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只想去世博会逛一天?友情提醒,一天,可真不够!据专家分析,如果你想要将世博园内的场馆走马观花走一遍,恐怕也需要整整7天的时间——当然,还不算上排队。
世博会试运营和“五一”节期间,排队排到天荒地老的观众一定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世博园太大了,好看好玩的场馆也实在是掰着指头也数不清。世博园内游人如织,该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将最美的世博尽收眼底?本刊记者来为您支招。
首先要看的当然是建筑设计。走在世博园内,仿佛世界建筑万花筒,让人眼花缭乱。每一个展馆都极尽创意之能事,每一个场馆都会让人心潮澎湃。
因为,它们代表着现在和过去,也预示着未来。
法国馆:庭院深深深几许?
法国馆这回动真格的了,把奥赛美术馆的7件镇馆之宝用7架飞机运来上海世博会展出,自然引来艺术粉丝无数。
从建筑角度来看,外观上,法兰西民族的罗曼蒂克热情似乎被一种严肃的理性思想所笼罩了。规则的长方体建筑在本届世博会上可不多见,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网格仿佛欧洲宫廷美女的面纱,多少给这个方盒子一些妩媚和轻柔。
不要被表面的简单所迷惑了,法国人这回玩的可是深沉,所以如果你觉得法国馆没有波兰馆、俄罗斯馆或英国那么抢眼,别着急,好戏可在后头。
“五一”节大太阳底下在法国馆外望眼欲穿等待的观众,一走进法国馆一定会特别感到扑面而来的凉意。法国人不仅搬来了凡高、塞尚和罗丹,还将凡尔赛花园的精神搬到了法国馆里。仿佛神兵天降,那些规则剪形的绿色植物垂落下来,形成一个个绿色的符号,配合着室内喷泉,就像是最好最前卫的装置艺术。
法式的整形园林景观在90年代后期的上海新建小区的绿化里可不少见,基本上就是山寨。现在我们可以近距离来看看法式园林的正宗传人究竟是怎么推陈出新的。 TER园林设计所的景观设计绝对为法国馆加分不少,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绿叶味道,呼吸一口,有没有感受到那么一点法国田野的芬芳?
法国馆设计师雅克·费里埃显然希望自己的建筑设计能为解决城市人口困局提供一种方案。“我们需要对建筑和自然重新布局。”他说,“我希望我们能打破传统城市规划的束缚。就像在法国馆里,每一位走进法国馆的参观者都将被垂直的花园包围。建筑,也可以是花园。”
庭院深深深几许?在满眼绿色中游览法国馆,想着,法国人将绿色环保和低碳的理念贯彻得如此彻底,和当年设计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时的工业至上正好是两极。不再是暴露的柱梁和管道,取而代之的则是让钢筋混凝土也开出美丽的花朵,自然,也可以与城市如此合拍。
英国馆:种子的圣殿
在上海见到法国建筑大师、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一辈子和建筑打交道的人,哪些世博会场馆会入他的法眼呢?“法国馆当然很不错。”安德鲁平静地说。但是更让他有兴趣的是英国馆,他对本刊记者说:“至于世博会上的所有展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英国馆,它给我的印象就像一堆焰火突然迸发在我的面前,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它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冰冻住了,同时在神秘的闪光。它真的是非常有创意而且又非常美丽的建筑。”
诗人建筑师,赞起英国馆来也很诗意。焰火?普通没有诗歌细胞的观众看到英国馆的第一印象恐怕是刺猬,或者是巨大的蒲公英,而英国人本人对这个建筑的命名则是“种子圣殿”,因为这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建筑。触须的种子顶端还带有细小的彩色光源,据说颜色和图案都会随风变幻,但是不知道是记者当天去的时候天气原因,记者并没有看到英国馆表面有任何颜色或图案的变化。
这些触须绝不仅仅是摆设,这些触须不仅为了外观上让人眼前一亮,在内部更能让人“眼前一亮”。6万根亚克力杆的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的种子,有的可能是松果,有的可能是麦子,而且,亚克力杆竟然还能传送能量,将吸收的光能传送到室内,就能为室内的电器提供能源。
正是这样富有创意的设计让游客趋之若鹜,但是,如果您希望在英国馆里看到英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史或者和建筑外观同样夸张的内部设计,还是奉劝您绕城一周,作注目礼后,转战他处。
在英国馆外排了两个多小时才入馆参观的江苏南京游客李先生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来世博会之前,我就看了不少关于英国馆的报道,我一下子就被它的设计给吸引住了,于是特别想来看看这个馆。到了世博园,我第一站就直奔英国馆,还是来得有点晚,结果排了两个多小时才进去。我没有想到,英国馆的外观如此壮观,内部的设计和外部相比多少有些不能匹配。。”
5月4日英国的《每日电讯报》也刊发了署名Malcolm Moore的文章,标题是:“上海世博:英国馆令游客失望”(Shanghai Expo:British pavilion disappoints visitors)。
确实,种子圣殿,空无一物的城市公园,外加一条城市绿化走廊,5分钟就看完了,英国馆的内部设计,和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展馆丰富的展示内容比较起来都可以说显得比较单薄。英国馆新闻发言人Louis5月4日出面辩解说:“如果是想来看互动项目可能会失望,我们想展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这需要细细体会。”
泰国馆:金碧辉煌的泰国风情
别迷信大国,那只是个传说,谁说只有大国的国家馆才会灵气逼人?
5月5日在泰国馆门前,天空微微地下着毛毛细雨,再加上“五一”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泰国馆前的人流并不多。于是,就看到,泰国馆工作人员提着喇叭用泰国口音的普通话大声吆喝:“来泰国馆看看吧,这里有最好的4D影院。”
就冲着工作人员的那份认真劲头也应该进去瞅瞅。泰国馆的外观是传统的泰式建筑,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金碧辉煌,仿佛将泰国的宫殿都搬到了上海。在亚洲区引人注目的程度一点都不逊色于旁边马来西亚、印尼等几个大馆。亭子在水中,下午,为贵宾表演的泰国舞蹈,讲述暹罗大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传奇。那种异国情调其实不需要大声吆喝早已吸引了无数游客的脚步。
泰国门口的两尊神像威风凛凛,走进泰国馆,大门口就是泰国的绘画,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泰国风情。往前走,第一个展厅,中央的悬空水幕和水幕下的水池,全都成了电影最好的放映地。听沙沙的水声,是最好的伴奏。第二个展厅里有会说话的机器人,有最好的3D影像,古老的泰国文化和最先进的高科技技术,都成了泰国馆的杀手锏。
西班牙馆:眩目大篮子
“世博会的建筑都是一些特殊的建筑,它们都可以说是一种节庆建筑。”保罗·安德鲁对本刊记者说,“很多建筑都是短暂的,并不永久存在。所以它们的一大特征是要富有新奇感,让人一见难忘。”
谈到“一见难忘”,怎么能不提大篮子一样的西班牙馆?仿佛流动的风,长达25000米的钢骨管支撑起8524块藤编板,手工编制的藤板,在空中不动而动。
西班牙的外观已经够炫目,但你如果以为西班牙人就只注重外表就大错特错了,走进西班牙馆,影像在墙壁上狂野地涂画,毕加索的名画《格罗尼卡》和弗拉明戈的舞者跳跃着西班牙人的热情,声音、建筑、舞蹈,在这里如此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
西班牙馆毫无疑问是上海世博会的大热门,试运营时每天接待的游客近3万人,它也是世博会最大的自建项目之一,西班牙的民族风情在这届世博会的展馆中彰显无遗。西班牙馆总代表、西班牙文化部西班牙文学中心主任玛丽亚·蒂娜女士这两天很忙也很高兴,她的双腿行动不便,但是每次见到她拄着拐杖出现在各种场合,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对她来说,这是上海的节日,也是西班牙的节日。
走马观花,一路惊艳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