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个支离破碎的神话,带着正在追忆的逝水年华,王亚伟走了,离开了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以及其他一连串的响亮名头和光艳照人的“华夏旧事”,侯门一出深似海, 从此王郎是路人。
被附会起来的39岁似乎是个不祥的年岁,政坛上有个“39岁现象”,健康领域也有个“39岁现象”,甚至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牛人们,也纷纷倒在了39岁——岳飞死在了39岁的风波亭,李自成消失在了39岁的九宫山,郑成功死在了39岁的台湾岛……据好事者统计,光三国时期,死于39岁的名单上就包括了吕布、陈登、张飞、马谡、嵇康、钟会以及曹丕与甄后这些烂熟于耳的名字。
王亚伟今年39岁,此前他一直作为一个神话而存在,但是在2010年,他的存在是被强烈的挫败感和失意包裹着,以“偶像的黄昏”的意境呈现出来的。他不再是那个被投资者仰视的神祇,而是变成了一个被拉下神坛的“神棍”。他成功地使自己变成了一出悲剧,并且使人们再次确信,在这个唯物主义国家里,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真正的神。
这尊坍塌于39岁的神像使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那篇《蒙面染工梅尔夫的哈基姆》,哈基姆有一张缀满宝石的“闪亮脸”,他被认为全知全能,甚至敢于亲吻麻风病人。在最后的那场战争中,“太阳升高时,哈基姆在城堡的高台上祈求胜利或者家神的启示。他虔诚地低着头,仿佛人们在雨中奔跑时那样,两个将领突然扯下缀满宝石的面纱。”
“顿时一阵战栗。想像中那张使徒的脸,那张到过天堂的脸,实际上是白的,是麻风病人那种特有的惨白色。脸庞肥大得难以置信,更像一张面具。眉毛脱落得精光;右眼的下睑聋拉在皮纹累累的面颊上;嘴唇的位置是一连串结节瘤;鼻梁塌陷,不成人形,倒像是狮子。”
“哈基姆企图进行最后的欺骗,他刚开口说:你们罪孽深重,无缘看到我的荣光……”博尔赫斯写道,“人们不听他的,纷纷用长枪刺透了他。”
今天的人们正纷纷用长枪刺透了王亚伟,此前他“神”的角色以及更早前安徽高考状元、清华大学以及华夏基金这些动人的词汇,都无法阻止他缀满宝石的面纱被突然扯下的命运。神像坍塌的时候,“神”就自然地倒下了。
自1994年步入职场的前十年时间里,王亚伟从来没有被神化,他也缺乏被神话的资历与机会。那时候的偶像是上海的管金生,是新疆的唐万里、唐万新兄弟,是庄家吕梁,是“银广夏陷阱”,是一切从中国新生儿般的资本市场中浑水摸鱼的人。
但是时间改变了一切,管金生身陷囹圄之后如今都已刑满释放,“德隆系”倒掉之后如今又死灰复燃,庄家吕梁是失踪了,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依旧不缺乏各式各样的“银广夏陷阱”,也从不缺乏“利益输送”和“老鼠仓”。
王亚伟在1998年进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那一年是中国的“基金元年”。这些被冀望于稳定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确稳定了市场,虽然中国股市牛了又熊、熊了又牛,却始终在原点摇摇摆摆,就像是一对互相勾引的狗男女一般。
十年生死两茫茫,王亚伟在华夏基金干得马马虎虎,业绩虽然算不上好,却也不坏。可是这个世道只容得下“神”的位置,却容不下追随者的脚步。2005年,王亚伟被请走了。
年底的时候,王亚伟重新回到了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他接受了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稍早前中国股市经历了颇具象征意义的“998”,股改行情宣布正式启动,在那之后的两年多里,哪怕白痴都会从股市中赚到钱。王亚伟不是白痴,他干得不赖,华夏大盘慢慢地成为了“明星基金”,王亚伟开始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
从2007年底开始的熊市丝毫没有伤害到“王亚伟”的神奇,因为华夏大盘精选从“涨得快”变成了“跌得慢”,“王亚伟”突然之间具备了更加强大、更为剽悍的号召力。2009年是王亚伟的巅峰年,那一年他因为潜伏于各种“重组股”而当选年度“股基王”,在200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他执掌的华夏大盘精选以不到0.1个百分点的优势险胜对手。
可是神话有个转瞬即逝的恶习,它的持久性比爱情还为短暂。时间一进入2010,王亚伟一启动自己的39岁,缀满宝石的面纱就开始一点点儿地脱落。他先是深陷金融股,输得一塌糊涂,后来又在“打新股”中屡屡扪心自问“套得有多深”。在一个业绩为王、净值说话的年代里,王亚伟的面纱彻底脱落了。人们开始掏出携藏在身上的长矛,纷纷向他刺了过去。
倒在39岁的王亚伟是一出悲剧,它意味着中国所谓的“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们一样,只是在混乱和无序中浑水摸鱼、火中取栗的人,它们无法稳定市场,也无法承担起稳定市场的责任。它们只是在牛市中神化,在熊市中鬼化。
无论是否身处39岁,无论是否存在“39岁现象”,王亚伟都从来没有真正地成为神,他只是与《大时代》中的方展博、《世纪之战》中的方新侠一样,一个“大时代的小访客”而已。真正身处39岁的是中国股市,虽然骨龄只有19岁,却已垂垂老矣。这不是王亚伟的错,但毫无疑问,王亚伟是铸成这个大错的帮凶之一。(本文最初写作时由于不慎出现了关于王亚伟职位去留的硬伤,发现时《东方企业家》已经付梓,不知最终印刷出来,是否已为编辑修正,在此向《东方企业家》及读者和编辑一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