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赞比亚 (三)


斯先生

 

在赞比亚,我们走访了一些中国企业和私人在当地经营的农场。在所有拜访过的农场中,我对斯先生的印象最为深刻。斯总先生是江苏人,到赞比亚已经工作和创业已经十多年了。他刚到赞比亚的时候,是作为养殖专家被公派在国营农场工作。八年期满之后,他已经有所积蓄,也摸清了在当地买地投资农场的门路。他便与国内的一家企业合资购买和开垦了现在的农场,并经营至今。

 

斯先生的农场仅仅有80公顷土地,在赞比亚当地的农场中属于中小型的。但是斯先生一家人生活简朴、勤勤恳恳,年终无休,把农场经营和管理得井井有条,农场每年盈利十分可观。现在斯总不仅还清了当初购买和开垦农场时的欠债,而且还另外购买了另一块300公顷土地99年的使用权,正在由他的儿子逐步开垦之中。

 


与斯先生(中)在他投资的农场合影

斯总来赞比亚之前没有任何积蓄和资源,他完全凭借着他的勤勉、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在异国他乡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斯先生农场所在地的治安情况非常不好,他曾经四次被持枪的劫匪抢劫,他也曾与抢匪发生枪战。斯总的太太指着他们住所外墙上的弹孔给我们看,述说在异国他乡创业的艰辛,言谈之间十分从容和淡定。

 

拜访完后我们邀请斯先生及家人一起在卢萨卡吃晚饭,他礼貌地谢绝了,说已经另有安排。我们后来才了解到,他对于晚上出行的安全还是心有顾虑。除非万不得已,他天黑以后不踏出自己农场的地界。如果万一需要出去,他总是随身携带枪支以便防身。

 


农场夕阳

在与斯先生交谈中我可以感到,他已经把赞比亚作为了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最后驿站。斯先生对于赞比亚这片热土投入了有无限的感情,他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

 

 

巧遇

 

戴国委

我们在赞比亚的考察期间,正赶上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先生的来访。赞比亚使馆上下,当地华人商会,中资公司等都无不全力投入了接待。赞国基础设施薄弱,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这就苦了分秒必争、锱铢必较的中方接待人员。看到他们日夜不停忙会见、拜访、参观、宴请等,真替他们累。在非洲这样的国家遇到一次国家高级领导人的来访不容易,通过安排会见当地领导人和政府部门的会见,坚强与当地各方的政治力量的联系,争取更好的发展和投资环境,自然极其重要。

 


欢迎戴国委
 

 

坦桑尼亚前总统

我们所住的酒店是当地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卢萨卡洲际大酒店”(Inter Continental Hotel Lusaka)。据说胡锦涛总书记07年出访非洲四国的时候就是下榻在这一酒店。一天我被非常礼貌地要求换一间房间,因为坦桑尼亚前总统来访,我所住的房间因紧邻豪华套房,需要被安排用做保镖住房。我自然是全力配合,为此,还得到酒店赠送的一瓶红酒作为感谢。第二天我们驱车四个小时赶到了数百公里之外的利文斯顿市。当我们在傍晚乘船游览赞比西河风光的时候,恰好坦桑尼亚前总统也在这条船上游览。他表现得很“亲民”,当我把我腾房间给他的保镖的故事讲给他听的时候,他和他的保镖都开怀大笑,说“我们是好兄弟”,他还拉着我照相留念。

 


卢萨卡洲际大酒店



与坦桑尼亚前总统合影

前公司同事

结束了在赞比亚的考察之后,我们考察小组一行三人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航班经亚地斯亚贝巴回国。在从卢萨卡飞往亚的斯亚贝巴的飞机上,忽然见到一个黑人兄弟热情地对我张开了双臂。我定睛一看,发现是原来公司负责东部和中部非洲市场的沃瑞德(Worade)先生。我们原来在公司年度的全球会议上经常相见,由于中国和非洲的传统友好关系,我们也走得很近。我们热情拥抱之后,他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能够在非洲在飞机上再次巧遇。我们自然聊了很多各自的近况,颇有些“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最后,我还用从相声“友谊颂”里学来的斯瓦西里语“拉菲克,阿萨提萨那”和他道别。


清晨上路
 

非洲远不是我过去印象中的遥远、炎热和干旱。非洲有大量的未开垦的适于耕种土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潜在市场。西方保守势力对于中国发展非洲的战略十分妒忌和不安,为中国和中国的企业设置种种障碍。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对非洲人民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非洲人民对中国普遍比较友好,也是我们拓展非洲市场的有力条件。非洲一些国家的政局欠稳定,投资环境也不一致。而且技术水平有限,人才匮乏。如何抓住机遇并且扬长避短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

 


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