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州以太阳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全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相关企业发展到120多家,太阳能光热生产与应用居全国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同比增长33%。
抢占太阳能产业制高点
德州市太阳能产业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皇明、亿家能、博源、腾龙等为骨干的企业群和以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交通灯、节能玻璃、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技术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基地和清洁能源供应商,产品品种有100多个,仅太阳能热水器年推广量3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欧盟的总和,比北美多两倍。博源热能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无机高效热管技术,生产出无机高效热管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与工业换热、余热回收设备,并成为海尔、力诺、清华阳光太阳能系列产品的配套商。
由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中国太阳谷”,汇集了全球高端太阳能核心技术,每年有500多项新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研发及生产基地。根据规划,“中国太阳谷”将被打造成世界级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检测中心、制造物流中心、科普教育示范中心、观光旅游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
目前,全市拥有30多位行业顶尖水平的科学家团队,与国内中科院及多所著名大学联合建立了科研机构。目前德州拥有太阳能产品专利589项,承担国家“863”等太阳能科研课题20多项,建设了国家太阳能专利产业化(德州)试点基地与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自主知识产权率达95%以上。
全力打造“中国太阳城”
德州市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特别在太阳能应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太阳能的广泛应用,使德州年节约超过64万吨煤或20亿千瓦时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71万吨、二氧化硫1.6万吨。
在推进太阳能产业发展上,市政府给予大力扶持,不断健全完善配套措施。在政策、土地、环境和企业上市等各个方面倾力培植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同时通过自我膨胀、内引外联、产业延伸、股份合作等措施推动太阳能产业群体扩张。另外,市里还专门成立“中国太阳城”战略推进委员会,确保各项政策顺利推行。
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太阳能产品推广利用力度。一方面实施“百万屋顶”计划,目前市区居住建筑全面进行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示范设计和施工,全市住宅小区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率达到50% ,市区达到95%以上。另一方面实施“百村浴室”工程,全市已有200多个村庄安装了太阳能浴室。这里有长达10公里的太阳能路灯大道,有完全依赖太阳能提供热水、制冷、取暖、照明的“零排放”建筑群,还有中国第一个太阳能博物科技馆。长河公园成为全国首家全部利用太阳能照明的景区。去年被国家财政部、建设部列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德州的“太阳城”城市品牌已经享誉世界。
重点推进新能源产业
在太阳能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超前谋划,抢占先机,着力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及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了生物质能、风电装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取得多项突破,风电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产业基地”。截至2009年底,全市新能源产业年销售收入达220亿元。
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德州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壮大龙头企业、膨胀产业规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到2020年,建成国内知名的新能源产业技术中心、制造中心、信息中心和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知识创新基地、高层次人才聚集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真正把德州打造成全国“新能源之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十几条建议,积极倡导发展生态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全面推介中国太阳城这一城市品牌,并广邀代表、委员、各界朋友相约德州,共享世界太阳能盛会,共谋新能源发展大计。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国内重要媒体进行了报道。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结合本地实际
吴翠云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人云亦云,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载体、有抓手、有重点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吴翠云说,德州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发展生态经济的理念,全力发展低碳产业,致力打造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低碳城市。
在市民生活方式引导上,策划了一些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的活动,特别是启动“全民低碳生活日”活动,号召全体市民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近两年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设备制造、电动汽车和地源热泵等低碳产业迅速发展,大力推进建筑与太阳能综合一体化进程,年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300多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快流域治理步伐,年减少废水排放量1876万吨、COD1.35万吨。碧水蓝天的德州也因此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擦亮德州新名片向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阳光之城
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将于今年9月在德州召开。吴翠云介绍说,这届大会将展示德州、山东乃至全国在新能源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德州作为大会的承办城市,正在集全国之智、举全市之力,全力以赴筹备这次盛会。
目前,大会场馆建设进展顺利,大会主场馆之一的绿色五星级酒店日月坛微排大厦已投入使用;大会会徽、吉祥物、会歌和宣传用语征集评选活动已经结束;大会策划方案通过评审;大会宣传推介、邀商招商工作全面展开。中国太阳城城市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两大新兴产业激活发展动力
2010年,中央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转方式、调结构。吴翠云认为,要将中央的决策不折不扣落实好,德州的切入点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德州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上,有了非常好的势头,特别是太阳能产业,形成了光热、光伏、光电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市生物产业形成了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四大产业集群,集聚各类生物企业300多家,产品4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