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文学批评界针对王朔的“痞子语言”、新新人类作家的“洋派语言”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语言亵渎了汉语,污染了汉语,必须予以批判和清除,今年语言学界又有人策应,提出“清洁汉语”、“纯洁语言”的口号,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作为艺术语言,它完全有权力特立独行一点儿,不能用生活语言的规矩(如不说粗话等等)要求它,这是一。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在文学语言中,出现一点儿俚语、俗语甚至粗语、洋化语,并不会污染我们的汉语。因此在文学语言中大可不必提生活的纯洁汉语的问题。另外,关于洋词的问题,不仅仅是就文学语言而言,就是在生活语言、报刊语言中有一点儿洋词,如KFC、WTO等等,也不会破坏了汉语的纯洁。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个抽象的叫“纯洁汉语”的东西。鲁迅、郁达夫、老舍等现代汉语大师,说的是纯洁的汉语吗?当然是纯洁的汉语,但是,他们的汉语恰恰是在反对文言文,借鉴民间口语、外来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层面上说鲁迅、郁达夫、老舍,他们的汉语是纯洁的呢?不是因为他们恪守了某个关于汉语的教条,某个关于汉语的恒定标准,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改革了汉语,是因为他们用汉语这把古老的琴演奏出了自由的、新鲜的、生动的、活泼的、个性的思想乐章。
什么样的语言是纯洁的呢?说真话的语言,是纯洁的;说假话的语言是不纯洁的;说真知灼见的语言是纯洁的,鹦鹉学舌、二尾巴的语言是不纯洁的;活泼的、新鲜的语言是纯洁的,僵死的、教条的、禁锢人的思想的语言是不纯洁的。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得出上述结论。但是在理论上,我们常常却会被一些理论骗子愚弄,被一些所谓的语言学专家欺骗,尤其是他们说到“民族”语言的时候,他们把问题搞大了,又把问题和爱国主义连在一起了,这常常会使我们的读者头晕。什么样的民族语言是纯洁的呢?这个民族总是说真话,这个民族甚至愿意为说真话而付出代价;这个民族总是鼓励人们自由地说话,这个民族甚至为此愿意献出生命;这个民族总是乐意倾听那些个体的人、处于弱势的人说话,这个民族从来都是站在弱小者的立场上说和听的。这个时候,我们说这个民族的语言是纯洁的,它没有被玷污。
本来上述道理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东西,用不着我来说,但是有些理论骗子却会煽风点火、混淆视听。例如,最近有个所谓语言学家,到处发文章、讲演,要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我看了他的文章就感到很恶心,也很恐惧。在他的意识里,汉语是有一个标准的,所有的人都要按照那个标准来说汉语,否则就是不纯洁,甚至不爱国。如果真的如他所愿,这个世界该多么可怕啊,想一想,所有的人都说“纯洁汉语”,我们周边的人说话都是一个腔调、一种语式、一种词汇,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只有真正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的语言才是纯洁的。对于一个民族,只有那种历史上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民族语言才有资格说自己是纯洁的,而那种没有对世界思想史、文学史作出过伟大贡献的民族,谈什么语言纯洁,那实在是非常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