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社会热炒的是有关6540万套空置房的话题在国家统计局表示无法统计后,引起不少网友和专家的质疑。我们在讨论空置房的时候首先应搞清概念,目前我国是以商品房空置时间作为标准进行划分。空置时间在1年以内的为待销商品房;空置时间在1年以上3年以内的为滞销商品房;空置时间在3年以上的为积压商品房。另一个是市场定义是:开发商销售的尾房、被法院罚没、羁押的房屋、开发商用于低债的房屋等,都属空置房范畴。
而从大家热议“黑灯房”的形态看,与上述概念有所不同,主要是指个人购买后处于空置状态的房子。这样一来,关于空置房的概念就有2个。A面的显著特点是房子在商家手里;B面是房子在业主手里。同样是空置房A面、B面却大相径庭。
A面过多首先让人想到存量,合理的存量是市场正常、平稳供给的保障。存量过小市场会出现供小于求,会导致房价攀升;存量过大会导致供大于求,会出现房屋积压,房价下挫。合理运用存量与市场的关系,是每个地产商撬动市场的法宝。正基于此,市场上便出现了公布数据不大,而实际数据偏大的问题。A面加大藏匿了捂盘惜售,这种现象对市场、消费者危害巨大,大量囤积的房屋长期空置单等风向,一但风转便坐地起价助推房价上涨。
B面的问题从市场角度讲本不应算问题,个人买了房子住与不住与旁人何关?但既然有“黑灯房”之说,似乎也应该说道说道。首先“黑灯房”背后有实际需求支撑,之所以空置是因为交通、商业等基础设施没有到位而不能正常居住,是短暂的“黑灯”。这种现象在许多城市都非常普遍,西安主要分布在三环沿线,浐灞、世纪大道等较为偏僻的地方。“黑灯房”中改善型占相当比重。
B面的问题不能不分地区一概而论,比如海南。有报道说:海南商品房空置率高达90% 购房者多是“候鸟一族”。这种说法没有错误,但却不能与内地空置相提并论。海南依托大海主打旅游,并不适合内地人长期居住。大多买房人也是每年合适期间度假才来,所以,这种空置是提前预知的,与内地买了不住有本质区别。
不论A面B面,空置房已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商品房市场目前的空置率一直在10%以内,而如果达到20%以上才到比较危险境地。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是缺乏对空置房的有效统计,这样一来才造成(假)数据满天飞,猜测随处来的现状。就目前而言,住房消费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刚需的住房问题,而市场上的问题是供给(不足)问题,不把从土地到房屋的供给问题捋顺了,就谈不上自住消费。而投资消费的前提是市场活跃,这些问题都需要一定时间。
如果说楼市调控的鞭子应重打空置房的话,也应该打A面而不是B面。打A面可以打击开发商居奇囤积嗣机涨价,抑制房价上涨过快;如果错打B面就会抑制商品住宅消费,使刚需或改善型望而止步。当下空置房概念的出台不能掩饰楼市供给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看出无论房价涨跌都将面临两难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