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能够泄露——天然永动机须在对称力的作用下(广义地震学·对称宇宙观·第02章)


 

上述我们一起讨论了有天然永动机就应该有永动机原理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天然永动机的动力来源问题。如果说星云、星系确实都是永动机的话,那么,是谁给这些天然永动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显然,这是一个必须得回答的问题。现有的永动机理论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内力,一种是外力。笔者以为,它们均不成立。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1)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封闭的系统,而任何一个系统都对空间开放,表现为存在并运动于一定的空间中,且其内部亦有巨量的空间。(2)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给天然永动机提供的力的非单一性,即天然永动机的动力源既不只是内力或外力,也不只是引力或斥力,而应该是在内力与外力、引力与斥力的共同作用下才成。

 

 

01节·单一内力或外力均满足不了永动机原理

 

无数的事实都可以证明,任何一种物质的运动动力源都只来自物体内,因为任何一个物体势必存在和运动于一定的空间。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仅靠自身提供动力的永动机宇宙中肯定不会有,当然人类也生产不出来了。或许是由于爱因斯坦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爱因斯坦给他的质能关系式设下了前提——“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请问,世界上有一个“封闭”的系统吗?不要说星云、星系都是开放的,即便是我们的宇宙就是“封闭”的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否则解释不清楚宇宙存放在何处的问题。如此当然也就说明,单靠内动力的“永动机”压根没有存在的可能。

 

01·物质系的开放决定没有单一内力的永动机

 

人们必须得承认,宇宙中、世界上压根没有“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原因就在于,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系之内外到处都充满了空间,表现在万物存在并运动于一定的空间,而其内部亦有“虚无部分(空间)”。关于这一点读者可以通过原子的内在结构得到证实。据说,将原子核聚集成像花生米粒大小,其重量能够上亿吨,可是,原子核仍然具有内在结构——由一定数量的中子和一定数量的质子构成。至于说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其所占的空间就更大。

以上说明,微观粒子存在并运动于一定的空间,其内部亦有巨量的空间。又由于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这就更加地说明,世界上、宇宙中“没有封闭的物质系”的说法成立。当然,由分子构成的生物细胞和宏观生物体那就更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了。换言之,如果细胞、宏观生物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那就不会有新陈代谢的发生。那么,如此是否可以说就连我们的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即总星系也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的。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就连微观粒子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宏观事物、物质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了。那么,人们是否就可以说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呢?我的回答是,它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我们只有一个宇宙在内。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空间是一种比宇宙还要大,宇宙亦存在并运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的原因了。关于这一点,读者不妨再阅读一下“绝对空间产生第一推动力”一章。

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星系的“永动性”肯定不是由单一内动力决定,其根源就是因为世界上、宇宙中压根就没有一个封闭的系统,也就不要说会有一个绝对封闭的系统了。就是说由于系统都具有开放性,表现为存在并运动于一定的空间中,且其内部亦有“虚无部分(空间)”,所以也就决定了世界上、宇宙中没有一个绝对封闭的系统,当然也就更加地说明,世界上、宇宙中肯定不会有一个靠单一内力而运动的“永动机”了。

 

02·物质系的开放性决定没有单一外力的永动机

 

没有封闭的或没有绝对封闭的系统同样也决定了没有靠单一外力的“永动机”。这是因为,一个开放的物质系一定会与外界的事物、物质或与外界的质量、能量物质进行交换,而一个不断地与外界质量物质、能量进行交换的物质系,其运动就不能会有可持续性或“永动性”。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上述质能的交换难以保持绝对意义上的守恒,表现为一个内在外在质量、能量在不断地进行交换的前提下,物质的可持续运动会因质能交换不均而失去对称。

再换言之也就是说,物质、运动之所以是相对的或是相对绝对的,再或是有生命性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外力的渗透或摧残。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像靠一内力不能支撑星系“永动性”一样,单靠单一的外力同样也不能支撑星系的“永动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任何一种外力也都有枯竭的时候,可以用“强弩之末”来形容。为什么会出现“强弩之末”的情形呢?毫无疑问,就是由于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力有大小,都有一个力被消耗掉的过程。

这就好象一个杂技高手不可能将一个球体永远、不断地抛起而不停歇、停止的道理一样。因此,笔者断定,星系的“永动性”即不是靠单一内力,也不是靠单一外力,而应该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力的作用下才能实现。那么,这个既由内力又由外力共同作用、支撑、实现、表达的“天然永动机原理”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相互间又是怎样协调的和配合的?又是怎样共同完成这一任务的?难道就没有打盹的时候?如果有打盹时候,又是谁到时候把它们唤醒?

笔者以为,要想把这个问题彻底地搞清楚,需要首先对已有的运动学定律、定理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已有的运动学定律、定理连一点解释上述现象的道理都没有,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只用它们来解释上述现象,肯定不能解释清楚。因而盘点的目的不是为了彻底否定它们,而一定是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与完善。诚然,在这么小的一个章节很难一下子就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为此笔者另开辟了一个章节。

 

 

01节·单一引力或斥力亦满足不了永动机原理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星云、星系正在向外扩张,他们把它称之为宇宙膨胀学说。如果要问宇宙为什么到了现在还在膨胀,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因为我们的宇宙至今还在膨胀过程中,也就似乎说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余力”还没有用完。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了另外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膨胀力或者说大爆炸的力应该成为宇宙万物得以可持续运动的来源,否则人们将解释不清楚因膨胀而形成的力都跑到哪去了。然而,笔者却以为,这种说法不成立。这是因为,它与万有引力的存在与作用是相互矛盾的。当然,它也与我们的星云、星系的有序运动亦格格不入。

 

01·宇宙膨胀学说解释不了星系的内在斥力

 

笔者认为,我们的宇宙、星云、星系之所以会一直处于一种“永动”的状态,与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不是说一点联系也没有,但肯定没有必然联系。笔者甚至认为,我们整体意义上的宇宙很有可能压根就没有发生过大爆炸。退一万步,就算宇宙真的发生过一场大爆炸的话,那也与我们的星云、星系的有序运动不会有太多的联系,这就好象是一个已经发生了爆炸的爆竹,在自然状态下,在空间开放的前提下,其散落于地上的物质不会在重新聚集起来一样。

就算能够重新聚集起来,物质的重新聚集也不是在斥力的作用下而应该是在引力的作用下,也就不要说这种能够将物质聚集起来的引力与宇宙大爆炸、宇宙的膨胀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如此,人们又怎么能说,使星球、星系分开的力是由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的“余力”提供的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了另外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使星系的有序运动所需要的斥力和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而产生的斥力是两个来源,其性质和意义均有所不同。

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就因为使星系的有序运动所需要的斥力产生于星系、星球之间,产生于主星、序星之间,也就是说是产生于某一星系的内在结构里而不是产生于某一星系的内在结构外。关于者一点,我们必须得十分、百分地把它确认下来。把它确认下来的目的就在于,不能动辄就拿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学说来说星系的内在斥力。当然,这也是牛顿的万有引力所不容的。也正由于如此,笔者才说,说我们的宇宙曾经发生过大爆炸不靠谱。

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还要讨论“膨胀力确系斥力”的问题?这是因为,即使我们的宇宙未曾发生过大爆炸,也会有宇宙膨胀现象的产生,但它不是现在所谓宇宙大爆炸理论意义上的,而是万事万物都具有的一种“质量递增”的现象。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万事万物都具有“增殖”的属性,表现为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小物质吸引更小的物质,其结果也就必然是其总质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所需空间的扩大,从而产生膨胀现象。

 

02·应该承认使主序星分离的就是一种斥力

 

观察发现,像引力一样,斥力也是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力,而且也具有广泛意义。它不仅存在于在宏观世界,也势必会在微观世界有所显示。大家知道,一些自由电子要想进入到原子的结构内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究其原因,与围绕于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的排斥不无联系。这是因为,无论是自由电子还是围绕于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它们都携带了负电荷,而携带同性电荷的电子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不仅是相互排斥的,而且还排斥得非常厉害,势不两立。

正由于如此,为了实现核裂变,科学家就必须得先把存在于原子核外围的电子打掉,因为只有将存在于原子核外围的电子打掉了以后,才能对原子核实施人工核裂变。以上说明,在微观世界中,在微观粒子之间确有斥力存在,而且是十分明显的、激烈的。那么,在宏观世界中,是否就没有斥力的存在与作用形式了呢?回答当然是有的了。这是因为,如果没有斥力的存在与作用,星球与星球、星系与星系就不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更不会有相互之间的有序运动。

大家知道,在太空中,如果宇航员用力推动一下宇宙飞船的船壁的话,会出现宇宙飞船纹丝不动而宇航员的身体急速向后移动的情形——说明斥力的产生也与物质质量的大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便是在地球上,人们要想走起路和好跑起步来也需要克服地球的引力。请问,能克服地球引力的力是一种什么力?当然是斥力了。以上说明,斥力同样也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其不有的力。至于说同姓磁石的相互排斥和生物的同性排斥无不说明斥力所具有的广泛意义。

如此,笔者想说明什么?笔者想说明的是,像万有引力一样,斥力同样也产生于两物体间,也与两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多少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当然,这只是斥力在某一个方面的表现,而在磁电机的内部,斥力的表现就更加地突出。是否可以这样说,有多少引力的表现就应该有多少斥力的表现;斥力与引力应该是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换言之也就是说,有万有引力就应该有万有斥力,否则只有引力而无斥力的话,世界就不是对称或基本对称的了。那么,真的有万有斥力定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