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扮“官”骗人为何一骗一个准?
青海省乌兰县今年54岁的农民官保辰昇,冒充已故国家领导人的亲属,虚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人民友好交流协会副主席、部队高级干部等身份,伙同他人注册虚假投资公司,利用各地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先后骗取现金176万元。8月16日《中国新闻网》
近些年,一报道上当受骗的故事,总是和农民扯不开干系,且骗术低级,可就是能屡屡得手,个中道理让人深思。陕西陈仓区慕仪镇村民杨玉祥,自2007年3月份以来,伪造陕西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宝鸡市人事局等国家行政机关印章十余枚,胸卡、胸牌、名片等假身份证件上百张,先后骗取他人钱财共计70余万元。红河州红河县一名普通的农民钱学明,冒充副县长帮他人拉工程、冒充检察院工作人员“插手”案件,3年间共骗取了42万余元。
这些农民的骗术没有一点科技含量,只本着一条“当官嘴大,嘴大吃四方”,像不像扮官像,自然有人来上当。我从媒体报道过的新闻中筛选了一些标题,读后真是大开眼界:河南新郑农民冒充省公安厅领导诈骗张200多万元; 南昌农民偷公函冒充省人大干部行骗;山西农民冒充公安厅长儿子行骗; 桦甸农民冒充市委书记秘书诈骗11万;南京一农民冒充“纪委书记”行骗被判刑;四川农民冒充解放军总参谋部高官诈骗245万;广州农民冒充电视栏目总监行骗;62岁老农民冒充公安部退休副部长行骗;3农民冒充村官 10天诈骗9万元; 农民冒充彭德怀,诈骗教授40万; 宾阳两农民冒充“国家安全部官员”行骗被擒; 蒲城农民冒充检察院检察长3年行骗30余万元; 冒充“中央反贪处长”行骗仙桃农民苏祖武骗财进班房; 农民发“公文”诈骗17省,冒充中央工作人员清理廉政账户;六旬老农冒充湖南高院庭长行骗……
农民行骗,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反映出的是一种官场生态,小官怕大官,扮个村官也骗钱。这种现象颇为耐人寻味,农民扮“官”诈骗,为何却能屡屡得逞?一是一些地方的用人机制折射出潜规则的“怪胎”,见领导就巴结,有很多犯罪嫌疑人就是抓住受害人畏惧上级不敢多问的心理弱点而成功实施诈骗的;二是诸如买官卖官、官商勾结、包“二奶”、嫖娼、赌博及集体腐败等腐败现状,让骗子们行骗留下了可操作性把柄,被骗子们盯上了也在情理之中。
骗子之所以扮“官”诈骗屡屡得逞,就是因为领导头顶上的乌纱帽能震慑人,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能由乌纱帽震慑人变成制度震慑人,骗子无好处可捞了,还会这么猖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