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资还是储蓄——如何妥善对待钱(8月14日)


    每个人都在拼搏,为了虚幻的梦想,更为了现实的金钱,毕竟每个成熟的人都需要养家糊口,都需要尽量追求所谓的成功,但如何对待我们辛辛苦苦地赚到手的钱,却是个关乎每个人生活意义的问题。

   
从通常的意义上讲,钱用于三种方向:通过消费以维持生活;通过储蓄以规避意外情况的发生,并求得稳定的增值;通过投资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获取超值的回报。
   
用于消费了的钱是支付给了别人,是无法再要回来的交易;储蓄的钱是暂时借给了别人,不管利息的高低,本金还是有希望收回来的;投资或许会取得超值回报,就是看准了的储蓄,也有可能会血本无归,还要白搭进去时间与情感,是最奢侈的消费。

   
通常越是收入低下的人,越会分文计较地消费,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样的生活只考虑当下,没有精力考虑未来,这样的生活虽然紧张,但却充满了意义与情调,不管是患难朋友还是贫贱夫妻,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当不需要为当下的生活发愁的时候,就会为自己可以预见的未来担忧,人的悲观情绪就会逐渐蔓延,未来的不确定性就会引发不安全感,所以任何时候,悲观与不安全感都是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空白是需要用储蓄来填补的。
   
当一个人不仅自身有了很强的安全感,而且需要增强别人的安全感的时候,就会去投资,而别人为了得到安全感付出财务成本,所以投资就会有回报。而那回报也存在风险,所以投资的风险也是无处不在。

   
因为通货膨胀以及科技发展导致,你的存款是会缩水的,即使出现了数字上的增值,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以及各种需要缴纳的税费,你会发现你的储蓄除了说明你的谨小慎微性格并为之买单之外,什么都没得到。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货币一直在贬值,所以社会是越来越不鼓励储蓄了。
   
但悲观与不安全的感觉是天生的,不储蓄又难以平息内心的不安全因素与悲观情绪,而且储蓄往往是成熟者的选择,就是说人的年纪越大,思维就会越趋于理性,就会有更强烈的风险意识,就会更倾向于悲观主义,所以会更注重储蓄。
   
储蓄是很有必要的,但需要适可而止,所以储蓄的总量足够你12个月左右的生活开支——足矣!

   
在消费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倾向性。
   
老人由于身体难以避免地会出现损耗的客观因素,年纪越大越惜命怕死的内在心理,所以老人最大的花费是在身体健康,医疗与药品方面的。老人的花费不仅来源于自己的储蓄,而且来自子女的孝敬,因为每个子女都受到百善孝为先的社会道义的约束,而且在亲情的影响下,通常都会在财务上满足老人的需求。但相对而言,老人的消费更偏重于理性与谨慎。
   
年轻人则更注重感性与冲动型的消费。年轻人观往往是追随时代的脉搏的,甚至领先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的。为了消费甚至不惜寅吃卯粮,这是信心的体现。其中消费的重点不同。
特别是在女人和孩子这两大类群体身上消费比例往往比较大,而且人通常都会认为在这两类人身上的消费更有价值,所以才会有犹太人赚女人和孩子的钱的智慧。
   
通常孩子的最大支出在于补充内在的营养,其次是教育求学、再次是就业与人生规划;而女人的最大支出则是追求并保持年轻而姣好的容颜,是那种追求质量而且用了即扔的东西。相比较而言,男人支出更多的是在服装服饰,数码用品上。其身边的女人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当你的资金余额多出来之后,就需要考虑投资了。而家庭投资需要综合考虑虚实因素,在男人与女人之间尽可能做到平衡。
   
在投资方面,女人更倾向于投资于物化的实体,比如店铺、房地产、首饰珠宝等,从短期看,可以体现个人身份,从中期看能实现保值,从长期看能实现增值。更能平复内心不安全的情愫。男人的投资则更显得虚空,都是事业、模式、思想、梦想、自由之类的东西。
从这种角度而言,女人比男人更悲观,更感性,虽然那种悲观很多时候是杞人忧天;而男人比女人更理性,更理想化,虽然那种理想很多时候都不切实际。
   
在投资方面,女人通常更细腻,更谨慎;而男人则往往从直觉出发,宁可做错都不愿意错过。因此在检测之前,需要多尊重女人的意见,而在决策的时候,需要有男人的果敢。


贾春宝
2010814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
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