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新能源成圈钱工具


每日阅读:新能源成圈钱工具

编辑:汽车自修室

 

优秀文章:

1、《投资过密 汽车业出现中国式研发过剩 北京晨报 刘晓林

点评:观点很有针对性。

 

读后感一:新能源成圈钱工具

无论政府和企业如何统筹协调,更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以新能源的名义瓜分财政罢了,而且是一种名正言顺,近乎天经地义的瓜分!

中国经营报 周树远 有了巨额补贴,企业才有研发新能源车的积极性,但很显然,这是个客观问题;而是否能够打破企业和对方界限,协同研发协同推广,才是决定新能源车技术进步的快慢、决定市场化进展优劣的关键,这是个主观问题。如果主观思路上不发生变化,那么客观条件再好似乎也只是形同虚设。此间有业内人士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正体现了中国各企业之间、政府各部门间的利益割据局面。”  时至今日,这种格局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变,反而变本加厉。

 

读后感二:中国尚处“捷达时代

网易汽车 作者:刘建宏  7月,从前十名轿车品牌销量情况来看,德系车表现比较突出,捷达、桑纳塔和朗逸分列前三。其中,捷达是唯一销量过两万辆的车型。

 

读后感三:拉拢正道,江淮奇瑞合并不攻自破

有关江淮奇瑞合并的消息,疯言疯语了这么多年,这下总该偃旗息鼓了。

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秋凤 正道与江淮汽车签署框架协议 总投资300亿

 

读后感四:唯有玩转资本,才能玩转车市

张毅 810日上午,仰融担任主席的香港正道集团(01188)发布公告称,集团与江淮汽车订立框架协议,与江淮汽车及合肥经济开发区订立三方框架协议,总投资将达约300亿元。在香港上市的正道集团昨天停牌一天,今早复牌。受消息刺激,复牌后的正道集团股价从上一交易日的0.325港元逆市上涨,一度上升到0.365港元,大涨12.3%

 

读后感五:夸大研发,更显自卑

北京晨报 刘晓林  研发中心遍地开花 专利成果寥寥无几。有分析指出,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大部分所谓的新能源研发中心都存在套取政策补贴的目的。即使在全球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也不需要这么多的研发中心,况且中国的新能源概念尚处在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