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华丽的佛罗伦萨
寇勤
当汽车沿着公路缓缓驶入佛罗伦萨,我的内心顿时涌出难以抑制的激动。对于佛罗伦萨的印象来自于书中,那些永远与“文艺复兴”连在一起的描述,“大卫”“米开朗基罗”、“神曲”“但丁”、“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还有她美丽的别名“翡冷翠”和“徐志摩”,直到这一天,我走进了这个城市,看见了她的辉煌和灿烂。
到达佛罗伦萨,从米开朗基罗广场向城内望去,红色砖瓦、古式建筑、花之圣母大教堂的圆顶、钟楼的塔尖在夏季强烈的光照下典雅华丽,阿尔诺维琪奥老桥美丽的倒影映衬在宁静的河水中,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近老桥感人肺腑的诗情画意里.
该桥建于公元1345年, 距今已有60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军撤退时炸毁了阿尔诺河上的所有桥梁,唯独负责炸毁这座老桥的士兵被这座别致精美的建筑所震撼而不忍心炸毁,因此老桥幸免於难。诗人但丁与贝特丽丝不期相遇在这个桥头,著名画家享利.豪里达在油画《邂逅》中曾描绘但丁与贝特丽丝一见钟情的情景。虽说贝特丽丝未能嫁给但丁,在被迫嫁给一位伯爵后不久便夭亡,但丁却一直爱恋着她,哀伤思念中成就了他的《新生》。
踩着坚硬卵石铺砌的路面,我们来到了市政广场。这里人头攒动,格外拥挤。当我的眼神落在大卫那洁白赤裸的大理石身体时,禁不住屏住呼吸。亲视大卫与在书画里看到大卫感受截然不同,这分明就是一个鲜活的大卫矗立在我们面前,深邃的目光,全身肌肉健美,充满雄性的彪悍,充满力与美的交融。这个圣经里的传奇少年英雄,因为米开朗基罗的精雕细琢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宝贵的珍品永远光照千秋。
走过佛罗伦萨狭窄的巷弄,我们来到花之圣母大教堂,这个散发着女性优雅高贵气质的大教堂,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大理石砌成。教堂建造于1248年,融合了罗马古典风格的坚固与哥德风格的高贵,中央巨大八角形穹顶由著名建筑家布鲁内勒斯基建造,耗时十四年,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这座前历经一百五十多年,凝聚好几代人心血才完工的大教堂也因此成为佛罗伦萨的代名词。
大教堂对面是一座八角形洗礼堂,其中由吉贝尔蒂耗时21年雕刻的两座镀金青铜大门旷世闻名。门高565厘米,每扇门上有五块浮雕作品,采用圣经旧约中的十组故事为题材。吉贝尔蒂成功借鉴了绘画艺术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细腻地塑造了一个个人物的形体和面目,还首次使用透视法来再现人物的位置、空间环境和深度,形成了很强的景深感,因此,米开朗琪罗对这组浮雕作品赞叹不已并给作品命名为《天堂之门》。
佛罗伦萨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无论在建筑、雕塑、诗歌还是绘画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它的大街小巷,每座建筑,每座雕塑,一砖一瓦都展示着诗情画意,讲述着历史故事,演唱着古老优美的旋律。我们短短半天的佛罗伦萨之旅既是精彩之旅也是遗憾之旅,我们错过了烏菲茲美術館,与众多大师们的旷世杰作擦肩而过,有生之年我还会来佛罗伦萨,继续我的佛罗伦萨精彩之旅。
爱情之桥
花之圣母大教堂
永远的大卫
天堂之门故事之一细节
佛罗伦萨远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