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是第三者吗


    这几天看到央视播出的《红岩》,从开头几集看感觉还不错,至少在徐远举这个角色上没有脸谱化,采用不少艺术加工,把一些著名大特务身上的诸多特点放大到这个人物形象上,演员创造的也比较有功力。江姐的扮演者也相当不错,很耐看,外表柔弱却有股内在的坚韧,红色题材拍摄的角度也相当新颖。只是演到彭咏梧家乡的妻儿时候,让我觉得有点不能理解。大概是为了塑造革命者的高大全形象,给彭的妻儿一个葬身火海的结果。妻儿不幸遇难后,彭咏梧才和江姐相恋,并请示组织同意后结婚。而事实却是,彭咏梧和江姐在一起的时候,是有妻子的。彭的妻子谭正伦女士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江姐在彭牺牲后,委托谭正伦的弟弟把儿子彭云托付给她,谭女士和江姐虽然从未能见面,却视彭云如己出,历经艰辛把他抚养成人,彭云也一直叫谭女士妈妈。这样一位伟大公正的女士,却为了烘托丈夫和江姐的高大全,被设计成丧身火海,虽然谭女士已经在1974年去世,但彭云还在,谭女士的亲生子还在,这样粗暴的篡改历史会不会伤害在世人的情感?电视剧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但既然有江姐这个历史人物,有她的儿子,也有他们夫妻牺牲后,谭女士抚养烈士遗孤的壮举,就应该尊重历史,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

    当然,这样看来,似乎江姐就有第三者的嫌疑,也许会涉及到某些主旋律作品刻意回避的雷区。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那并不是一个实行一夫一妻的时代,同时因为革命需要长期工作在一起的需要,假戏真做结成夫妻,既然三位当事人都能心平气和的坦然面对,江姐在没见过谭女士的情况下能托孤,谭女士抚养烈士遗孤的所做,都已经超出了我们常人心中爱情婚姻的范畴,当事人都能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宽容心去对待的往事,我们现代人又何必为尊者讳呢?

   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别的不说,五四时代那些先驱者,几乎都有点色彩斑斓的恋爱史,我们很庆幸生活在一个比较宽容的时代,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英雄人物似乎都不会有私人情感,不会像普通人一样吃饭喝水睡觉上厕所,我们现代人又何必用现代的观点去要求他们高大全呢?革命者一样要恋爱有生理需要要生孩子,他们是人,不是神。

    我心中的江姐,还是沈醉回忆录提到的那个瘦弱女子,不怕严刑拷打,严词指责特务的大无畏女子。从托孤的历史细节上,我们能看到两个女子的伟大,既然如此,何必非要把一个写死,把另一个写的更高大呢?这不是简单的三角恋爱,江姐也不能以第三者去定义,既然如此,为何非要回避这个历史细节,不顾在世者的情感呢?