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余震 ------ 我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文 / 张妙阳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3时42分53.1秒,唐山发生举世震惊,天崩地裂的大地震。
那年我是高二生,第二天清晨,校长在升旗早会上沉痛要全体师生肃立低头默哀,
校长露出罕见的悲怆神情,我是负责升旗礼的纠察队长,当时站在他身旁,
清晰听到他颤抖的悲伤语气。三天后,全国降半旗向地震死难者致以深切哀悼。
此后几周,全新加坡陷入悲伤,关切和怜悯的氛围里。
从小,我深爱中国,在基督徒团契祷告会,为唐山祷告时我泣不成声,一度静止好几分钟才继续祷告。
那情景,我一辈子忘却不了。
我以纠察队长身份,到处搜集地震的相关资料,积极向全校搜集捐款援助唐山。
师生们都慷慨解囊,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感同身受。
三十四年后,在旅居地--香港,我流着泪看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这场大地震持续23秒,却给人们造成34年心灵深深的伤害,至今没有消散。
我看电影很投入,从来都选择独自看电影,那天下午,我处的电影院很小,都坐满人,
我时时拭着眼泪,清晰听到周围观众们擤鼻涕的声音,难受得不断呼着气,叹着气。
这就是悲怆的气场。。。。。。
看好莱坞大片,观众通常会一面看,一面交头接耳吃零食,《唐山大地震》却从一开头就触动全体中国人【包括香港人】集体的悲伤记忆。电影院里,一片寂静。。。瞬间丧生的唐山人民,让我们即刻萌生共同的命运感和痛苦感。当母亲仰头咒骂“老天爷,你王八蛋”时,我的心颤了一下,难道这不是千百年来老百姓把冤屈痛苦归罪于“老天”的写照?
《唐山大地震》讲的是一场大灾难引起的“心灵地震”。母亲【徐帆饰】在必须“二选一”的情况下选择了拯救儿子,被放弃的女儿【张静初饰】被一对军人夫妻收养,用32年的拒绝与母亲联系作为报复,32年里,女儿和母亲在煎熬着没停息过的心灵内疚。
童年沉痛阴影使女儿在成年后仍不原谅母亲,直到汶川地震,女儿在参与救灾目睹一位母亲对女儿失去一条腿的悲恸后,才开始她的心灵救赎之旅。抽泣的观众,难道不是为自己曾经或现在所处的“缺陷亲情“而淌泪吗?
一直提醒自己不是在看戏,演员们也不是在演戏。是的,这是真真实实的大灾难。
在大难大悲中,哭出来---已远不能表达失去亲人,那心灵深处撕心裂肺,椎心泣血的痛。
电影里每一位演员,包括那些临时演员,都真真实实地重现了这一道中国人民肝肠寸断的伤痕。导演冯小刚过人之处就在他了解亲情才是最可宝贵的。《唐山大地震》里的主线就是徐帆说的一句:“没了,才知道没了“。
电影不断说着亲情,理解和原谅成为弥补心灵伤痕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良药——原来啊,人世间最重要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真情。
等到工作人员名单字幕都滚动完毕,我走出电影院,我是最后一个走的。
幸福快乐并不是必然。当灾难一瞬杀到,没了,才知道没了。
跟前,我的一切:亲情,爱情,友情,或是身边的一朵小花,一只小猫小狗,我真想,以满满实实的在乎,珍惜我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