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逝世了。
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高速路行驶的汽车里用手机上网浏览信息。我对车里的同伴说:“钱伟长逝世了!”没有什么太过强烈的反应。
我按断手机的wap网络连接。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我心里想,一同飞驰而过的,还有中国科学界的一个年代。
随着钱伟长的逝世,中国科学界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都已经离开了我们。“三钱”之后,我们暂时还找不出一个在实绩上、名气上、感召力上都可以替代他们的一代科学巨星,像“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那样的对联佳话,暂时将只会存在于记忆当中,被当做凭吊或者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故事讲给子孙后代来听。我们可以凭借历史课本来激发我们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但一个国家要前进,需要的不仅仅是故事,她需要的是可以工作、可以研究、活生生的像“三钱”那样一批科学元老、科学巨星的出现。
科学巨星的成长需要沉迷,不沉迷进去,不可能成长为真正的巨星。
但我们现在似乎有许多比沉迷科学更要紧的事情要做。我们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我们要在大学就开始预备媳妇,我们要争夺各种各样的奖学金,我们要面对找不找工作的压力;找到工作了,我们要想尽办法晋级职称,我们要努力当各种各样的“长”,我们要买房子、买车子……我们忙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像是在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呼啸前进,前进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沉下心来,去像当年的钱学森、钱三强,还有刚刚过世的钱伟长那样,把心思彻底放在自己的科研事业上,并且能够一生为之奋斗不止。
就是在现有的学术界,许多人不是忙着打“飞的”到全国各地讲学,就是忙着给自己的学术论文抄袭找借口,整天光口水战争也不知道要打几场。浮躁不是学术界的错,但这样的社会性浮躁对学术界却是致命的。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他们不仅仅是在自己的科研事业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他们更是一代中国人的科学图腾、精神图腾。有时候,他们甚至是我们的一个国家符号。
“三钱”之后,我们暂时还找不到能够和他们一样伟大的后来者。顶多,会有人取得和他们一样不凡的科学成就,但要成为他们那样的精神图腾和科学图腾,许多人已经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