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合上涨”的感受
有媒体报导说,上半年的物价是“温合上涨”。这词温和,在炎热之夏,让每日受肉菜涨价煎熬的人听了也舒服些。按统计部门的数字,可以说是温和上涨。“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上涨2.2%、5.5%,其中猪肉批发价格分别上涨2.1%、2.6%。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分别上涨0.5%、1%。”
可是,这温和也经常变脸发威,在调控面前也不干示弱!
一、蔬菜价格随着老天爷的脸色变,老百姓感触最深。
“商务部数据显示,7月份肉价和菜价都在上升。7月5日至11日、12-18日两周,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暴雨和高温天气交替进行,蔬菜生产、存储及运输受到影响,带动蔬菜价格再次回升。”神州大地雷声隆隆,暴风骤雨,溃堤淹田,这肉菜价格的涨声,伴着暴风雨响彻云霄,一再创新高。人们买肉吃菜也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人定胜天,只是毫言壮语,这菜价在天面前显的这样脆弱!
二、北京菜价3年来连年上涨,平均价格同比涨64%
从去年开始,京城市民对菜价的感觉是越来越贵,天天温和。北京新发地市场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6月30日本市蔬菜平均价格为2.06元/公斤,比2009年同期1.67元/公斤高出23.35%;比2008年同期1.30元/公斤高出58.46%;比2007年同期1.25元/公斤高出64.8%。有分析人士表示,近两年,我国的极端天气现象频出,对菜价的冲击接连不断,导致了蔬菜价格连年上涨。但新发地市场发布的最新调研显示,许多非自然因素,如购销环节、劳动力成本、菜场布局等,都是影响菜价不断上扬的原因。
三、追踪菜贩 调查菜价变化过程
每天忙碌的菜贩们,在菜价的波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8月6日,记者在济南从凌晨开始跟随李菜贩,见证了蔬菜从批发市场到市民手中的价格变化过程。
来自菏泽的李菜贩在民族大街农贸市场卖了10多年的蔬菜。8月6日凌晨2点25分,当记者坐上李的小货车,前往匡山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时,整个济南还在熟睡中。在车上,李给记者看了他的进货清单,上面列了西红柿、芸豆等19种蔬菜。15分钟后到了匡山市场。 经过1个多小时的采购,凌晨4:00,李买齐19样菜,赶回他摆摊的民族大街市场北头。李告诉记者,他们的零售价一般比批发价高出0.3元-0.7元,平均加价约0.5元,但去除相关成本,利润只有0.2元左右。成本之一就是由于蔬菜腐烂造成的损失。记者拿了一颗5日进的卷心菜,菜用纸包裹的很好,一过秤显示2.2斤,但当剥掉外包的纸及几片烂叶子后再称,就只有1.8斤了。还有是每个月的摊位费加卫生费200元,每天进货来回的燃油费约20元,每个方便袋价格5分钱,再加上让利于顾客的费用等,这样算下来,一斤菜能挣两毛钱就不错了。
记者6日的调查中发现,有的顾客买菜时比较挑剔,只买最好的菜。因为他们的购买量一般较大,价格也就比普通顾客便宜一两毛钱。 这些人也是卖菜的,但他们一般不早起去批发市场进货,而是一大早到各个菜市场转一圈,专挑好菜买,然后到一些居民小区里面摆摊卖。他们也是菜贩子。这些菜贩加价至少0.4元,多则加价1元-2元。据了解,这些小菜贩,会选择一些周围没有菜市场的小区卖菜,因为都是好菜,生意往往不错。
这就是说,居民如果想图方便不想走远路的话,就只有买这些小倒爷的高价菜了。
这些小倒爷也不容易,不管什么天气,都要在大街上摆摊。还要时刻准备跑,因为城管!
从上面的过程看,这菜从产地到了吃菜的人的手中要经过多少道手呀!雁过拔毛,每道手温和一点,当到达菜篮子时再往菜地看,就是一揽众山小了!
四、难以承受的温和上涨
媒体说温和上涨,意思也不言而喻。可是,这温和不是一阵子,而是天天在温和你,加起来是不是也就有点温度了呢?就像上山一样,是一步一步地登上去的,不是剧烈运动,可当你往下看时,就大有登峰之感,再温和下去,就是造极了。“知屋漏者在宇下”,肉粮菜价的涨落不定,温冷不一,接二连三,粳米、玉米涨戏未罢,大蒜、生姜、绿豆先后登台,温涨的叫人不堪忍受。由此想起了一个什么青蛙效应,这可怜的青蛙享受着温和,不知不觉就在温和中归西了!
民以食为天,民生是大事,蔬菜价格一直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物价几涨几落几时修,百姓盼望稳物价、谐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