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奋而低效的奖励与疲软而无效的问责


亢奋而低效的奖励与疲软而无效的问责

     今年真是中国的一个自然灾害和事故频繁的一年,很多地方雨水成灾,也有不少矿企出现大型事故,哈尔滨飞伊春的飞机也失事,生命真是脆弱,在不经意之间、在一霎那间、在一场大雨后、在一次失误的降落中,就消化掉不计其数的生命。那些失去的人,有各自的家庭、也会有梦想、也会有对于生命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但就如此悄然地在灾难中离去了,留下的只有亲人和爱他们的人的伤悲。

再者就会产生对于灾难和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人物的奖励,有对于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的问责。但奖励虽然是亢奋的却是低效的,因为这种奖励除了瞬间的荣耀,不会对于社会的价值观和发展趋势产生根本的影响和促动;问责是疲软的也是无效的,因为无法挽回失去的生命,而对于事故责任企业或个人的追究,也无法改变那些依旧处于粗放管理的企业的运行和很多国人习惯于糊弄和以次充好的劣根性格。

其实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天灾碰上了人祸。其实很多地方如果进行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是可以规避很多自然灾害的。但人们太现实或者迫于现实,更多地追求利益和权利,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国内处于弱势的地位,应酬和关系成为了考虑问题的主要方面,占据了绝大多数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企业的运行和地方的建设必然会处于管理逐步下降或者跟不上时代、更不上产业扩张的速度、跟不上城市的扩容速度,这就为灾难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也提前安置了放大器或者推进器当灾难发生时就会产生了更多的坏作用。

人们习惯了看到英雄,却忽略了对于“罪人或不称职的人”的监督;社会习惯于看到壮举,却无法揭开系统的漏洞和疏忽;管理部门习惯于在出现事故后的发奖与问责,却忘记了如何可以提前系统地进行建设和规避。

在哈尔滨飞往伊春的灾难产生和发布消息之后,第二天我和同事乘坐从银川经停呼和浩特的飞机飞往沈阳,我不知道本来安全度很高的飞行那偶尔的失灵会发生在哪架飞机上,然而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只能勇敢地面对,踏上那不知会飞向何处的飞机。在灾难与事故频繁的环境中,谁能保证自己不是那被带走的生命,那么我们每个人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2010-8-29    沈阳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