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地震把整整一个民族压死在倒塌的房下;江河泛滥之后,淹死的乡民,牛尸和房上倒下来的梁柱就一起顺流而下。。。使我们无法再相信上帝的公正道义。

                         --莫泊桑羊脂球

  先入为主的一个结论--这个用唐山来表达512的电影,比那些直接就512来说512故事的电影,更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后者像是新闻记录片,国民宣传片或政绩,政策对位的新闻解说词。

  先看导演访谈录,全是实话实说,印象深的是谈到艺术创作所受到的很多限制,创新的切面十分有限,类似于戴着镣铐跳舞,这样的话属于大话,假话流行时代的人话。然后看电影,观看期待处于正常水平线上。

  片头那个蜻蜓飞舞的场面是不是有些过了,因为整个影片的调子倾向怀旧,有忆苦思甜痕迹,而片头那个特别依赖数码特技的长镜头,夹在旧卡车,旧唐山街道的画面里,就有些虚假和不协调。

  在当下这么时尚和全球化的语境里,要找出那么一辆旧卡车,一条特别像当时唐山的老街道,还有人们的服装,拖拉机,简易客车等,还是花了一些功夫。我主要关注了一些细节,比如那个水泥筒子的水泥厂,在199年,我去唐山周边的县城晃悠时,道是经常见过。还有那百货大楼,似乎也有写实味道。至于6分钱一支的冰糕,旧电扇的模样,解放军抢险扛着红旗等,都有那个时代的痕迹。

  电影的喜剧元素,体现在主角平时学会的唐山话,每到紧张局面发生,就自然转化为普通话了,说明演员语言模仿基本功不很扎实。另外就是电影隐藏的主题很俗套,不过就是一人有难,万人相救;以前你们救了我,今天我来回报你们--电影结尾发生的512地震,唐山救护队特别积极就是这种暗示。

  总的感觉是,看与不看这个电影,都不是一种遗憾。它出现的最大意义,可能还是导演所一直坚持的写实风格,不懈地与假大空的张艺谋风格的较量,已显示出略胜一筹,后劲十足的总体态势。

  特别羡慕的是,冯导一直纠集老婆,王朔,葛优,范伟那么几个人,成为紧密合作的伙伴,把玩得开心,闹得艺术与所谓的事业追求结合起来,把米卢的快乐足球理论发扬光大,在电影娱乐界开出奇葩,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