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没囤地,不是一种自觉行为!


在网上流传的闲置土地黑名单中,上海榜上无名,居然没有一宗闲置土地。对此,有人坚信,有人存疑,上海到底是不是漏网之鱼?

上海房地产行业没有在土地闲置上违规,可能是缺少违规的条件,因为上海的土地资源太紧张。大凡土地很金贵的地方,人们对土地的敏感度要高一些,监管就会更严格。说上海土地百分百的没有闲置那是在说鬼话,区别在于上海实际闲置的土地恐怕多数戴着合法的帽子:比如说政府的原因……

上海囤地现象即便是有,一定会比较少,前面说过是没有足够的违规条件。但上海囤房惜售的现象还是有的,囤房的动力是什么呢?和囤地一样,是用时间换更大的收益。囤房与囤地都是在赌预期,要是刨除政策清算的风险,囤房囤地绝对是“生财之道”。

“囤房”比起“囤地”在规避政策风险方面似乎更容易操作?因为,惜售不是绝对地不售,而是从价格方面抬高门槛,在销售上不采取主动积极的措施,容易给人造成不是不卖而是无人买的假象。

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打击囤房囤地并不能使这种现象灭绝,就像当年政府打击“投机倒把”一样,监管很严,手段很绝,但“投机倒把”现象依然存在。房地产企业如同工业生产企业一样,产、存、销现象是一个常态,有一定比例的存地、存房不足为奇。但如果刻意囤地囤房当在打击之列,而这种打击主要是设法提高它的财务成本,形成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让开发企业产生一种“自觉“——不愿囤地,不愿囤房!

 上海没囤地,还不是一种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