多次现身海外拍场,斥巨资买回多件天价中国古代文物,用两家拍卖行高级主管们私下的话来讲:“有他们到场,我们的拍卖会就成功了一半!”

     晚宴开始,苏富比拍卖行亚太主席司徒河伟(Henry Howard-Sneyd)先生、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主席林华田先后举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台下,50多桌客人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从两位拍卖帝国的新人脸上,已全然看不到三年前那场危机的阴影。

     此情此景,引发不少到场的欧美记者的好奇心,纷纷探究:自2001年兵败纽约、在曼哈顿法院受到审判后,这两家拍卖公司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特别是总部设在纽约的苏富比公司更是惨不忍睹——董事长被判刑、CEO被监视居住,巨额罚款几乎使他们丧失了经营能力,甚至不得不变卖家产来维持日常开支。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这两家拍卖公司是怎样摆脱困境、重拾生机的呢?

     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苏富比的东山再起,归功于现任首席执行官比尔·鲁普雷希特(Bill Ruprecht)的卧薪尝胆,有一家中国刊物甚至牵强附会地把鲁普雷希特饲养宠物鸡的爱好描绘成“闻鸡起舞”;也有西方媒体将此归功于两家拍卖公司“无人取代的对全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渗透力”;美国的《芝加哥日报》则认为是“航母效应”拯救了苏富比和佳士得——“一两颗常规炮弹是无法击沉超级航空母舰的!”

     当然,最知道个中究竟的还是他们自己。在招待会上,苏富比欧洲及亚洲区总裁热情洋溢地说:“中国经济的强大,也为世界艺术品进入中国提供了契机,去年苏富比在香港的营业额增长了41%。从这次香港拍卖的空前规模,就可以看出我们公司战略性转移,我们的着眼点就是中国内地市场!”

     佳士得亚洲区的一位负责人在酒会上告诉记者:1999-2004年,中国藏家到海外市场竞买中国艺术品的增长幅度已超过200%,海外市场上的中国艺术品所占比例高达70%,完全取代了日本。近年来中国内地到香港参拍的人数以每年50%左右的幅度增长……2003年,中国收藏家在佳士得纽约和伦敦秋季拍卖会上,分别购买了占全部拍品13%和18%的中国艺术品。2004年的春季拍卖会,比例上升到25%以上……

     佳士得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多尔曼在回答《纽约时报》的记者提问时更为直白地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重要的是要让那里的人们知道我们来了!”他的随从还告诉记者: “我们老板对每一位喜欢收藏的中国富豪都感兴趣,我们所发出的请柬上的客人名字,他基本上都熟悉!”

     比苏富比和佳士得感触更多的还是21世纪初这一场“中国旋风”的最早受益者——德国纳高拍卖行。这家拍卖行的掌门人罗宾先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看,都不应当忽视中国的买家……纳高拍卖的中国艺术品,买家大多来自中国,约占50%左右,平均每40位客户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而欧洲占40%,美国仅占10%。在许多艺术品拍卖中,中国富豪的报价甚至比美国人还要高出30%以上!因此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拍卖市场……”

     比较第二天两场拍卖盛宴的辉煌战果,第一天的招待酒会就不得不降格为一次豪华的公关游戏罢了——在2004年秋季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收关时,佳士得猎获拍品成交总额4.8亿港元,打破了该公司亚洲艺术品拍卖的世界记录;苏富比则猎获拍品总成交额1.08亿港元,打破该项拍品24年以来的成交记录;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领先一步的德国纳高,04年秋拍总成交额也达到510万欧元,尽管成交总数落后于两家龙头老大,但是他们在经营中国古陶瓷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与人气,却是苏富比和佳士得近不能及。

     有人发财了,就必定有人掏钱买单。据知情人士透露:04年秋这场香港盛宴,有70%以上的买单者均为中国人。是啊,咱中国人实在,喝了别人的酒就不能不买别人的东西。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秋拍的中国瓷器和书画专场,购买超过千万元的近10件拍品中,大陆买家就占了七成。来自浙江的富豪们更是表现出色,仅中国徐龙食品集团董事长徐其明一人就斩获两件百万以上的拍品:一件是清雍正粉彩过墙枝蟠桃纹碗,成交价450万港币。另一件是元代青花龙纹罐,成交价400万港币。加上之前伦敦和纽约拍卖会上的竞拍,这个身家数亿的浙商,仅2004年就一共为这两家拍卖行贡献了3000多万元人民币。

     在几家外国拍卖行此起彼伏的秋季小槌击打声中,热热闹闹的2004年总算过去了。尽管接下来的那个冬天还是像往年一样——上海下小雪、北京下大雪,但是对于许多中国收藏者来说,心里头像是添了一把火,热着!上海的“一楼一城一条街”(古玩市场)、北京的“一园一城两寺”(潘家园、古玩城、报国寺和大钟寺古玩市场),仍旧淘客盈门、交易红火……

     也许应该感谢纳高、苏富比、佳士得,他们不仅点燃了几千万中国收藏者炽热的心火,同时也给圈外人送来了久已失去的豪情。正如诸多媒体在年终发稿时都忘不了带上的那一笔——“国外著名拍卖公司纷纷来华举办拍卖预展、中国古代艺术品在海外连创拍卖价新高,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在国内久负盛名、曾一度以文化先锋派著称的上海《文汇报》,更是热情洋溢地发文写到:“欧洲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过去只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举办预展,如今,面对中国内地极富潜力的市场诱惑,它们也不得不纡尊降贵、打破惯例……”

     自打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一直到民国,我们的外交史上就只留下卑躬屈膝、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记载,虽然后经独立自主、闭关锁国,也只能是“独立寒秋”、固步自封。今日,能让西方商人“纡尊降贵”,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吧?尽管让洋人“纡尊降贵”是要付出代价的!

     又是一年冬天到了,国内一家经济方面的专业报纸更加高调地发表一篇热气腾腾的调查报告:“……2005年,胡润富豪榜上的400位中国富豪总财富达6000亿元,其中前100名富豪的财富增速高达40%,数倍于同期美林“全球财富报告”中百万富翁的财富总值增速……大国在崛起,首富们也在崛起,甚至更快。老百姓排队买房,卖房者排队上市,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同年圣诞节,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预言:“中国新生代的商界领袖们,正在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