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史 杂 论(95)
210-8-10
对思维方式与思维特点的思考
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贾高建发了一篇文章《重视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见《人民日报》2010年8月2日)。文章指出“思维方式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同时认为“培养正确思维方式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但是文章仅仅是流于一般的号召。他没有说明、当然也不可能说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的途径。
每个人的思想方式都不同。每个民族或社会的思维特点也不同。不研究和说明思维的特点,就不能够说明如何提高思维方式,如何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要研究和说明思维方式的不同,就要分析研究各种不同的思维特点。
人的思维特点一般可能有几种。包括经验性的、统筹性的、系统性的等等,技术性的、谋略性的、组织性的等等,操作性的、领导性的、学术性的等等。每个人或每个社会的思维方式都会不同,这些差异是由这些特点的不同构成决定的。相对来讲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更多系统性和技术性,同时西方社会较重视学术性思想。东方的思维特点偏重经验性和谋略性,重视领导性思想。(这是本人的愚见。)可能因此西方社会的理论科学体系建设较为发达。而东方则缺乏。
任何人的思维为方式都不同,有的人偏重形而下,有的人偏重形而上,中医重视整体和经验,西医重视系统和技术。男人偏重方位,女人偏重时间。北京大学的偏重“为什么”,清华大学的偏重“怎么”。中国经济发展重视项目,边设计边施工,大干快上,大起大落,上得快下得更快。西方经济发展重视秩序,先规划再施工,重在长久成效。中国人讲“团结就是力量”,西方人讲“知识就是力量”。中国企业重经验重模仿,西方企业重视规划和制度。所以中国企业的寿命很短。
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不是单一的,都会有许多的内在差异。统筹性思维可以有经验性的统筹思维方式,也有科学的统筹思维方式。经验性的统筹思维面对两难的问题常常是调配利益、明确主次、留有余地等等。科学性的统筹思维重视对于多种矛盾的对象进行整体安排组织,以时间和空间和人的统一关系为核心,以成功和优化和良性循环为目的,以事业取向和相容性统一为坐标。
东方社会思维方式的特点与社会(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及自然环境有关系。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或称二极结构)较容易形成经验性和谋略性思维特点,不容易形成法制和秩序的思想。西方社会的多元结构较易形成技术性和系统性思维特点。同时思维方式的特点与一定的文化传统有直接关系,互为前提、相互作用。
培养正确的或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从一定的思维特点出发。目前中国社会习惯于用经验性思维来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不重视学术研究和学术思维研究,直接的妨碍了提升思维方式,也必然会妨碍学习的成果和成功。现在的理论文章尤其是经济理论文章很少具有学术价值。也就决定了中国的思想水平近十年内难以提升,也就妨碍了中国社会继续发展。不重视学术思想和学术思维,在中国有很深远的传统。急功近利的动机,就不会重视研究学术。没有学术的发展,就难免会发生荒谬的事情。如在文化革命中发生的许多可笑的愚蠢的事情,常常将文明的东西当作落后的东西。
只有懂得思维方式的特点对于实践的作用,才能够懂得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不要简单的生硬的讲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