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型地质与灾型地形


前几天看了影片《唐山大地震》,几乎在这同时, 88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据中国甘肃省民政厅通报,截至12日16时30分,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共造成1144人遇难,已解救人员1243人,失踪600人。不久在汶川地震受灾后的重建区也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13日晚至14日凌晨,汶川县境内突降暴雨,导致映秀、漩口、银杏等多个乡镇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情,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中断,截至1415时已造成38人失踪,特别是岷江河段形成堰塞湖,将沿江的九寨沟环线、213国道淹没200多米,道路中断,大量人员滞留或被困。尤其是都汶高速映秀段侧山体突发泥石流,岷江改道冲进映秀镇,数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我在哀悼被难的兄弟姐妹的同时,突然在脑海中翻腾起这样一个问题:城镇选址避免灾型地质与灾型地形的思考。

地震经常发生在地震地质区域,也就是几块相对较坚硬的地块拼接在一起的地域,当这些地块发生相互挤压或者偏离或者错动时,地震就发生了。如果我们在城镇选址的时候提前作出避免在具备地震地质的地域建设城镇,或者我们将已建在地震地质上的城镇采取措施逐渐搬迁,另外选址建设。这样我们就能在防止地震灾害方面有了先手。

同样,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形的地域中,在我们已经建立的地质地形的资料上,确立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形的地域应该说还是能够做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在防止泥石流灾害方面也作出先手:城镇建设的选址审定和搬迁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灾型地质和灾型地形的确定是一门非常严肃的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我希望领导们能够重视我的这一个建议,首先建立一个灾型地质和灾型地形确定的机构,同时科学地按照科学规律,首先对近几十年来多发灾害的地域进行审定,而后制定科学的规划,逐渐对错误选址的城镇停止建设并进行逐步搬迁。

对错误选址的城镇停止建设并进行逐步搬迁是一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壮举,人定胜天不是不顾科学地蛮干,而是十分科学地稳操胜券地平和渐趋圆润地实现防灾避灾的壮举。

当灾害已经降临了,我们当奋起救灾抗灾,这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展现,是伟大爱国精神的展现。但是我们还可以认真地进行科学思考,从中提出科学的命题,让防灾抗灾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让灾型地质与灾型地形的科学审定和对已建于灾型地质与灾型地形上的城镇进行停止建设和逐步搬迁的中国防灾抗灾的壮举在地球上闪烁光芒。如果这一科学命题能够在我们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点滴地实行起来,我国的防灾抗灾必定会为全人类做出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