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亮就东方亮:北汽做大上市借壳忙?


西方不亮就东方亮:北汽做大上市借壳忙?

      ——西方不亮东方亮,努力过,就没有后悔!

      “北汽人真的在努力”。——当你看到北汽的logo由北京车展的方变为现在的“圆”,原来其中的“北”字被简化成两个门把手,意为敞开的两扇大门时,你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而“融世界、创未来”的品牌战略也不仅仅只是口号而已。——“以前是儿子的光芒盖过爸爸,现在北汽更要突出一个家的概念,打造一个整体的形象,”有人做出了如此评价。

      今天,如果不出意外,近来四处扩张而鲜有胜绩的北汽就将再获一城,即成功南下广州,与上市公司*ST宝龙签署收购协议,由此在主要对手广汽的腹地兴建生产基地,同时也更攻入日系车所把持的大本营。更有说法称,此举是北汽借壳上市做大做强的第一步。对此,我们怎么看?

一直在努力,从来没赶上?

      按照目前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北汽集团当仁不让是国内“四大四小”中的“四小”之一,但是,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汽车生产厂家之一,身居首都占尽地利优势的北汽显然并不甘心于“四小集团”的定位。为此,北汽四面出击:在国外,意图并购从欧宝、沃尔沃到萨博等一切有可能的资源;在国内,图谋从东南汽车、长丰、福汽戴姆勒到众泰等一切有可能拿到的资产。可惜,或者是时运不济,外出只斩获了萨博的部分资产和技术,对内则几乎颗粒无收,就连众泰这样的小公司,也似乎没有把北汽看在眼里,对于北汽抛来的橄榄枝,视同不见!

      我们再来看其他差距:在自主品牌方面,北汽集团也是处于追赶者的尴尬境地。目前,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在自主品牌上或多或少已有建树,有的甚至已经在向着年销10万辆的门槛迈进,而抱残守缺的北汽还只能奋起追赶而已。在融资的角度,上汽、东风、长安都已实现整体上市,一汽、广汽、奇瑞等也都在积极准备上市的过程中。北汽则被“坚决不合作”甚至大加阻挠的现代所制约,上市计划迟迟没有实质进展,另外,鉴于北汽福田难以整合,整体上市在客观上也是步履维艰。这对于有着庞大扩张计划,意图借此盘活花费不菲买到的萨博资产的北汽,不吝是一场悲剧。

      此前,北汽一直与长安、广汽争夺国内汽车第四大集团的位置,但前者拥有实力庞大的军工集团背景,在军工企业整合资源拿到了众人都垂涎不已的获得哈飞、昌河,实力空前做大,目前已经有问鼎之相。后者则坐拥三大日系合资品牌,兼得珠三角无敌的经济实力,收纳长丰后实力也不容小视。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北汽与这两个潜在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他的,上汽、一汽和东风就更不用说了,这三家当仁不让的国内三大,以北汽目前的实力来看差距更是很大。对此,有人笑称北汽是“一直在努力,从来没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付出总有回报!

      公开资料显示,即便是在最赚钱的2009年,北汽的利润总额也才60多亿元。可是,为了进行车型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建设,尤其是盘活萨博资产,北汽在未来三年内可能总计需要投入330亿元。也就是说,每年至少100亿,每年赚的钱根本不够投的,老本都得拿出来才行。那么,这笔巨资从哪里来?北京地方财政再支持,恐怕也不敢拍这个板(虽然北京方面肯定能拿得出)。

      但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早先,*ST宝龙一度被传为大众华南建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的壳资源,此次却被证实被北汽拿下,实在令人有点意外,但这也在情理之中:并购*ST宝龙,对于宝龙方面毋庸置疑是巨大的利好,“如果北汽并购了*ST宝龙,对其是极大的利好。因为宝龙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如果经营还得不到改善,将有可能面临被摘牌的危险。”对于北汽方面,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一旦收购成功*ST宝龙或将令整个事件有所转机,北汽也可能就此走出怪圈,扭转不利局面也不一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股市是一个讲故事的地方,*ST宝龙8月17日晚间紧急发布公告把公司主营业务由整车生产变更为投资和高新技术开发,并称没有同北汽集团进行过关于传闻事项的谈判和筹划活动。——忙了半天,北汽收购*ST宝龙不为上市。对此,你信吗?不然,北汽究竟要干什么呢?

 

授权状态:本文已经授权搜狐网独家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