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致癌事件尚未平息,网络搜索巨鳄百度又以“假药门”被“拎”上了公众视线。近日,央视《新闻30分》《每周质量报告》等媒体纷纷以“假药借道互联网公开销售”为题,曝光了百度公司暗箱操纵搜索竞价排名服务,合谋假药贩卖商,将假药网站通过相关关键词置于搜索页面前方,诱使患者或用户蒙骗购药。报导称在假药利益链条中,网民每点击一次假药广告,百度即可获得12元。而在最后分赃中,百度竟吞掉75%的暴利,使尽浑身解数的售假方得到的仅仅为5%而已!药品网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在网购药品时怎么样才能确保不会受骗上当,中国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目前到底又是什么样的一个局面,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特地组写了本篇报道。
电子商务助推药品网络销售
假药借助网络销售其实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在2008年3月就开始对网络购买药品进行规范和提醒,发布互联网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互联网药品销售中存在的风险和需要注意到事项,同时罗列出可以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的网站的特征,对于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网站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提醒广大网民谨防通过综合性门户网站发布的药品广告或搜索引擎网站搜索的药品广告网站购买药品,对消费者发现违法销售药品的网站如何举报,药监部门如何处理消费者举报的伪造或假冒开办单位、销售假劣药品的网站等问题也进行了描述。但是,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药品的网络销售趋势已经远远超过预期。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数量在2009年达到3.84亿,日均上网时间为2.7小时,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人们购物方式的改变。其中最明显的是对电子商务的应用。2009年,中国B2C(企业对消费者)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交易总额达到370亿美元。网络购物的范围从最初的单品种发展无所不包的范围,药品食品保健品的网络销售也成为众多商家的一大不可低估的销售平台,且互联网销售金额一年比一年突飞猛进。据不完全统计,在以淘宝易趣等为主要载体的C2C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在2007年达到410.4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90%;2008年达到67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65.2%;2009年则达到1023亿元人民币,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额规模稳定增长,环比增长10%,达到1.1万亿元。
电子商务市场也带动了药品的网络销售,得益于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特点,网络药房的经营完全有别于传统模式,第一,所销售的药品,基本都是由厂家直供,减少了流通环节,避免了价格虚高;第二,网络跨时空、跨地域,没有店租、水电、人工等费用,经营成本大大下降。由于信息传达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去传统大药房不知道的事情,通过群发信息和网站告示,几秒钟内网上药店就可以将这些信息告诉全国的购买者,提醒他们安全用药。网购药物或者健康相关的产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人的亲睐,目前与药品保健品等相关的电子商务载体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药品销售公司经相关需行业管理部门审批为主体的网上药店;一种以个人经营为主体以淘宝、易趣等为载体的网络店铺。
医药网站销售多无合法资质
美国目前有1000多家网上药店,形成了17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网上药品零售额超过传统药店。我国网上药店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有50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令零售药店开始大规模进军电子商务领域。
但实际上在中国网络药店才刚刚起步,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发源地的浙江省目前仅有一家网络药房,根据浙江全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www.dada360创始人张佐军表示,国家药监部门对网上药店的开办一直持从严审批态度,从2005年至今只仅有27家网上药店获批,但实际上目前全国有非法药店上万家,它们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但由于其多以电话订购或在线订购方式销售,拒绝消费者上门购买,所以消费者上当受骗后往往无从投诉。
以企业为主体的网上药店经营目前呈现“非法容易合法难”的局面,网络药品销售企业需要经过卫生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才能申领合法的牌照,而大多数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通过审核,但医药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前景引诱他们私下买了服务器,“注册”非法网上药店;另外网上药店的合法经营需要回避很多假冒伪劣产品,经营品种有限制,部分企业出于短时间的利润驱使,往往将假冒伪劣产品纳入销售中以获取巨额利润。从经营情况看,非法网上药店比合法药店明显“滋润”。合法网上药店要有合格的仓库,要有专业药师,不能销售处方药,而非法药店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加之其销售的是假劣药品,往往几元钱的东西卖到几百元。正是看中了网上非法药店可以带来丰厚利润,一些犯罪分子才利用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开设网上“黑”店骗钱。
让监管者头疼、让消费者懊恼的是,这些非法网上药店明明是“黑”的,却很难“见光死”。2008年国家药监局先后分五次发布了销售假药网站,每次公布的虚假药品网站数目20个到40个不等;2009年国家药监局则先后分三次公布假药网站名单,共公布虚假药品网站48个;2010年5月份公布虚假药品销售网站30个,违法网站被依法移送有关执法部门进行查处。但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时起,在今年公布的30个网站中仅有8家网站的无法打开,其它22家网站则依然打着国际尖端科技的幌子在经营。早期被曝光的网站中也有不少能够打开,如2008年12月3日公布的假药网站中域名为http:、、www.gxy010.com至今仍在销售假药,不同的是被曝光的药品名称和机构被换掉了,其所谓的“专家热线”还在向网民宣传其降压药是纯中药制剂、全国20多万患者都吃这种药。
新医改推动网络药店的发展
新医改出台实施基础药物“零差率”以来,国家发改委酝酿出台新《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并对部分药品实施出厂价格专项调查等一系列措施,意欲挤压药品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降低药品价格。目前网上药店药品零售价格比实体药店平均低10%-20%,低价成为网上药店最大的优势。因此,在连锁药店利润空间压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网络药店成为商家寻求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也逐渐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从网上药房批准的数量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趋势,2005年国家药监局在北京首次开放网上药店审批,批准了一家网络药店,其后曾因为相关管理办法不成熟,于2006年一度暂停了审批工作,直到2006年年底才又重新恢复,06和07年各批准了两家,到08年批准了6家,09年批准9家,今年则批准了7家。
对于网上药店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行业对电子商务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主管部门通过“探索和试点”,对网络售药的运行和监管有了底。
医药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
既便宜又便利,消费者岂不会趋之若鹜?可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人对于网购药品并不买账。国内网上药店发展最大的障碍是未能与医保衔接。这也意味着,患者想报销就只能多花钱买贵的药,而高出来的那部分药价只能由医保买单。也许,网上药店真的能治虚高的药价,但前提是要给网上药店更加公平的经营环境。
另外,行业准入也是一个障碍。网络许可就向是一个通行证,谁先拥有他,谁就能够进入医药电子商务的蓝海,但是进入之后干什么,无人监管。实际上,早期批准的网上药房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的经营,作为20强药品连锁药店中,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老百姓大药房”、“上海华氏大药房”和“重庆和平药房”3家对网上售药集体并不热情,已经于2008年12月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网站上至今仍写着:“老百姓医药网(www.eelbx.com暂未开通网上售药,请消费者谨防上当受骗”。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老百姓”的目前的年营业额也接近27亿元,千万元的销售规模的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不想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来开办网上药店。这些行业巨头早期获取资质只是作为手中的一个王牌,目前各省市对网上药店的审批均有数目的限制,早期获取资质在另外一个角度也算是能够阻止竞争对手进入该领域的一种手段。)
个体网店,假药销售的一大温床
以淘宝、易趣等平台为载体的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猛,这也为不法分子打着保健品等旗号销售假药提供了另外一个渠道。记者在国内某知名电子商务平台搜索后发现上面共有保健食品190603种,营养食膳食579326种, 维生素153540种;美体瘦身类产品166154种, 热卖按摩器材231081种,拔罐器60561种,保健护腰、护膝种,其它护理产品761390种,其它保健产品780434种,健康、保健、检测产品484512种。131304
记者进一步观察发现,出售上述保健用品的店铺往往都属于个人经营,大多数无实体药店,其获取销售许可只是按照淘宝现行的注册方式进行,并没有经过任何药品食品监管部门的审核。记者在仔细搜索后发现其中的保健产品大多可以归为以下几类:一是以治疗某一特定疾病比如颈椎疾为主的物理治疗用具,比如各种各样的牵引器、按摩治疗床、物理治疗仪等,但绝大多数产品中并未注明医疗器械标志,而是强调为运动护具,或者强调具有某些功效的发明专利等。销售这类产品的网络店铺虽然很多,但货源大多数集中在河北冀州地区。二是以中医药保健技术相关的产品,比如针灸针、火罐、艾条、刮痧等用具,这类产品往往以价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三是突出某一治疗功效的以中草药或者不明成分的外用药膏,在宣传时过分扩大疗效,且价格并不低廉,往往以某一症状、专利、专家、中医知识等为宣传面,对于确切的功效、不良反应等并无实际说明。这类具有治疗作用的产品并没有药准字批准,有一部分是以早期的某一地方医药监管部门批准的健字号为标记,而更多的是没有经过任何审批的打着自家中医秘方旗号的三无产品。
记者随意点击了淘宝上的一家网络商城,店标注明上海某养生健康连锁管理机构和某大学医学院专家顾问团队,留有一个订购电话,其它没有任何联系方式。该网上商城累计销售产品13429件,其中主推产品之一的民间奇方,能够治疗包括肿瘤在内的所有疾病,售价40元,近期成交137件。另一种产品据称能够治疗颈腰腿痛、骨质增生,具有穿脉透骨的功效,以口碑畅销50年,热销百万盒。目前该产品单价136元近期,共成交1227盒,在产品介绍中详细列出的购买用户的个人信息,对于药物成分则只字不提。在搜索后发现,开设的这家网上药店的是某商行,试着购买了这款所谓的获得美国爱迪生发明奖的由河南濮阳市某研究所研制的专利产品,发现上面标有豫健用字标号。致电生产厂家河南某药业公司后称此款药物目前正在申请国药准字,具体可以咨询研究所工作人员。而实际上记者在多方查证后发现,所谓的骨质增生研究所拥有的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某分局2008年颁发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其组成形式是个人经营,经营范围及方式写着生产销售骨质增生外敷灵、骨质增生研究咨询、服务。
保健用品,行政监管的无人区
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河南省卫生厅于明确表示河南全面废止保健用品批准文号,也就是说所有标识“豫卫健用字(200X) 第XXX号”的保健品的合法性将不复存在。
我国目前有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一般意义上保健品涵盖了四个方面,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和特殊化妆品,统称为保健品。截至目前,“保健用品”功能鉴定检测并没有国家标准,对于“保健用品”的监管除2006年5月国家认监委和卫生部共同起草的《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外,没有国家级统一的“保健用品”审批法规。各地方药品监管部门往往各自为政,这其中的不规范使得假药有机可乘,很多假药都是打着保健品的旗号进行大肆宣传。
保健用品往往打着药品、医疗器械的擦边球,用着和药品、医疗器械的宣传语,却不是药品、医疗器械。河南省为扶持中药发展,针对一些民间偏方、验方和祖传秘方颁发过一批豫卫健用字号,到2004年共批了五六百个批准文号,使得近几年来河南产的保健品在全国保健用品市场占有60%的席位。事实上所谓的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并无从查证,完全是凭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来定论。目前为止各级地方政府并没有出台任何保健品管理办法或者条例,而且目前国家对于保健品也没有通行的管理办法,而且各地审批保健品的行政机关不一,一旦出现问题、并没有切实的监管部门。
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均为假药。按照这一规定所谓的保健用品,都可以假药论处。河南、陕西、吉林等几个省自己制定规定,办理了保健用品“身份证”。各省审批的保健功能也各不相同,这些保健用品标注、宣传的“保健功能”,多和医疗作用相混淆。令百姓庆幸的是,在今年年初,河南省卫生厅及时意识到这些问题,对这些处于尴尬地位的保健品进行了彻底清除。
市民如何放心网购药品
其实,网络销售假药是一个全球性的监管难题,有报道说,目前全世界近7成的假药是通过网络销售的。国家药监局对于网上销售药品的政策一直是非常严厉的,但网上非法药店的屡打不绝,没有电信部门的配合,没有各部门和相关网上药店的有效联动,非法网站一样横行霸道,群众一样会受骗上当。
目前国内在网上销售的大部分限于非处方药,而且目前网上药店与当地的医疗保险对接还没有完全形成,网上购药暂时还无法进入医保体系。一般来说,网上药店销售的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药品,如果某一研究机构或者某一种药物冠名的网站,那么你得注意了是假药了。如果您患有某一种疾病,千万不要轻信某一网站上的针对你相关疾病的药品介绍,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才是首选。
消费者网上购买药品请务必首先判断该网站是否具有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资格。 根据规定,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标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号码。消费者可随时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最新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网站名单。对于网站中宣传的产品你可以通过查询药品名称、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信息来确认真伪。正规的网上药店都会配备执业药师给你提供咨询,所以消费者在选购药品过程中,若出现对药品功能、服用等方面的疑问,要及时与网站客服人员进行沟通,以免购买到与自身需求不符的药品。药品属于特殊商品,一般购买后就不再予以退换,所以在决定购买确认时一定要慎重。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